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化的今天,地方艺术高校既承担着文化艺术传承的重担,同时也要面对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挑战。满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想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并永远生存下去,就需要体现除了文化价值以外的市场价值。本文介绍了高校满族舞蹈教育培养机制现状,以及满族舞在旅游业运用中的情况,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满族舞蹈教育培养机制研究策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
承德地名中与满族有关的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源自满族语言的地名,一类是源自满族制度、习俗的地名,这些地名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满族历史语言资料,而且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深入研究满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满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长河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进程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视角下对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并且给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间相互交流融合增多,文化趋同性明显,曾经给中国历史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满族文化习俗正在悄然消失,因为对于满族文化习俗的保护和开发对我们有很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所以对满族文化习俗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满族文化深受它生长的土壤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种种原因使得满族文化保护困难重重。了解满族文化内涵对于保护满族文化至关重要,只有深刻了解满族文化的内涵,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满族文化的保护方法。满族文化保护困难重重,但是满族文化背后的经济潜力十分巨大,对于我们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满族人民对灵物的崇拜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体现在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其衣食住行中。特别是满族人民的衣物服饰形态、纹样、款式等都包含对灵物的崇拜,这也为满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对满族服饰文化中的灵物崇拜做出分析,对满族服饰文化对传统的承袭和在现代化的过程做出的完善和变迁进行更深意义层面的研究,既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补充与丰富,更对民族文化的当代发展有着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清代满族弓箭文化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满族最高统治者的更替阻碍了弓箭文化的正常发展;清朝八旗、绿营军备的废弛使得弓箭文化失去了最重要的传承渠道;弓箭在反殖民侵略战争中的完败使得统治阶级彻底放弃了对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弓箭的幻想。结论:弓箭文化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衰与清朝国运走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四平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保留着大量满族文化遗存,民族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依靠四平满族文化现有资源,综合四平市的实际情况,四平市满族文化的产业开发应加强政府规划引导,优化产业资本供给,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增加有效高端供给,进而推动四平满族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各领域文化的发展也是丰富多彩。在舞蹈艺术文化中,民族舞是表现中国特色的标志性舞蹈。本文通过对民族舞蹈的概述,进一步探究了其艺术的具体特点与情感表现的种类、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口头传承叙事和社会文化记忆,是人类对其生活世界及自然世界的最初认知与构建。时间、空间以及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阐释,相互体现,生发出口传文化的民族记忆及相关族群的精神内核。满族说部是深藏于族众内心的独特的精神记忆,再现了民族交流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探寻满族说部背后的口传文化意义及其内涵,有助于还原这种原始的历史记忆,使这种"口传心授"的文化得以传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满族文化的特点以及几项国家级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现状的具体情况,经过实践、探索,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做一个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与现代化的舞蹈教学有所不同,民间舞蹈的教学应将文化传承放在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受到一定影响。高校的舞蹈教育者应深刻认识到民间舞蹈与文化传承间的密切关系,采取有效方法将两者结合。本文在介绍高校舞蹈教育内容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舞蹈教育的特点和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了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并进一步给出了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其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文化的前进。群众文化是以舞蹈、音乐及美术为主的文化形式,自产生以来迅速遍及我国各个城市。舞蹈教育是一个群体基础比较强的群众艺术形式。舞蹈辅导教育在提高群众舞蹈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提升群众舞蹈辅导质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白山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满族人口数量1041.058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7%,少数民族人口的9.28%。(1)在吉林省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而白山地区的鸭绿江流域是满族人的发源地和聚居地之一。将这一地区的旅游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可更好地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山地区的旅游面临转型,打出满族传统文化这张牌可更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相似文献   

14.
满族孝道兼容民族特色和文化吸收两大特点,逐渐形成孝敬孝亲、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和移孝作忠四方面的孝道思想。文章从萨满文化在丧葬祭祖活动中的体现及丧葬祭祖中的儒家文化入手,论述了满族的孝道兼有借鉴性、民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分析苗族的舞蹈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苗族舞蹈以及云贵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文化环境的概况,随后分析了环境对于苗族的舞蹈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苗族舞蹈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进行保护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众舞蹈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每个时代,大众舞蹈的风格及特点都是不同的,但是不管其以如何的形式存在,都会对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环境的营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给予舞蹈创作以灵感,从根本上来说舞蹈的动作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后经过艺术加工,然后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本研究主要是对大众舞蹈和舞蹈创造二者的融合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促进大众舞蹈和舞蹈创作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大众舞蹈对舞蹈创作的影响,最后论述了二者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舞蹈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这篇文章即通过舞蹈这种方式来说文化——多元文化是如何互动的,以及是怎样通过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使舞蹈进行对话的。本文按照文化的传播,舞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以及舞蹈对话的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婚俗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婚俗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不断转变。满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婚俗亦十分重视,在满族说部文本中,存在着大量对婚俗的细致描写,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满族说部文本,对其中的婚俗进行梳理分析,从而折射出满族先民文化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广阔地域,生态环境复杂且多样,于民族风俗文化以及民族艺术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沉积,其民族内涵也处于持续性丰富当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通常产生有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民俗舞蹈文化,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环境的限制与影响,通常产生出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不同的舞蹈艺术特点以及舞蹈艺术技巧等。当前,我国针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以及涉及了地方民俗舞蹈文化的内容,其中重点就民族地区的舞蹈艺术以及其特有的技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旨在分析民族舞蹈技巧中所涵盖的文化艺术及其表达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20.
群众舞蹈不仅是供大众进行文化体验,实现精神愉悦的重要休闲活动,同时还是专业舞蹈发展的根基与源泉。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广场舞蹈的具体研究与分析,规范了苏州市广场舞蹈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选题编排、未来发展等问题,希望吸引更多的舞蹈工作者投身广场舞蹈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