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佛教为例,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历史文化如何影响宗教权威的建构及形成?本文尝试以"历史镶嵌"作为新的分析视角,对宗教权威进行研究。通过"历史镶嵌"视角,可以发现,在历史上,中国化的佛教权威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与世俗权威平等的地位,需要在世俗权威的庇护下,才能获得合法性和神圣性。佛教的宗教权威除了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影响外,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的镶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阐发群众史观的理论原点。《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论证逻辑与“神圣家族”讽喻的三重批判逻辑具有同构性:第一,“神圣家族”隐喻的宗教批判逻辑推翻了概念较之于现实的绝对地位,戳穿了精神创造历史的谎言,进而打破了所谓基于创造批判精神来确定历史创造者的标准,与之对应,也就消解了精神与群众的对立;第二,“神圣家族”隐喻的政治批判逻辑重释国家与群众的关系,指出生活在去宗教的世俗国家中的个人虽然可以在政治层面摆脱宗教束缚,进而作为虚构的政治国家成员获得抽象的形式自由,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依然无法逃脱被压迫的不自由状态;第三,“神圣家族”隐喻的经济学批判逻辑揭露了道德教化论和阶级调和论的思辨本质,反对离开社会经济基础空谈所谓思想变革,指出消除群众贫苦处境的根本路径是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3.
哲学、宗教和神学之间具有多样性,它们之间具有互惠关系。三者的区别体现在:哲学指研究万有或整个实在的第一原则或第一因;宗教在源初意义上涉及人和神之间的关系;特定的神学在基督教中发展起来,用以解释旧约和新约中神圣启示的内涵。从比较哲学和宗教来看,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宗教直接献身于神,哲学的对象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宗教以将自身献身于神圣权威的信仰为基础,哲学在其自身的知识领域之中则是自主的,以人类理性为其唯一权威;宗教态度热望获得拯救、修和以及与神圆融,哲学志在获得有关实在的原因的知识。宗教和哲学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实在主义精神。从比较宗教和神学来看,宗教和基督教神学在信仰神上是一致的,但神学以科学方式研习神圣启示的内涵。从比较哲学和神学来看,哲学没有信仰,神学具有信仰,其共同点是实在主义。今天人们尝试着将神学和生存主义哲学联合起来,其中序言部分是哲学,结论性部分是神学。  相似文献   

4.
单纯 《东方论坛》2006,(2):5-13
“天命”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重要的精神资源,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命起源和最终的归属,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信仰-儒家思想的安身立命之所。它以珍惜人的生命、表达养育之恩的情感为基础,进而推演出家庭伦理、政治原则和生态伦理,以“天人”和谐的形态表达着宇宙论与人生论的统一性,是儒家“民胞物与”的普世伦理的神圣性和平等性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人表达宗教情怀的一种传统形式。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们的审美意识(对于"美"、"丑"、"悲"、"喜"等等的意识)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其它具体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并列位置.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全方位"性的意识形态,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审美等意识形态的交汇、出入之所,同时,文学还是非意识形态性的社会意识--科学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学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场.从以上观点来衡量,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具有非科学性,又具有非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国家政治合法性构建与政治稳定的基础.其中政治认同的变革对政治构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东南亚国家政治认同主要是对政治权威的认同、政治文化的认同和政治制度的认同的有机结合.在当代,这种政治认同是以民主政治作为基本取向,以文化认同、权威认同和宪政制度认同作为重要内容.正是在具有本民族特色政治认同的基础上,东南亚国家开始了新的政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登高而赋"三形态——兼论赋体文学惯例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登高而赋"之"高"原指神台和朝台."登高而赋"的原始形态是原始宗教仪式向神灵贡献祭品和祭祀主持人铺陈祭品的"物质+语言"的宗教言说形态.登朝而赋是"登高而赋"的政治言说形态;它将主体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诉求和政治需求融为一体."登高而赋"的文学言说形态的形成是前两种、尤其是政治言说形态中"娱君"言说顺理成章的发展,表现为审美情感的言说,却包涵着政治言说形态中形成的主体价值诉求.三种形态所赋"同台",审美情感言说的因素和因台作为宗教、政治场所所具有的神圣而赋予的崇高意义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所"赋"崇高的价值意识,始终贯穿于三者之间.文体之赋及其铺陈手法、"客主以首引"的结构模式和讽喻传统也因登高而赋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苗族傩神崇拜(或傩神教)是苗族在其特殊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神崇拜中层次最高的、但又尚未成熟为人为宗教的一种特殊宗教形态。在其内容上与儒教文化大相径庭,是一种典型的乐感文化。一、建构在此岸世界的“上帝”观念,是苗族傩神崇拜具备乐感文化特质的前提条件。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共同本质特征是信仰上帝,信仰超自然的存在物,都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宗教哲学认为,神不仅有一神论与多  相似文献   

