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底蕴,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力量源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求,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国现阶段国情面临法治不被信仰、公民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坚持问题导向,本文从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法治文化素养、提升公民法律信任感、加强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军队是国防之基,兴国之本。基层部队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队,是军队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当前,法治成为治军的基本方式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而法治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文化基础。基层部队作为一个特殊团体,需要建立相应的法治文化体系作为文化支撑,才能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顺利适应我军现代化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职院校法治文化,有利于提高学校法治化水平,为学校和谐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法治文化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分析制约因素,提出了培育师生法律信仰、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法治文艺活动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贾云平 《城市观察》2012,(5):32-41,67
地铁文化基本上可以归类于一种城市大众文化现象的范畴,它通常以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为其共同的特征。建设地铁文化,应以世界地铁城市的经验为标杆,融合城市文化精神,形成鲜明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明确了目标任务。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决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提供了以下实现路径: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法治文化建设投入,加大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的全国统筹力度;二是增强国民的规则意识;三是提高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为了实现建设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中,这是关系到整个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围绕大力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探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培育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不断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充分发挥重点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工作开展的质量,推动该项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关颖 《公关世界》2022,(18):160-161
重视法度、德法并举的治国策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有道以统、执本末从的政治智慧,良法善治、法平如水的价值追求,为政之要,贵在得人的尚贤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法治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推进法治建设,要汲取传统智慧,传承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学生参加法治文艺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师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仍有信心,学校具有一定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识。但仍存在部分师生缺乏法律信仰、师生法律素养整体不高、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不强、法治文艺活动甚少、学生法律诚信教育相对缺失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法治有了更高的期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越发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法治为民的本质与人民群众的法治认知现状的冲突;二是规则文化与情感型文化的冲突;三是法治思维缺失与人治思维根深蒂固的冲突;四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造成法治文化建设进程差距大。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俭 《城市》2009,(1):71-75
在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就是传播力、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力。近几年.不少城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休闲之都”、“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国内有关机构也先后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等评比活动.打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战略。文化品牌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品牌定位是城市营销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城市文化系统结构的五维模型,概括了城市文化的五个维度:艺术文化、时代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并提出了一个基于这五个维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定位模型,为城市营销者集中资源进行有效精准的城市品牌传播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增辉 《城市》2011,(11):72-77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的城市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物质载体上却严重缺乏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成都很多突出历史特征及中外领先的文化,徒有文字记录,却少有物质载体来表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文化蓝图旨在充实和提升现有的文化载体,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永陵等;规划和建设新的文化载体,如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水井坊酒文化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5.
任致远 《城市》2012,(12):3-8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吹响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城市文化发展迈上了复兴的征程。回顾历史,剖析今天,瞻望未来,能够看到我国的城市文化有哪些特性,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在城市文化的推动下将向什么样的城市发展。笔者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一下探讨,以期有益于充分认识我国城市文化复兴之路及其发展目标取向。一、我国城市文化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绝,具有独  相似文献   

16.
王焱 《城市》2014,(3):72-75
正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是法治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法治城市的软硬件建设都是为了使人们形成法治思想、法治观念,提升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着力于人们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升,将无形的观念化为实际的行为,将逐渐形成全社会的法治氛围。具体来说,市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包括对法律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市民的权利意识和维权方式、对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提升法律素质的愿望等。  相似文献   

17.
秦腔是陕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时也是陕西老百姓的生活的一部分,是陕西广场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陕西的广场文化才显现出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文化特色,而陕西城市广场文化的这一特色,使得百姓的这一生活方式又推动了秦腔在当代社会的流传和推广,二者相辅相成。本文立足秦腔这一民间艺术,通过其传播途径探讨秦腔与陕西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相互依存的艺术特性,同时也期望更好的通过广场文化促进秦腔在新时代的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在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以及规模的扩大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轻文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摆脱物质的控制,建设更加符合人与自然与社会更为和谐的城市文化,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整合城市文化资源;2、立足科学规划,塑造城市文化形象;3、抓好文化教育,提高市民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新农村的法治文化建设这一热点被诸多研究者关注。法治文化建设逐步开始实行,但是现阶段的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从社会化的角度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关人员应该对此进行有效的解决,以期新农村法治文化能够得到整体性的发展。本文阐述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站在社会化的角度对现阶段新农村法治文化进行了策略的探析,以期能够为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子盼 《现代交际》2024,(3):69-77+123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秉持二者“协同”理念。目前,法治文化理论与建设存在概念不清、实效性不足、协同性不够等问题,这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对待的难题。法治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公民参与机制不健全、文化的复杂性等因素,制约了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有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健全公民有效参与的行动机制,建立法治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共促体系,实现法治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