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析“媒介事件”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介事件”、“伪事件”、“奇观”和“新闻策划”等概念的内涵及其使用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辨析,认为这些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从两种理论范式的角度来理解:(一)真实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二)媒介化的动机→导演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媒介话语言说者身份之“碎片化”构成了此媒介事件之起因。由于此事件所涉及的话题的特点以及媒介(机构)的介入,使得此事件最终演化为一起“媒介事件”。而此媒介事件如此的起源和发展又使得“范跑跑”作为一个媒介事件拥有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媒介事件作为一个特定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其1992年出版的《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提出.他们认为,电视和直播是媒介事件发生的基础,通过电视进行直播才能提供最大范围观众的邀请式观看;电视天然地扮演中立和公平的角色;媒介事件可以达成类同于宗教式的社会氛围,即媒介事件的萨满教化.对《媒介事件》梳理可以发现,从"媒介事件"的原始概念出发,媒介事件的内涵和外延过窄,大量的重大新闻事件不能被定义为媒介事件,而电视作为媒介事件的介质,天然的中立无法令人信服,这削弱了此概念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微博事件具有高度公众性、议题性和影响力,深层次触及受众情感和切身利益.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从微博事件传播的媒介生态因子和传播模式两个角度来解读和研究微博事件的叙事文本、受众生态、环境生态及传播模式,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传播模式作系统性的考察,为我们正确把握微博事件传播的特点,引导微博发挥社会正能量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及其传播理念的发展,可以在国际传播和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媒介事件”进行理论申发——升华为“全球媒介事件”。全球媒介事件是指通过新媒体、电视、报刊等各种技术媒介,在国际主要媒体有持续重要报道的全球性事件。伴随现代媒介的变迁,全球媒介事件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议题充分世界化,各种技术媒介相互联合,与国家形象密切相关等等。全球媒介事件可以分为重大突发事件和提前策划两个类型,其对国家形象一般分别会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对媒介事件的重新界说以及媒介事件对受众心理状态的影响入手,通过对近期国内一些电视广告片的创意特点的分析,指出在媒介事件的影响下,电视广告的创意正呈现出一些趋向,如诉求路线的情感化、表现内容的公益化、运作方式的潜隐化等等。对于这些趋向的认识,有助于企业改变以往程式化的广告操作手段,获得更加积极有效的广告产出;有利于拓展电视广告创意者的思维空间,使电视广告创作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7.
喧闹的文本——媒介文化文本视阈中的“李刚门”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层出不穷的众多媒介事件中,"李刚门"事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影响深度之深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并在多话题范围内展开激烈的讨论。如果将作为年度媒介事件的"李刚门"事件放置于媒介文化文本语境中予以阐释,不仅可见其纷繁复杂的各种媒介文本的高密度聚合,而且其中所形成的话语角力场、话语微权力的匿名表达等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浅谈媒介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事件通常被理解为人为制造的“伪事件”,或者所有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这种认识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媒介事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媒介事件社会功能的发现和利用。因此,应重新对媒介事件加以定义,并且作出积极的评价。媒介事件是特殊的电视事件,它区别于日常的电视节目和电视新闻,具有非常规性、直播性和提前策划性等特征,它具有新闻事件、突发事件所不具备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起到凝聚民心、化解矛盾、延缓冲突、整合社会的作用。从新的视角认识和评价媒介事件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媒介分析相关理论及范式,以2005-2012年8年间的高校危机事件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典型案例,从影响力指数、首发媒体、再传媒体、促使反应、提出措施、具体实施等维度对媒介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的作用进行统计测量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新闻与造成危机、危机事件所引起的舆情发展以及高校危机事件对具体政策等的宏观影响方面均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类别差异.据此对当前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和预控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期望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媒介在危机事件传播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等现实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涵化理论的认知模型、涵化理论的长期效应及"共振"假说分析媒介暴力塑造青少年认知的内在发生过程,发现媒介暴力涵化的背景、心理效能及其推动力。提出减少媒介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策略:了解媒介的内部运行机制,辨别媒介的真实性,动手制作MV短片。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文学与媒介的关系经历了从"媒介文学化"到"文学媒介化"的世纪转换。在新世纪文学"被建构"的过程与序列中,"文学媒介化"现象格外引人注目,以"80后"文学为代表的文学媒介化景观,新媒介文学的"喧哗与骚动"都是显例。"文学媒介化"现象究竟会给文学带来什么样的终极影响,得经由时间来确证。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消费何以产生及其实质的相关研究,现有文献多基于微观消费现象讨论。本文以数字媒介为主的复媒体环境下发生的新消费现象为研究对象,梳理媒介化研究理论,较为系统地对新消费的产生及其实质、引发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具体而言,以媒介化理论为阐释起点,借助媒介可供性视角,从媒介化消费的生成以及影响下的实践规则两个维度加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媒介化消费的内涵、形式及实践规则。认为新消费实质为媒介化消费,其内涵包含“媒介化的消费”和“消费中的媒介”,并通过消费性媒介和平实消费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展现。媒介可供性使得新消费场域偏向人文主义立场,链接了“人”和“物”,成为媒介化消费生成的重要因素,重塑了新消费领域“人—货—场”的实践规则,突出了中间地带的社会互动,强调货品的想象化、叙事化、社交化特征,实现了跨场域消费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晚近十年,欧陆传播与文化研究陆续从"媒介研究"转向"媒介化研究",从而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式变更。这种变革体现及其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首先,"媒介化转向"带来的是欧陆传播研究学界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其次,这一研究范式转移的核心要点在于重新认识媒介;再次,媒介化研究作为一种传播研究的新范式必须被置于"比较的视野"中,从而与其同时期理论的对话与勾连;最后,媒介化研究可以为当代中国的传播研究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启示和课题,为国内传播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风险社会的传播生态与发展逻辑给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不仅凸显了媒介逻辑,更结构性地增加了社会治理的系统维度;另一方面,媒介化治理也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核的一种有益补充。媒介化治理的前提需要承认治理“问题”是一种动态性过程。而媒介化治理对过程性的强调,既体现在其深入事件内部的整个历时性过程,还体现在其注重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联,抽取出其中系统的情绪传播、风险传播主线,更凸显以情景和场景的视角对事件中问题进行治理。这恰是媒介化治理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治理为目标指引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媒介的影响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Media Culture),其成为当代世界最值得关注的文化景观与当代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通过对媒介文化研究的传播学反思,发现媒介文化研究客体的重点已从大众传播变迁为小众传播或分众传播、媒介文化参与主体呈现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机构、网络与新媒体、政务媒体和自媒体多元包容的格局。在社会生活中,媒介犹如"黑洞",当前媒介"黑洞效应"主要体现为新媒体的热点效应、"媒介间性"的融合效应、消解用户意见的"极化"效应、"媒介娱乐化"的吞噬效应、文化表面繁荣的"中空"效应和"穿越"文化的反思效应。媒介"黑洞效应"深刻影响媒介文化走向,媒介文化呈现出从媒体融合到文化融合与融合文化、从优化舆论引导到践行文化引领、从提升大众传媒公信力到强化自媒体私信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事件"(event)是当下哲学、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近来有不断向文艺研究领域移用的趋势,借以指涉文本/艺术在时空中生成、展开的不稳定状态.由于当代艺术具有高度的展演性,表现出剧场化、关系化和语境化倾向,依托于物质性建构起的艺术理论在回应艺术定义与评价等问题上愈显乏力,亟需开辟新的阐述空间.因此,把"事件"作为分析工具引入艺术研究,除揭示艺术被长期遮蔽的事件层面之外,亦可厘清将多样的媒介、行动、观念、情境整合到"艺术"名下的基础——艺术是事件性与物质性的统一.艺术定义在事件维度的扩容,推动着艺术研究在视角与方法上的新一轮重塑.  相似文献   

