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中国西部实际数据考察旅游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西部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增长对制造业集聚和不同技术含量类型分类下的制造业产业的波及效应.实证表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制造业在西部地区集聚程度有减弱趋向,对西部经济的增长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旅游业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的集聚之间存在倒U效应,现阶段处于倒U曲线的左边,没有“去工业化”效应,但如果旅游业过度繁荣,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产业集聚通过集聚效应为技术创新提供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二者相互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主导技术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技术集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升级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无效的,也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高速增长和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城市绿色发展,考虑到上述背景以及经济行为存在空间交互影响的事实,在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7年269个城市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长期内总效应明显;城市创新水平对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能源政策会影响到地方产业集聚模式,短期内对能源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城市规模异质和经济发展分层下,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因此,应充分激发产业集聚短期内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尤其关注中小城市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城市绿色发展,基于277个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发现,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不过,短期直接效应、长期直接效应大多显著,间接效应并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锁定现象,财政分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产业协同集聚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被锁定在本地或一定距离内的圈内城市之中。  相似文献   

6.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提高能源效率则是解决该双重困境、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考虑到上述事实,基于改进的产出密度模型探讨了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利用2006—2019年278个地级市数据,通过共同前沿数据包络方法测算能源效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加以验证并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发掘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协同集聚与能源效率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能源效率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创新水平与资源错配是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的中介机制。长短期效应的分解显示,在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会对能源效率提升有较大影响;而在长期,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因此,应更加注重未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创新水平;同时,也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实现能源效率的长久提升。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对产业集聚影响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命题.继而利用我国2003-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的产业集聚和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展开测算,并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地区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进步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该发现在替换了核心变量和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是稳健的.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产业集聚能够通过提升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研发水平等途径来促进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进步.文章的研究发现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意蕴,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导我国通过提升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方式来扭转传统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外贸发展模式,进而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整体性跨越.  相似文献   

8.
技术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采取的积极的产业政策拓展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关系,加快了外资引进的步伐。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产生了技术的"外溢"和"干中学"效应,提高了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促使国内企业积极去改进原有技术和开发新技术。这三个技术进步路径共同推动了企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是资源型城市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采用2005—2017年115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效果、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程度、技术进步水平和就业结构优化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2)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受到自身产业协同集聚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邻近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是溢出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3)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变动趋势相对平缓,长期具有正向影响,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年来的影响相继变为正向。同时,产业协同集聚的溢出效应存在一定的有效距离阈值。据此提出资源型城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机制识别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本地效应发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间接效应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机制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倒逼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全国经济普查的微观数据,利用DEA模型从创新效率视角研究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路径。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前沿技术进步趋势放缓,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规模效率超越"倒U型"顶点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对非珠三角地区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地区转移到非珠三角地区,以寻求较低的成本和相对有效的规模效率,企业开始面临规模效率下降带来的创新效率提升瓶颈。在此过程中,非技术创新的作用开始凸显,企业需要对组织方式、销售策略等非技术因素进行改进和升级,以实现企业创新维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短期,规制效应更多地体现为使经济承担更多的"遵循成本",但长期看,会通过"创新补偿""结构效应"等将促进经济增长.论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中介、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链式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然后构造了包含两个独立中介和一个链式中介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对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环境规制分别经由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三条路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从区域层面,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效的路径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环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环境规制通过三种中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则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中介促进经济增长,其他两种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4—2014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地方政府竞争对资本要素的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通过资本要素扩张来促进经济增长。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与技术进步正相关,中西部地区与技术进步负相关,且西部地区负向效应更加明显。这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已逐步偏向于创新驱动型,中西部地区仍倾向于要素驱动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产业集聚的细分,探讨其在区域内的不同组合以及相应知识溢出的作用途径,有助于从"效率"的角度理解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存在三种特定的产业集聚组合,这种产业集聚格局带来了显著正向的MAR溢出和不显著为负的Jacobs溢出;"技术池"和"吸收能力"则是长三角区域知识溢出效应的两个重要途径。因此,要根据长三角区域内不同城市的位势,采取差别化和有层次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此为基础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资本脱实向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随着金融业迅速发展和金融资本向区域中心汇聚,改善融资约束,促进区域实体经济增长,是突破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之一。文章对金融集聚的概念和测度、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和实际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期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的研究提供规范和实证分析的经验。金融集聚的测度可选择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以及从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规模、金融从业者数量、金融市场成熟度、金融业运行情况等层面构建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金融集聚既是金融业的功能强化和效用升级,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的基本功能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又是金融业的集聚,可通过集聚效应来提升金融系统的融资分配效率:均为通过增加可用资本总额和改善融资环境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研发及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与理论机制大体一致,实际效应也显示金融集聚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中小民营企业并不能同等享受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这也为深化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的最新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选取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环境保护税、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波动平缓,东部地区优于全国均值,而中、西、东北地区则低于全国均值。从全国看,狭义环境保护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义环境保护税的作用相反,制造业、服务业集聚均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程度加深和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会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优化环境保护税、推动产业绿色升级,从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所生成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数字经济、智能技术、平台经济和全球化等。基于法国调节学派的分析框架,新经济可以推动宏观层面经济运行的有效循环累积、中观层面产业间的自我良性循环和微观层面企业的自我正向反馈,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需要建立"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观产业结构优化—微观企业效率提高"的三维目标导向,在宏观层面通过技术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的提升和配置效率的改善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中观层面通过产业间供给平衡和价值链的跃升以优化产业结构,在微观层面通过管理效率的强化、服务效率的完善与生产效率的提升以提高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与路径,选取中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熵值法和DEA方法对数字经济指数及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SUR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对技术推动型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分别通过增进技术进步和提升技术效率提升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产业化可以通过产业数字化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培育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应加快构建服务数字化转型、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自主创新数字技术和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共享,促进中国技术进步以及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经营决策以及生产体系; 加强数字信息保护和数字环境治理,建立健全产业数字化的信息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9.
FDI对辽宁省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产业集群影响的基础上,假设FDI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要素投入数量的集聚和改变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的情况下,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FDI通过资本、劳动力、集聚、结构升级、技术外溢效应以及地区创新网络效应对辽宁省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会通过它特有的路径发挥经济效应。文章认为,从承接国的角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会产生就业效应、贸易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通过对软件服务外包实证分析后,我们发现承接软件服务外包通过增加就业规模,扩大服务业出口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三个路径发挥显著经济效应,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