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喻"是修辞学中运用最灵活的一种方式,对它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小说《围城》中的六百多个比喻句对人们进一步认识"比喻"的结构特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更有魔法     
每次看大卫·科波菲尔的表演,都被深深地催眠,迷上他的魔术,也迷上他深邃莫测的眼睛和那双纤细修长的手。我的心理学老师告诉我,那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魔法,但是它仍无法和爱相比。  相似文献   

3.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非常成功的经典小说之一,生动的塑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通过解析《远大前程》中正反女性人物形象,剖析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研究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具有的人性道德理念,倡导人们亲美向善。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遭遇》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小说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品,小说对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控诉,文中主人公索科洛夫的个人悲惨遭遇,其实也是千百万苏联人民的遭遇,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产生很大的反响,引起同样受到战争残酷迫害读者的共鸣,前苏联评论界给予这部小说极高的评价,把它誉为"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对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去进一步了解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目的是进一步去铭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缅怀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作为"爵士时代"的寓言体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真实再现了这个狂躁年代的社会风尚,对繁荣时期的美国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刻画和评析。小说独具匠心地以黛西和盖茨比的家宅作为空间隐喻,凸显了消费主义浪潮裹挟下生命个体无限膨胀的欲望,这种物欲颠覆了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并最终引发了个体的身份危机。小说通过盖茨比个人梦想的幻灭召唤关爱与责任意识的回归。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依然要面对物欲与感情的矛盾,《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读者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小说中,创作者渐渐地把"罪财"这一观念作为叙述的主体引入到小说当中,故事情节围绕着被罪恶化的"钱财"展开想象,刻画出一段段悲喜交加、形式各异的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多以是非之财为切入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或是为了钱财二字心生异念,谱写出世态炎凉、冷暖自知的现实写照;再或是受传统宗教文化的熏染,为财运增添了一些命运色彩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慈善救助在汉代取得重要发展,"裸捐"引人注目,事例很多,最突出的是汉武帝时的卜式多次捐财帮助国家守卫边境。西汉多有平时和荒年赈济贫穷宗族邻里的事项。自汉武帝时起,西汉统治者的慈善观发生变化,皇帝鼓励、褒扬吏民向贫民借贷,助民脱困。朝廷下诏举荐"有行义"者为官,终汉不辍,这是对行善好施的最大肯定。帝诏奖励帮助政府救灾的吏民,是汉代政府与民间慈善互动的表现。东汉散财救恤宗亲邻里的观念和行为十分盛行,有关"裸捐"的记载多于西汉,反映了东汉慈善救助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慈善思想是慈善行为的内生性动力,汉代行善去恶的慈善思想内容丰富,行善的目的是为了缓和贫富冲突、保障既得利益和保护家人。其认为行善不应讲求回报,要行善不懈;对于行善者,人不回报天报,不报己身报子孙。"赏善罚恶"是朝廷引导人们向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重视教民行义,富民劝善。  相似文献   

8.
正投资6亿元的《金陵十三钗》,在国内外上映后好评如潮,作为电影编剧及原著作者的严歌苓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用英文写出的小说畅销西方,中文小说拿了几乎所有华语文学类的大奖;她的小说是影视改编率最高的,不仅票房和收视率好得惊人,得奖率也最高。从靠端盘子维生,到成为好莱坞唯一的华人女编剧和美国外交官夫人,她的经历比小说更精彩!  相似文献   

9.
以善于表演“飞翔术”、“悬浮术”和让大型物体瞬间消失的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最近到中国巡回演出,引起了轰动。中国媒体上出现了一些破解其魔术秘密的文章,不管这些文章是否真说中了机关,都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我曾多次在电视上见过科波菲尔的  相似文献   

10.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以白描的笔法,传神地刻画了"包氏父子"及其周边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包氏父子"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围绕在"包氏父子"周围的人们的共同点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寄托和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与忧患。  相似文献   

11.
<正>回族女性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作品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历经岁月之考验,在中国民族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荣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许多学者从历史、政治、伦理、宗教和人性等方面探讨小说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引发人们的思考。近年来,人们对小说的悲剧性和人物形象等异常关注,但鲜有人能从作者运用的叙事手法的视角对其展开研究。本文借鉴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结构、隐喻式叙事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探索《穆斯林的葬礼》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及深刻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小说《蝇王》中描写了一群孩童流落荒岛后,从文明有序的生活逐渐演变为野蛮混乱的自相残杀,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来探究人性本恶,深刻揭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小说的主题"蝇王"象征着人类内心的丑恶,揭示出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由于害怕莫须有的野兽从而逐渐堕落成野蛮人,而真正的野兽却是人性中潜伏着的兽性,并且兽性最终战胜了人性的可悲现实,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种种恶行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是位十分重视小说"对话"的作家,他的"对话"艺术一方面能表现小说人物的个性,另一方面能推动故事的发展。他的小说大都通过对话的方式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本文将从对话展现人物、对话反映人物变化、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三方面就白先勇小说中的"对话"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莫言小说《蛙》,讲述了"计划生育"在中国一隅——高密东北乡的推行过程,来反映计划生育在整个国家推行的艰难过程。在小说里回响着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形成了一部"多声部"的小说。本文从"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反抗者、叙述者、作者和读者五个"声部"来阐述不同的身份立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和态度,以此来分析这种叙事造成的复调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指出了小说阅读与欣赏的区别,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潜入小说文本,从"无字句处"读出字句来,体会作品所营构的情境,并通过对上下文的仔细赏析,充分发挥再造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挖掘出作品潜藏的深层意蕴,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及小说文本带来的审美体验。这种独树一帜的小说欣赏观代表了当时小说欣赏理论的最高成就,颇值后人承继。  相似文献   

16.
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出了许多极具川西北风情的出色的悲剧型小说。这些小说的篇幅都不长,内容也不复杂,但却有着丰富的悲剧意蕴,蕴含着"不绝的哀意"。本文将在仔细分析沙汀的悲剧型小说文本的前提下,阐述作品的悲剧性内涵和悲剧意蕴,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悲剧型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的分析,来说明作品蕴含"不绝的哀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感知儿童形象在其作品中的独特存在。本文将集中探讨鲁迅小说中儿童"病态"的身体以及"失语"现象及其原因,以此窥伺国民劣根性改造的难度和鲁迅复杂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与查尔斯·沃纳合著的《镀金时代》使得一部小说的名字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时期的名称,甚至到今天"镀金时代"已经穿越了国界和时代,成为一个代名词。对美国来讲,镀金时代指的是美国在内战后的飞速发展时期,人们醉心于一夜成名和暴富。镀金时代的美国梦和人性都遭到扭曲,这是时代和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伟大的旅欧美国小说家。他擅长写"国际题材"的小说,小说中主人公的主要矛盾都受到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多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主要分析对象,阐述欧美文化的主要冲突,并分析了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兴盛虽只有几年时间却涌现出一大批独具风貌的文学作品和深富民族担当的优秀作家。其中,出生于1912年的白朗与萧红并称为东北女性文学的拓荒者。本文以白朗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出走"情节分析白朗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梳理作家的女性书写,论述其关怀家国命运的女性视角;探讨民族危亡之下白朗关于生与死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