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叠石技艺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非遗技艺,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园林专业中开设假山叠石课程,有效保护并传承了非遗技艺,但存在着教学特色不明显、培养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提出以工学一体化为导向开展教学探索、以产教融合育人为目标共建产业学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宗旨就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但什么是中国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却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而产生见仁见智的分歧。笔者认为:无论出于怎样的教育理念,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是吸取人类精神文明即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资源并加以再生性创造的结果。正如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不能拒斥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也同样不能拒斥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5.
对传统木屋架结构技艺的演绎是日本现代木建筑延续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日本传统木屋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勾勒其历史演变进程,明确技艺内涵;继而通过逻辑推导、案例分析等方法推演日本现代木建筑对传统木屋架结构的传承方式,揭示出3条路径:传统屋架结构模式的重构、传统节点重组的屋架塑型、传统节点在大跨屋架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当下... 相似文献
6.
7.
用刻刀一点一点雕琢,让一段残朽的古沉枯木与人物、风景乃至建筑连在一起,实现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或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或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可以称得上“化腐朽为神奇”。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的嵊州市,近年来又凭借根艺文化扬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9):216-217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困境的前提下,开展对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战略意义。它不仅是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保存民族个性和特色,维护民族文化主权的时代选择,更是彰显地域文化,提升地域形象,传承传统文化的现实应对手段,而音乐在我国发展源远流长,针对关中地区的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针对于此,文章从陕西关中地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现状入手,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针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人文素质危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起,文化素质教育正式提上了我国高等教育日程已历时9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这项工作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特别是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医学院校,由于受医学模式和教育观念转变的冲击,导致教学内容和课程繁重,学生功利思想严重,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直接限制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1,(11):18-19
霞光瓦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崔如霞出生在人杰地灵的山西省阳城县。从17岁开始.她就—直同陶土滚打在一起。陶乡的泥土文化熏染了她.先辈的精湛艺术吸引了她,自我的天赋爱好锤炼了她,改革的市场经济成就了她,使她终于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震后,玉树藏族传统民居为外界人们所熟知,随着玉树地区的重建,现代城市建筑文化被引入,导致当地藏族传统民居日益遭到侵蚀而锐减,民居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本文从营建技艺的角度,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和南部囊谦县典型藏族传统民居的墙体进行测绘、分析、归纳,旨在首先为玉树地区藏族民居墙体营造技艺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其次为当地建筑文化传承和新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全国范围内民居营建技艺的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体现.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广西壮族绣球为例,对绣球的文化背景、设计与加工、社会功能,以及绣球文化传承和发扬、发展与创新进行研究,为中职学校在传统技艺上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7)
培育独立学院的大学精神,开启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大学文化传承模式,唤起青年学生对于美和善的价值判断,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和提升、对文明修养的自律自觉,追求人的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危机不断侵袭人类社会的大环境背景下,选择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危机管理观进行考察,无论对于从横向方面拓宽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的视野还是从纵深方面挖掘中国危机管理文化的意义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而对于从传统的中国危机管理哲学的启示中进行现代危机管理观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文化载体、中国文化中危机管理观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文化传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好素材。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模式、文本解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来诠释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1)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全国许多戏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对传统戏剧的保护。对于构建传统戏剧保护体系,首先就是要了解戏曲文化的独特性、艺术性和生命力,以及各个剧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方案并且加以实施。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应遵循针对各剧种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类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动态保护、在系统环境下进行整体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贵州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所体现的区域性特点进行剖析,并对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贵州高校体育进行人文社会学分析,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民族本质,积极主动吸收民族传统体育的卓越方法和手段,为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学所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初春时节,天下着小雨,天气有些寒冷。尽管是旅游淡季,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正街一家新开的“梁平竹艺”店内,却围满了观看制作竹帘画、竹筷、茶具等特色竹制工艺品的外地游客。“我们就是把最原生态的传统工艺呈现给游客,让他们真正了解重庆本地的特色和文化。”店老板任勇说。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代代传承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包括爱国主义、人际和谐、治学与修养、文化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重理轻文、功利心重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建立和优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学生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