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制度化文化资本主导的生产型空间、生活型空间及组织型空间三种类型。在乡村旅游经济资本力量的驱动下,公共文化空间在更新过程中产生消费化、静态化和孤岛化等发展趋势。以湖南浏阳市农业休闲旅游型竹联村美丽屋场营建为例,分析三类公共文化空间物理场域和文化活动的存在特征,探究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过程中的空间复合化更新路径,进而提出弹性转化、多元化发展、整体式营建等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白鸽 《现代妇女》2014,(2):14-15
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因此,在乡村旅游的人类学研究中,同样也必须立足于乡土文化之上。本文以费孝通先生的人类社会学研究为基本知识背景,试图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前后乡土文化的变化对比分析,论证正是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土文化质态的转变,使其开始了从结构到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形态和新的活力,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相应的扶持措施,以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准。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新产业相结合,可以充分挖掘、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发展途径。一、隆回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分析1、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1)历史文化深厚隆回县旅游资源结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宋亚敏 《职业》2023,(5):61-63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成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中坚力量。本文针对当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的情况,通过阐述某技工院校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新思路,指出乡村旅游从业者职业素养提升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升温、提质增效的必然前提,技工院校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庆生  贺子轩 《城市》2020,(1):13-19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应加大乡村旅游中文化要素挖掘力度,以旅游景观为载体,构建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共生。通过剖析天津蓟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文旅融合助力蓟州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路径:一是发挥政府作用,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二是创新文化展示手段,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三是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蓟州文化;四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快,但数量的增长与特色缺失的矛盾却不断显现,面对这些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充分利用乡村的独特文化,塑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了“农家乐”主题的旅游形式,本文从“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对现阶段我国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建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的热点,也成为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省,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但就河南目前的情况而言,该省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还存在很多障碍,例如,河南省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开发项目还较为粗糙等。目前河南省想发展乡村旅游业,应加大乡村旅游项目的投入,提高旅游项目的质量,深度挖掘河南省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地推出特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9.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社会动因浅析——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旅游(俗称农家乐)是一种依靠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近年来,这种旅游形式在中国大城市周边迅速发展起来.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早,并且已形成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0.
韩淑慧 《现代交际》2014,(5):105-106
我国乡村旅游在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如生态破坏、过度商业化而忽视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缺少特色产品等问题,其实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依托乡愁推动民宿旅游,既是民宿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理念,也是留住乡愁的有益尝试。这就要求在民宿旅游开发中坚持现代化改造和传统形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乡愁资源,形塑乡愁载体,为本地村民和游客提供可以寄托乡愁的场所。通过乡愁形式的民宿旅游,既能唤醒村民和游客的文化记忆,提升民宿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又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使民宿保持“民”味,推动民宿旅游健康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化迅速发展,旅游业蓬勃兴起,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路径,乡村振兴发展已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乡村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整体振兴的关键和突破口,而推动乡村特色旅游项目高质量、大规模发展是培育我国乡村产业品牌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分析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冉清林 《公关世界》2023,(20):98-100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频率逐渐提升,人们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也提出了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文化和旅游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旅游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渠道,而其又属于广义上的文化产业内容,因此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服务性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切入点,研究我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分析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吉林省乡村旅游资源便拥有300多处,具有发展农家乐的丰富基础资源,但是同时当地农家乐的发展中,也具有很多问题,本篇文章便是针对当地农家乐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廖玉姣 《城市》2019,(7):71-79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度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市场发展情况看,乡村旅游需转型升级,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在制度建设、政策支持、产品开发和行业监管等方面有可借鉴的地方,可选择性借鉴其经验,推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领域都有着深远影响。当前,乡村旅游正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品牌力缺乏、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矛盾。笔者以剑阁县“双旗美村”项目为例,总结了龙头企业带动、旅游品牌打造、共享发展收益、政府深度参与等4点经验,并就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提出优选旅游项目、名企能人牵头、用好文化底蕴等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环境是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系统的分析,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冯红英  赵金涛 《职业时空》2009,5(2):158-159
当地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开发进程。以2008年7月在河北省永清县杨家营村发放的365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城郊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态度。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村民对经济影响感知强烈、村民支持旅游业发展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是乡村旅游初始阶段表现出的典型特征。根据乡村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从增加旅游项目、重视村民教育、加强村民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阶段性开发对策,为乡村旅游顺利向发展阶段过渡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9.
浅析吉林省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的逐年开展,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的吉林省,正逐步走向世界。吉林省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而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同样也得到了发展。在吉林省的经济收入中,旅游业收入占其较大比例。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新生事物同样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发展过快,出现了问题,要建设出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体制,任重而道远。本文根据吉林省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不成熟的建议,目标是促进吉林省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国策共同推进了滇西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既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成为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从旅游资源的显像层次与开发难易度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滇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属于具有层次隐藏性、空间隐蔽性、内涵隐秘性、结构隐形化特征的隐性资源。欲充分利用乡村隐性旅游资源,需系统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显性化”开发路径框架,即“突破层次隐藏:识别多层次资源价值,赋予隐性资源表达载体”“打破空间隐蔽:借力区域化发展政策,打开镇村联动发展格局”“呈现隐秘内涵:推动互联网旅游模式,促进隐性旅游资源形象可视”“优化隐形结构: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体,加强规划先导赋能作用”的综合策略。文章以秀山村为实践案例,探究与印证规划策略的适应性问题,以期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