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网络贷款平台的发展给大学生消费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过往研究通常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金融监管的不严,其实,消费主义在中国的蔓延容易导致青年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消费欲望的日益膨胀才是导致贷款消费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网络贷款平台的出现只不过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消费主义幻想提供了手段。因此,必须改变过于注重对青年进行合格"生产者"教育的传统模式,强化合格"消费者"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也逐步向高校蔓延,各种不良网络贷款平台用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惑学生过度消费。这些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平台,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高利贷"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和其家庭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驻高校新区6所高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有效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网络贷款情况及学生对于网络贷款的认知程度。学生对于网络贷款的选择盲目性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存在因不理性消费而依赖借贷满足消费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共同协作,加强教育引导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贷款现象进行研究,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贷款是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大学生网贷风险识别能力较差,现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危害,并且正在急剧扩大,必须对该问题采取相关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借贷,即在互联网上完成贷款申请各项步骤的借贷方式,包括了解各类贷款的申请条件,准备申请材料,一直到递交贷款申请。众多网络借贷平台业务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需求,但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学生网络平台借贷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本文对网贷平台的现状和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生借贷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政策。根据走访并对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高中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后,探究其认知现状,分析出其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照实际情况,从完善学生贷款的咨询和服务体系、加大对拖欠贷款的惩罚力度、宣传子女教育重要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堪忧,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团体心理学辅导为学生提供诚信认知的辨析过程,引导其正确归因;为学生构建诚信氛围,激发诚信行为;为学生提供诚信评价,满足诚信需要;为学生创设诚信情境,锻炼其诚信意志。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成为维系高校办学和稳定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但另一方面学生的贷款信用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学生贷款信用缺失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本文拟在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宏观体系范围内,从学生自身、学生家庭、高校、社会、政府、银行等多方面分析贷款学生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多部门、多层次、多角度共同构建学生贷款信用体系,解决大学生贷款信用问题,并探讨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催收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孤独感现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网络成瘾损伤量表(IAII)和孤独量表(UCLA),对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的吉林某高校的334名有效被试进行施测。结果:网络成瘾人群占总体的25.6%;农村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四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和大城市学生(P值均<0.05);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及其四个维度有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较为严重。农村学生相比城镇和大城市的学生更易网络成瘾,有更强烈的戒断反应。大学生有较为普遍的孤独感受。孤独感和网络成瘾的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0.
崔洁 《现代交际》2011,(3):9-10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补助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这项资助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力支付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用的贫困生,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出现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等种种问题,由此引发出大学生信用问题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1.
龙飞 《现代妇女》2014,(5):174-175
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是解决贫困学校入学难的一项基本措施,即是改进本科教育服务质量的一具体政策工具。本文在贵州某大学的本科学生进行了实证调研,通过SERVPERF方法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改进本科教育服务质量绩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推广,新媒体传播日益便捷,相关的监管与伦理讨论应该及早参与其中。近年来网民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并且网民中高校中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比例。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下,网络成为社交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中高校学生对网络社交的依赖性较为明显。由于网络社交的隐蔽性与非直接接触性使得部分高校大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脱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失德的现象。高校是培养人才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深入思考、提出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些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一大批网络购物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作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纠纷也着实不少。全文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进行论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与网络购物概况;网络购物的发展史;影响大学生购物的主要因素;网络购物的利弊;大学生网络购物容易出现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亚文化也在网民中逐步形成。大学生是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力军,也是网络亚文化的积极创造者和享用者。网络亚文化既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又使大学生获得了虚拟世界的独特心理体验,同时也弱化了校园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对校园文化功能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深入研究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出弱化这些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对于有效降低非主流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的环境条件,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极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重点中学学生调查的结果表明:(1)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影响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并存,交错影响的矛盾状态;(2)尽管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但互联网正在信息共享、人际沟通等多方面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3)"网上不良信息"和越轨亚文化等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4)互联网是中性的,网络空间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改变网络环境的性质来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它.因此,在确立善待网络的主文化方面,教育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6.
刘鹏  刘爽 《现代交际》2014,(5):192-193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青年人的生活、学习、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作者以网络生活概念出发,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探析了大学生上网的习惯,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提出改善。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本文主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究分析,希望可以对其具体的影响进行了解,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梁卿 《职业时空》2008,4(10):109-109
2005年广西大学积极贯彻教育部教改的精神。外语教学采用新的“课堂面授+网络辅导+网络自主”教学新模式,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学校目前实行的不分学科的综合评价标准不但不能对网络辅导课进行有效的评价,相反,其评价后果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在教师心目中失去信度和效度。外语教师和学校陷入了新教改的困惑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如何建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研究内容主要结合公司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实际,从公司网络舆情的特点;公司面临的网络舆情现状;公司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公司现有网络舆情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述。最后应用管理学的知识,对公司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提出进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网络自身的迅速发展和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积极参与,使得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现教育成为一个充满价值的问题。一方面,网络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无与伦比的高信息容量,以及开放的信息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它为学生开拓视野、研究学习、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使高校的教育能够合理迅速的发展,并提出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防御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