9.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相似文献   

11.
在揭示作为一种存在之意义和秩序的宗教之基础上,伯格区分了神圣与世俗:即秩序的合理性诠释若诉诸宗教则被视作神圣,反之被视作世俗。究其根本而言,伯格所谓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划分,乃源于其将宗教理解成宗教之功能。对此,从涵盖“个体信仰”与“传统累积”两个互为表里的宗教定义着眼,反思以伯格为代表的宗教世俗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宗教民族主义’是宗教与民族主义连接、融合的产物,是潜在的宗教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的资源在特定情境中动员起来的产物。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性质的政党,以“印度教特性”为思想基础,具有强烈的教派主义色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人民党通过教派主义形态下的政治复兴,逐步实现了在印度政治中的主流化。印度人民党在印度政治中的复兴及其执政后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对印度的国内政治、周边关系及国际战略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艺术、哲学和宗教是满足人的超越性精神需要的三种文化形态。但是艺术又有超越于宗教和哲学之上的自在自为性,表现为它不是认知宗教哲学理念的手段和途径,而是宗教哲学理念生成的母体,又呈现为人类的感性、理性"对话性共在"的一极,在时间之维上,超越于具体的时空背景和不同文化模式中的宗教、哲学文化的以及社会功利文化,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是指权威机构不能顺利地获取必要的所属群体民众的忠诚,其评价结论对所属群体民众不再具有约束力,更无法转化为所属群体的实践行为的状态。这一状态的形成,是由于权威机构失去了合法性,丧失了作为社会群体的现实主体的资格;是由于权威评价活动失控,不再具有合理性;是由于权威机构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机制缺乏自觉,从而使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无法通过良性机制发生作用;是由于社会群体不再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因而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认同发生危机。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社会主义领导权威产生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权威即影响力,是由领导职务权威(即权力)和领导信任权威(即威信)构成的.权威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领导活动的实现建立在一定形式的领导权威基础之上,同时领导权威的特征与发展又与社会的发展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即不同的社会形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领导权威的实现方式,不同形态领导权威的产生又直接作用和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推进,现代领导权威发展的趋向已经由权力性影响力向非权力影响力转变.公生威、功生威、仁生威、明生威、廉生威、信生威是现代社会主义领导权威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专制王权的依附型合作者——论儒士政治角色的自我体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型合作"是笔者借鉴政治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而构建的一个概念,它为我们分析儒士在传统社会的政治角色与政治功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古代中国,儒士自始至终对王权的合法性、神圣性高度认同,但与之同时,儒家又认为自己是王权政治良性运作的支撑力量,是王道政治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是专制王权当然的合作者.专制王权的依附型合者是儒者对自身政治角色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17.
合法性危机主要是指晚期资本主义出现的一种对政治结构秩序的认同和忠诚性危机,它属于现代性危机的一种表现,根源在于政治经济系统双向蚕食公共领域,使得公共领域逐渐丧失了政治批判、监督、审视、沟通协商的功能.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应该形成具有独立空间力量的"交往共同体",最终将之建构为一种不断产生实质性的批判、辩论、审视的公众认同和忠诚的机制,并源源不断地产生合法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习惯法生成中的宗教背景,以及历史上少数民族社会公共权威中的政教合一特点,使宗教的价值取向影响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精神面貌.习惯法中的宗教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以宗教禁忌、宗教戒律表现出来的习惯法;人们在习惯法的制定与遵守方面借助于宗教仪式以强化其神圣性;以神灵裁判解决案件纠纷.  相似文献   

19.
合法性危机主要是指晚期资本主义出现的一种对政治结构秩序的认同和忠诚性危机,它属于现代性危机的一种表现,根源在于政治经济系统双向蚕食公共领域,使得公共领域逐渐丧失了政治批判、监督、审视、沟通协商的功能。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应该形成具有独立空间力量的"交往共同体",最终将之建构为一种不断产生实质性的批判、辩论、审视的公众认同和忠诚的机制,并源源不断地产生合法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核质是个体遭遇上帝的特殊经历,因此对基督教神秘主义的诠释当摒弃传统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诠释范式,如宗教意识的进路和基督教神学框架的进路,而选取契合基督教神秘主义核质的诠释进路。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核质具体包括令人畏惧的神秘因素和着迷因素;然而,就更广泛的意义上而言,上述两种因素依然只是一种表意符号。基于此理解,对基督教神秘主义与正统基督教间的关系,以及神圣领域与社会、政治和家庭等领域间关系便有着别样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