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文明得以传承,汉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经历了这样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语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汉字始终以它固有的形式真实地传承着中华文化。因此,无论汉字经历怎样的演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都是相对稳定和规范的。这就显示出了书写规范汉字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集中和系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介绍中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中学生汉字规范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人人掌握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特色鲜明的网红李子柒的短视频在海量视频中独树一帜,甚至成功出海,在海外吸引大 量粉丝拥簇,潜移默化的进行了中华文化输出。本文通过对其文化输出策略进行一些建议,以便其更好的将中华文化扬名海外,吸引 全世界各地的粉丝了解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丧葬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是每个家庭必须经历的过程,更是对各地风俗习惯的体现,但随着时代变迁,由于过于繁琐,丧葬形式日益简化,懂得丧葬习俗的人越来越少,丧葬习俗面临着消失殆尽的境遇,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项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武术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孕育、繁衍而成,正是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才使得今天的武术在世界中那么的光彩夺目。武术或许是反映东方文明的一面镜子,是那么的清澈、透明,以致把中国的灿烂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中华文化引人赞叹,中华文化使人深思。中华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人民群众中发现,又影响人们。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行为中、还有思想中。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高校的政治教育如果能够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能够提升高校政治教育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本文对传统文化和高校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华文夏令营通过提供文化知识和中国阅历来影响和增强华裔新生代的中华文化认识、认知、认同,从而增强其与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能够在世界舆论场中对所在国受众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华文夏令营在实际运作中的确起到了增强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因此,应该正视夏令营举办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改进创办模式,通过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保持与华裔新生代的长期联系,巩固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东亚和平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冷战结束后,人们一直对东亚(包括东北亚与东南亚两个地区)的安全问题很担心,但是自1990年柬埔寨战争结束以来,整个东亚地区却没有发生过国家间的战争,成为冷战后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和平地区。这种现象促使学者们研究冷战后东亚和平持续了13年的因素是什么。对东亚和平有影响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地缘政治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东亚地区和  相似文献   

8.
不要以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只影响美国经济,事实上,次贷危机的最大受害人可能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东亚地区。  相似文献   

9.
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是地区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东盟的范围仅限于东南亚10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对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有限。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相对于北美区域经济合作和欧洲共同市场的不断发展,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已明显落后。直到上世纪末,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东亚区域合作才出现了新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青年对于"鲁蛇世代"的群体文化经历了从他者定义到自我认同、从结构使动到自主赋能的转变,具有与东亚地区其他同类群体不同的特质。时代变迁、世代差异、阶级分化、贫富固化限定了"鲁蛇时代"的生存空间以及亚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世代正义"和"分配正义"的诉求成为"鲁蛇世代"的差异点和特质,但台湾地区社会的发展困境无法有效回应这种诉求。"鲁蛇世代"的生成与发展历程体现了当下台湾地区青年群体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而走向两岸融合发展是突破困境的理性选择和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人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甚至老旧落后,这是一项很大的误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构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当前世界上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文化仍旧表现出推崇敬重。由此推断,知身为中华儿女,实在应该重新认知本身祖先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应仅通过表面主观臆断地评价。青年的发展关乎党的事业也关乎民族未来,面对部分青年自身贬抑中华文化、崇洋媚外、盲目西化现象,青年更应深自反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文化共性是文化交往和传播的基础.中华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中华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首先是能够被双方认可的“共有文化”.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寻求中阿文化共性的前提下,促进中华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实现两大文明间的交往和共赢.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12,(1):17
★GDP排名居山东省第二位,毗邻韩日,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的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年画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在跨文化传播不断加强和紧密的今天,更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支撑和承载作用。而在当今数字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背景下,年画的数字化传播应该积极展开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中华文化人物”评选活动自2009年开始至今,2012年已经是第四届,本届评奖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哪里? 壬石:“中华文化人物”评选活动评奖特色是很重视这些人物对社会的启示性,今年依然。这些被授予“中华文化人物”称号的人,要让人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我们感到,作为主办者,这个意识必须明确。比如书法家管峻,现在学习书法的人很多,管峻当然是其中一个佼佼者,他刻苦学习书法的故事也很有趣,所谓“水墨青砖”,即每天在青砖上写掉一斤水。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同时,有对中国各地民风习俗了解和体验的需求。《中国民俗》选修课的设置有其必要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透过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可窥一斑。课堂上将民俗文化的解析与留学生的亲身感悟结合一体,同时调动其探究的主动性与热情,更会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广博性及传承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所积淀的民族文化使中国在世界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国内外设计师争相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产品形象设计灵感。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古朴、典雅、中庸的东方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成为世界时尚发展潮流所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形象设计,更具中国韵味,从审美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等方面,使消费者产生认同心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产品形象设计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洪涛  李旭东  何茂旭 《现代妇女》2014,(5):37-37,41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特性构成了中华文化中灿烂多彩的一页,其内涵丰富的文化特性体现在本民族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研究价值。苗族文化的形成是经历过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的过程,苗族以自身独特的语言文化、资源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生育文化。这种生育文化以贵州的黔东南州为主要代表,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苗族生育文化中的观念性问题、生育模式、婚嫁习俗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分析。在深入了解苗族生育文化内涵的同时,为广大民俗研究者提供些许少数民族生育文化参考建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太阳花学运中,台湾青年由政治冷漠群体走上台湾政治舞台,他们的运动诉求具有明显的"反中"倾向,出现"中国认同"危机。从世代政治视角分析发现,"趋左"的青年政治生命阶段、历史上特殊的群体成长经历和经验以及现实中两岸和平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等三方面导致了学运中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异化。后太阳花时代,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台湾青年、务实的方式与他们分享发展利益、用中华文化软实力引导他们认同中国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历经五千多年历史地沉淀与打磨,中华文化的价值更是日益升华,它的教育作用也被国内外有识人士所关注。如今,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社会也开始被人们所重视,正逐渐转向教育的热点话题。美中不足的是虽然在学校的教科书中一直有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问题更为明显。本文将对小学阶段的传统教育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