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背景,创新传统的思维方式,把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理性向度。新旧动能转换对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应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教育内容结构优化问题,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环境,搭建文化自信培育纳入社会教育新平台,最终形成以高校"文化自信"为载体的城市文化发展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基石,并且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推动作用日渐凸显。分析德州市智能制造的发展特征,强调智能制造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从而提出德州市以智能制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昆勇  张海龄 《城市》2019,(2):45-52
大力支持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是稳步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机遇叠加在多重发展历史机遇之上,能够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流与价值流,集聚新要素,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广西未来创新驱动发展应按照区位优势互联、产业优势互补、创新优势互助、生态优势互惠、开放优势互通和人才优势互备的思路,全面支持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全力推进北部湾国家级城市群稳步、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经济、塑造发展新动能、提升科创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的重要举措.上海应从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出发,聚焦功能性平台建设,加强分类管理、分阶段管理和促进供需对接,从体制机制、平台自身、对外科技服务等层面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5.
上海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产业政策方向面临深度调整,由大数据、量子计算和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孕育并积蓄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要抓住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智力型人力资本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导向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要在管理机制创新、数字"新基建"布局、人才队伍体系和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投融资服务上做文章,塑造一批功能型、辐射型新产业,强化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邓建军 《职业》2023,(1):8-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不仅将旅游业培育成城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更推进了城市建设、 功能提升和对外开放.笔者以上海、 北京、 西安为代表总结其主要做法,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借鉴经验,以期为其他城市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曾光 《城市》2018,(7):24-2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江西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江西发展实际,笔者分析江西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基础,提出江西新经济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五大重点领域,强化五大创新平台,提升五大发展模式,完善五大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江西新经济、新动能,推动江西经济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佳钰  张贵  李涛 《城市》2018,(1):9-17
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基于比较优势的研究视角,从外生发展政策和内生资源禀赋两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雄安新区的发展优势、 政策优势、 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笔者认为,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机遇叠加在多重重大历史机遇之上,能够为天津滨海新区提供巨大的物质流和价值流,聚集新要素,培育新产业、 激发新动能,将战略机遇转化为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天津滨海新区应按照交通优势互联、 产业优势互补、 金融优势互利、 创新优势互助、 绿色优势互惠、 开放优势互通和人才优势互备的思路,从多式联运、 产业对接、 融资租赁、 创新驱动、 低碳发展、 节点通道和专业人才七个方面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5日正式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对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不少方面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本期《中国扶贫》特邀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深入解读其中的扶贫看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能既是对传统教师能力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超越。"校本研修"项目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和专业素养滞后于教育现代化整体推进等问题,探索学校内部的教师培训方案,对于培育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能而言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建立项目化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可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斌 《职业》2022,(22):8-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曾发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讲话,并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岩  王金煜 《城市观察》2024,(2):49-59+161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长三角城市夜间经济的历史嬗变出发,剖析长三角夜间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长三角夜间经济的创新发展策略。挖掘城市夜间经济的潜力,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升级城市产业,提高城市韧性,为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孙怀安  苗富强 《职业》2013,(6):118-118
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受到众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论述了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创新教育的影响;信息化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及培育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戴勇 《科学发展》2022,(6):66-74
上海以产业和研发为核心,推动“南北转型”已取得较好成效,但主导产业转型的创新链培育需要进一步强化,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价值链升级动能需要充分发挥,创新要素的产业链集聚能级需要继续提升,转型建设的政策链需要南北呼应,转型的软实力需要加强打造,创新创业“地方品质”建设需要补课。  相似文献   

16.
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和网络影响的扩大,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需要坚持科学思想领导地位,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教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强化网络宣传力度;贯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不仅丰富拓展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工作内容,而且为培育新时代新人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强大的思想动能。  相似文献   

17.
覃剑 《城市》2016,(12):44-4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中,开放合作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和特征的分析发现,韶关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梯度差,具备较强的融合互补发展潜力."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韶关可通过强化与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分工,善用珠三角地区优质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转型升级,深度分享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红利,发展成为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把握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选择。如何抢占制高点,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形成比较优势,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率先突破的关键。上海应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稳定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环节,实现高端发展、引领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在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拓展市场需求;加大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投资,实施新要素增长战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支持;增强率先突破的控制、创新、协同和避险能力,努力成为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集聚地。  相似文献   

19.
吕静韦 《城市》2018,(8):58-63
笔者选取京津冀和长三角七省市地区的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基础、 社会支撑、 基础建设和资源保障四个方面对天津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天津在综合发展能力、 经济总量、 教育科技、 公共交通、 网络通讯及环境治理等方面与发展质量较高的江浙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提出培育天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强科教医疗保障,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提升生态环保软实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淄博市的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淄博市的转型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唯有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转变思想,创新驱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