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大背景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意识不到位,高校协同育人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应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素养。高校应当通过完善相应的教师考评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拓展协同育人的领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探究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王铁 《现代交际》2015,(2):152-153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的首要重任。结合现实的工作困惑,契合协同育人的紧迫性、可行性和功能性,建立高校协同育人平台尤显重要。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发挥高校管理层、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参与育人全程,形成育人合力,破解工作难题,充分发挥各自教育、服务、管理职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起协同育人的强力平台。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二者的协同育人既是大思政格局构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必经之路,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由于思政管理工作的二元化模式让二者缺乏协同性,同时二者之间的相互认同性不高、学科背景不同,致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存在一些障碍。因此,应该从优化思政管理工作模式、增强二者的角色认同、加强对两支育人队伍建设方面入手,促进二者的协同,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理念,"三全育人"成为重要的育人课题。近两年全国各地各高校都在做相关的探索,其中有典型做法,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通过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统筹、为思政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研修机会、提高高校课程质量、思政工作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与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方法,能够更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三全育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深化三全育人,完善人才培养的家校合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着眼于家校育人现状,通过个体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生源地类型的学生家庭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对家校育人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当前高校家校育人待改进之处,从而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团组织协同是"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对党团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党团组织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前提下,加强对团的引领,逐步实现党团组织协同育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杨军 《公关世界》2022,(14):28-29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政治教育的基础,作为高校的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重视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传统的高校育人思想难以培养出适应当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新时代下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书院制与导师制协同育人的有效措施,冲破高校传统育人的桎梏,为培育新时期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内容"、"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第二课堂育人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加以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规训"式网络文化教育过于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政治统治功能,导致青年网络主体生活教化理想被放弃,规范消解教化,经验消解理性,重复消解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网络社会公民,促进其内化和谐网络文化价值观念和行动自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协同教化育人的本真意蕴和价值指向。建构协同教化育人机制,需加强党委、政府、社会、网络社会组织、高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创设协同教化育人的网络文明礼仪,优化网络传媒的宣传教化机制,建构"社会知识分子"的示范引领机制,培育、强化网络社会组织的育人功能,健全优化高校协同教化育人机制,共同助推新时代网络文化在网络社会中规范化、价值化、主流化,发挥其熏染、陶冶和教化育人功能,使其内化为青年网络主体的文化生活意识、精神存在和行为意志。  相似文献   

10.
李振洋 《现代交际》2023,(3):96-102+124
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呈现数字化转型态势。为了能够使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匹配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高校需要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高质量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本文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阐释当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高校运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培育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新时代下,将红色文化融于高校党建育人当中,既能够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切实发扬与传承中国文化,并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简要概述了自媒体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育人协同创新的意义,分析了自媒体视阈下高校党建育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营造红色文化、文化融入实践、与自媒体相结合以及构建育人队伍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了自媒体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各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体系,关系着高校育人工作的质量建设。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三全育人"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的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工人员、职能部门员工和大学生作为育人主体的自觉性和协同配合,创新大学生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实效,开创新形势下高校"三全育人"的思政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思政教育协同现实困境及归因分析,厘清"三全育人"视域下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辅"协同的内涵与要求,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辅"协同模式,通过强化意识:强化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意识;促进融合: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融合;完善制度: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制度;细化实施:以研究生不同特征细化协同育人方法的研究,为"三全育人"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新思路、开辟新空间.  相似文献   

14.
余扬 《公关世界》2022,(1):92-93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说明."三全育人"的实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主要要求,通过对"三全育人"内涵的分析找到所面临的实际困境,依靠顶层设计、课程改革以及主体创建等方面出发,创建协同育人的发展形式,落实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方面存在专业教师职责认识不清、作用重视不够、结合点不精准、内容缺失或手段单一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展开与效果;需要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依据理工课程的专业性特征,结合理工学生实际,无缝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精神,在实现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的同时,真正实现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效领 《公关世界》2022,(4):106-107
基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协同育人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进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比对,在教育途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二者存在较高的契合度,所以将劳动教育融合于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在促进高校协同育人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为学生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从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内在契合性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措施来促进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张朝晖  刘伟荣  叶青林 《职业》2022,(11):79-82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成果,对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渠道、新阵地,其本质是实现德育基因与专业元素的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培。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了院校与企业、红色教育基地协同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的跨界联动机制;基于工学类课程思政育人要求,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开发路径,系统设计了立体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协同推进、相互支撑、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教育在高校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创新创业理论、人才培养、创业教育转化三者相互独立的"孤岛现象"。参与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分析能力、抗逆力等都是推动大学生创业中真正落地的核心素质。基于此,提出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为载体,结合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具有的系统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嵌入"方式构建思政理论、人才培养、创业深教育深度融合的双创教育发展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都同家庭和学校合作不畅密切相关。家校协同育人落而不实是新时代青少年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家校协同育人共识度不高、政策法规支撑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中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具有角色优势,应通过政策法规明确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此,要更新观念,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家庭的协同共育意识;要加强培训,提高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要明确任务,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实效;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家校协同育人高效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