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他之后的20世纪欧洲语言学乃至世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之后的许多语言学理论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别介绍了《教程》基本内容、从六个方面阐释了索绪尔《教程》中的语言学思想、最后对以上七个主要语言学理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代表,布龙菲尔德在世界语言学史上的作用是空前巨大的,其代表著作《语言论》更是现代结构主义的一颗明珠。布龙菲尔德在其中提出了不少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汉语语法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朱德熙先生为代表,系统阐述其布龙菲尔德理论的成功借鉴。  相似文献   

3.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结构系统来研究的语言思想,扭转了语言学的历史走向,开拓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格局,从而使语言学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文章尝试运用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来分析在书写汉字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以期对纠正错别字,正确书写汉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语言能力观理论进行了梳理,进而探究乔氏语法与其他理论的不同之处。意在说明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和继承是带有历史必然性的,以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有关语言本质的理论,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其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  相似文献   

6.
吴悠 《现代交际》2014,(5):71-71
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成形的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即以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产出。概念隐喻理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解读隐喻的思维方式。通过概念隐喻为基础,探讨著名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致橡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性别语言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其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语言、社会、性别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为例,分析男女社会性别语言的差异,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宝燕 《职业时空》2008,4(10):121-121
现代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包括语言知识学习和非语言知识学习,非语言知识学习即背景知识的学习,它对学习者很重要。背景知识是指语言交际双方的共知,它涉及到交际话题的政治、历史、地理、民俗、文学背景和科普知识背景。外语学习过程中,有时在没有陌生词汇或其他语言障碍的情况下,似乎看懂或听懂了某段文字,某篇文章,但却找不对答案。究其原因,是学习者缺少与该段文字相关的背景知识,不能形成两者之间的知识联想场(索绪尔),激活不了学生的联想思维(王立群:2005)。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数量众多。文学内容主要借助语言载体来传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内在情感也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读者同样通过语言了解文学内容、把握文学内涵。由此可知,文学和语言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对作者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模糊语言学,最后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喜剧小品充分运用了语言偏离理论,通过有悖于常理的语言偏离,来破坏观众的心理预期,使得人们偏离了正常的情感状态,进而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笔者以《相亲》中的幽默会话为语料,运用语言偏离理论对该语料进行分析,揭示了小品中语言偏离现象的普遍存在,分析了语言偏离理论在小品中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差异这一观点早就成为共识,性别差异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已广泛的为学者所关注,但在语言学方面关于两性语言特点和差异的研究却起步很晚。本文旨在总结西方性别语言理论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故事情节营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模糊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模糊语言学理论出发,对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进行概述,并从模糊语言学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旨在加深对作品的解读和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关于"双十一"系列新闻报道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中美媒体对"双十一"系列新闻报道的不同看法,旨在揭露语言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从而提高读者的批判意识,使读者对"双十一"事件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在学科交叉的当今时代,从语言学理论切入分析文学作品的手段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逐步成为一种学术潮流。学界对舒婷《致橡树》赏析和评价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数从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整体把握诗歌脉络和意境,对诗歌语言关注甚少。笔者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着眼于诗歌语言本身的及物性语篇分析,旨在从新的解读视角为读者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阐释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诗歌的主题表现。  相似文献   

15.
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而幽默的语言也已经成为美国日常生活交际中明显的标记之一。这可以在经久不衰的美剧经典《老友记》中得到充分的说明。本文将以《老友记》中的幽默会话为例,借助语言学的理论,从语篇修辞的角度入手,探讨美式幽默的表现形式,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美式幽默,提高英语语言的感知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国际交流通用语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我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应用于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我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结合语料库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谈谈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7.
自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开来以后,“语言”和“言语”这一对各具特定内涵的范畴区分便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尽管索绪尔本人看重的是前者,但人们在审视交际工具的社会效用时却将更多的目光移注到了言语上面。借助黑格尔对该现象的理解:“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言语的现实表现能满足这种“特殊的”“个别的”要求。语言一旦进入具体的场景、  相似文献   

18.
刘雯 《现代交际》2014,(4):31-32
近年来,体裁分析尤其是针对学术论文导言部分的体裁分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对社科类学术论文导言部分的体裁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很少。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分别从中外著名语言学杂志《应用语言学》和《Modern Linguistics》随机选取了20篇应用语言学论文,对其导言部分的体裁结构进行对比,试图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并从交际目的及文化差异方面寻找导致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情境环境、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研究依据,从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语言学出发,对建构主义观念下的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并从建构主义理论重新审视英语语言学教学,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先秦语言学的价值在现今日渐被发掘,一般认为其主要分为两支,即以荀子为核心的具有儒家性质的语言学和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语言学。以下将从二者语言学理论入手,试图对先秦语言观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