17.
媒介环境学派以文化、科技与人类传播三者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为研究导向,从其理论溯源层面来说,城市生态学理论与技术哲学是其立论的基础;媒介即环境是其核心命题,亦即其本体概念;而从因果型和实践型两种解释路径,可阐释媒介即环境命题中诸要素之间的动态联接;媒介/技术至上和人文主义价值观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研究原则,体现了媒介环境学派宽广的知识视野、厚重的价值关切与细腻的理论情怀。  相似文献   

18.
媒介技术构建媒介社会,媒介信息让受众从拟态环境中获得对世界的看法,建构个体与社会的思想观念,培植行为方式,改造固有文化。媒介化社会中人们消费着"符号",消遣着媒介镜像,"真实"与"虚拟"被媒介深度模糊,个体与社会在传播与传递中被建构。  相似文献   

19.
奥运会媒介事件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媒介事件的现代奥运会,在大众媒介的积极参与和策划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这种参与策划,不仅体现在奥运期间对体育赛事的报道中,也体现在前期的组织筹划以及赛后的宣传利用上。媒介在整个环节的引导,使奥运会在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承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3年3月"非典"期间产州调查的一手资料,对"非典"事件前期新闻媒介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量化研究.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件期间在公众的信息渠道中,媒介居何地位;二是公众对媒介的评价情况.调查发现,媒介在事件前期的表现并不理想,原因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以及在整个事件中它未能成为公众最主要的信息渠道,因而公众对它的评价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