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美国摄影家多罗茜娅·兰格(1895-1965)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纪实摄影记录我们时代的社会场景。它映照现在,为将来保留文献。它的焦点所在是人与人类的关系。它记录人在工作中、在战争中、在游戏中的举止,或他周围一天24小时的活动,季节的循环,或一个生命的长度。它描绘人的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组织、社交俱乐部、工会。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外表,而且追求揭示它们运转于其中、吸收生命、保持忠诚.以及影响人类行为的样式。”这是一个伟大的20世纪摄影家对于纪实摄影所下的定义。兰格所要求的纪实摄影是能够通过全方位地记录人类的一切活动来达到让人类理解自己与自己的社会和文化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2.
纪实摄影是通过写实的手法,深刻而直观的表现出人类生产和生活状态,社会形态,并从中探索一种真实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摄影类别。其主要的价值在于影像中所展示的符号体现出的社会意义。在纪实摄影中,其主要的视觉表现语言可谓是其作品的灵魂所在,所以新时期的纪实摄影应把握好纪实作品中的社会价值,人文艺术精神,写实理念,这是纪实摄影发展与创新的重点所在。本文就新时期的纪实摄影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市》2014,(1)
正历史古迹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重要的标点符号,也是人们追溯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在经过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后,历史古迹的保护显得愈加重要与迫切。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可谓丰富多彩,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亟须我们认真对待并予以科学保护与规划。笔者借此次对天津历史古迹保护的研究,对天津的历史建筑、古村镇建筑及民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系统的梳理,并根据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加强历史古迹保护的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才能健全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使其更加主动和深入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来。本论文旨在通过相关研究,使保定灯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弘扬和重视,推动保定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并对建立保定为特色文化城市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古迹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重要的标点符号,也是人们追溯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在经过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后,历史古迹的保护显得愈加重要与迫切。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可谓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王大方 《老年世界》2006,(10):20-21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我国著名的东风航天城(又名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就设在内蒙古最两部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内蒙古党政部门和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东风航天城卫星发射基地从内蒙古草原拔地而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当年曾指挥航天基地建设大军的聂荣臻元帅对官兵们说:我们生活在内蒙古,不能忘了内蒙古人民啊!  相似文献   

7.
针对湖南省衡阳市的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并通过相应的研究来确定保护方案。将衡阳地区的非物质红色文化加入到我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合理利用各项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人文教育,传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从而提高衡阳市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历史文化村镇面临着物质环境破坏、 传统营建理念丧失等问题的冲击,专家、 学者对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逐渐深入且取得了一定成就.山地历史文化村镇以其因地制宜,山水相依的营建方式和多民族融合聚居的风情而极具特色.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地城镇数量最多、 发展类型最多的地区,以西南地区的山地历史文化村镇为研究对象对山地历史文化村镇有着重要的代表性意义.笔者结合中国知网,将关于西南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后按照研究学科进行划分整理,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庆国 《现代交际》2014,(9):136-136
中华民族的历史由56个民族铸造,在每一个阔步前行民族的背后,总会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足迹,印证着这个民族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每一个阔步前进民族的身上,总会承载着激昂向上的精神,印证着这个民族拥有的灿烂文化。历史与文化、文化与历史相互交融,交相辉映,共同推动着伟大中华民族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背景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挖掘与保护上的重要意义凸显。之所以挖掘与保护满族体育文化主要是其继承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进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从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形成影响因素、保护与传承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徐州琴书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随着新兴媒体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徐州琴书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文章将从徐州琴书的形成与发展和生存现状两个方面分析其今后的保护与发展,从而推动徐州琴书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外国古代教育史为切入点,以外国古代优秀文化为逻辑起点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西方文化的四大源头:古希腊的民主和理想;古罗马的法律和秩序;基督教的平等与博爱;日耳曼民族的进取和勇敢。通过对古代西方文化的研究,对比我国的传统文化,借鉴其优秀文化的优势来弥补我国文化中的不足之处,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3.
黎明泽 《城市观察》2014,(5):167-173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延续和再生,既在乎历史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也有赖城市规划建设主体的文化自觉。徽州文化在历史传承中坚持文化自觉注重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物态和非物态传承的有机融汇、重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单边策略,坚守中国文化身份,保持民族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尤为重要。在此情形下,高校通识教育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培养一批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有本有源的复合人才,并以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构建良好文化生态,推动和影响世界文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组成的一个关系大集体。所以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对于当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理论中关注人的存在,重视人的价值,既从社会关系中思考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从文明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又从政治实践和意识实践等角度对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理论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却存在片面性,过分强调思维的作用,而陷入了理论主义的洞穴中。国内对该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诠释,表现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性的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农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对湖北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叶 《城市观察》2013,23(1):89-95
城镇化需要发挥文化的影响、凝聚、引领作用,城镇的品质和品位取决于其独有的文化。而农村凝聚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沉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中,对农村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势在必行,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农村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价值、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与开发农村文化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盐城市龙冈镇的一些服装厂女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针对服装女工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从性别视角和幸福感两个方面对女工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满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长河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进程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视角下对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并且给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小寒  李泽新  于林 《城市》2016,(11):39-43
传统村落是承载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石,其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对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间的相互作用及演化关系加以剖析,提出针对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以重庆凤阳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对其自然、 人文要素的调查研究,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内容,并从物质要素、 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3个方面分别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