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期随着部分大学生因为"校园贷"退学、自杀情况的频繁出现,"校园贷"成为热议话题。因此本文就以当前社会热点——"校园贷"为研究的重点,文章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调查表明广西高校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校园贷"的行为,只有个别少数学生禁不住诱惑,陷入"校园贷"的陷阱,针对"校园贷"存在的问题需要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重拳出击,才能让"校园贷"远离大学校园,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视域下“校园贷”问题的生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贷"是一个横跨"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跨界性"问题,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有效地贯通网上、网下两个空间的情境性区隔,是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解读的理想选择。它的异变主要涉及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发展及大学生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现实动因,网络技术的风险特征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潜在根源,大学生群体消费欲望强而财商低的结构特点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重要因素。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关键在于建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体自省的风险应对共同体,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促使校园贷逐步走进校园,面向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大学生。校园贷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并且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南昌市高校大学生校园贷使用体验的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针对调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分别从大学生、校园贷平台和学校这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金融借贷服务开始在高校校园内兴起。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借贷平台"借贷宝"涉及161名女大学生的10G大小的"裸条"裸照及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伴随着校园网络借贷而随之而来的"裸贷"、自杀等乱相不断出现冲击这人们的道德底线。笔者通过对"裸贷"现象的分析,剖析"裸贷"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预防"裸贷"现象的对策,完善校园信贷法律法规,为规范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校园贷”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迅速发展,有的校园贷套路隐蔽,甚至披着华丽的外衣,吸引着一些涉世未深、消费观超前的大学生,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校园恶性事件。随着近几年校园贷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加大了对网络借贷平台的专项整治,作为网络借贷平台的主管部门银监会也对校园网贷业务展开了整治行动。作为高校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远离“校园贷”,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贷款借钱的行为。[1]近几年,校园贷乱象频发,一些大学生因多种原因借贷后,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受到放贷人、催债公司散布个人隐私、暴力催收等种种威胁,造成一系列恶性事件,给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未来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伤害。根据校园贷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防范校园贷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是非法校园网贷盛行。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受侵害抑或侵害他人事件频繁在大学生中发生。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专业精通、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高素质人才广受欢迎。本文从校园贷事件入手,思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套路贷"向高校校园蔓延的趋势已经引起关注和重视。文章通过对宿迁高校的深入调研,总结出当前校园"套路贷"的主要"套路",给出具体甄别方法,最后从学生视角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促进校园"套路贷"的专项研究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高校校园网贷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校园网贷"在满足大学生群体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夸大误导性宣传、高利贷、行业监管缺失等问题引发的高校学生犯罪、自杀、心理疾病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本文旨在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校园不良网贷的预防教育体系之中,从国家政策监管、学校家庭教育、社会工作专业三个角度切入,建立一套个案治疗、小组预防、社区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来,校园不良网贷在高校呈蔓延趋势,对涉事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从不良网贷蔓延归因入手,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提出在广泛宣传不良网贷危害基础上,构建监管机制,有效治理不良网贷。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校园贷"等现象。首先针对小王的案例进行了剖析,然后从三个方面对校园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最后针对校园贷问题提出三个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引导;提高防范,建立法律应对处理机制,完善校园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建立多方监管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网贷平台、分期购物网站、借款app层出不穷,这些网络贷款平台凭借其极低门槛的申请条件和各种优惠政策、非常快速的放款时间在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肆意生长。"不良网贷"在校园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针对"不良网贷"造成的无数令人痛心的事件,教育部和银监会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构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并依法处置未经批准在校园推广的网络借贷。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对大学生生活、服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重塑学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网络外卖等O2O本地生活服务、校园贷、网络直播、共享单车等新经济模式对校园治理和传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带来冲击,高校学工队伍在知识储备、观念更新、组织建设、规范回应和校园治理能力方面需要同步发展,时滞现象较为明显。鉴于此,为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促进,应不断优化学工队伍知识结构和快速迭代,构建基于学生需求识别与分类引导的回应体系,探索学工队伍建设组织进化,实现基于前馈控制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科学应对日常思政教育内部和外部时滞,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微文化"是网络信息时代所独具有一种时代文化,它具有关注个体,追求快速、便捷,信息公开、共享,共同参与等特征.相比"传统文化"、"大文化","微文化"更具有亲和性、现实性和灵活性,更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对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及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越来越大,打造良好的校园"微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自身教育和校园管理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梁智 《职业》2007,(16):76-77
无数光环下的校园闪亮之星 2003年华东师大"十佳主持人",2004年"闪亮之星"全国大学生歌手选拔赛华东赛区总决赛优胜奖,2004年"校园新空气"全国校园歌手比赛优胜奖,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场合唱比赛专业组金奖……一系列光环把这位姑娘照得光彩十足.  相似文献   

16.
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是"有目的的、合作取向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引领积极社会改变"的过程。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水平低于美国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所有维度中,上海大学生在"以礼相争"、"改变"、"自我意识"三个维度的水平上最低;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曾接受过领导力培训、上大学以前的领导经验、团队合作方面的经验、在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学校或所在社区事务及班级事务的关注程度等因素均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大力推进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进一步丰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容,并通过提升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覆盖面,减少当前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中的"马太效应",同时,着重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兴趣,让大学生们在更多参与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取代了传统教育中的刚性管理观念,素质型教学管理模式也成为了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大学音乐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大学教育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另外,开展大学生音乐教育,还有利于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方位、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就大学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并对其起到的作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根源,一是大学生经济地位不独立;二是政治参与能力不足;三是政治判断力不足.大学生的政治冷漠对于其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向现代公民的转化都有着消极影响.倡导由"服从型"向"参与型"过渡的学校管理方式,健全制度化的大学生参与机制,是消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成长辅导措施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对于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经常旷课的学生要重点关注;网络贷款出现的初期,学校和老师可更早的发现网络贷款的危害性,及时向学生传达预防网络贷款的有效措施。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对校园贷进行规范划整改。  相似文献   

20.
"套路贷"犯罪具有极高的社会危害性,其以民间借贷为掩饰,行为具有隐蔽性,同时犯罪行为手段复杂,往往触犯多个罪名。"套路贷"不同于高利贷,后者只是普通的借贷纠纷,而前者是以侵财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对"套路贷"犯罪的不同类型的归类以及"套路贷"犯罪触犯的不同罪名的正确把握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