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堪忧,表现出参与主体失衡、参与广度和深度有限、参与机制不健全、居民参与潜能欠开发等问题,已成为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瓶颈。本文基于对深圳X社区居民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性分析,提出促进城市居民有序社区参与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种能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需求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力量和社会中介。如何利用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积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刘中起 《城市观察》2012,(6):156-167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既是一种物理空间,又是一种制度与文化空间。上海G社区探索楼道公共客厅与楼道居民自治,通过楼道公共空间的拓展与构筑,增强居民归属感,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改善社区认同,让社区从一个生活的共同体演变成一种信念的共同体,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推进基层社会的动员整合。这种社区自治性的成长不仅是社会力量内部整合的基础,也构成了社区共治的基础。由此,未来社区治理的方向是如何建立起社区事务协商参与的多级公共空间,形成共治、自治衔接的有效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基层社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群众自治相衔接的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星火巷社区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及社会学相关理论,分析城市社区居民互助行为的动机和形式及相关特征等,对今后社区成员间关系改善、利益协调及搭建城市居民互助平台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为目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日常微观的视角,以艺术为媒介,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在盐运西社区组织可视化、互动的社区艺术活动和社区景观艺术空间塑造,小尺度的设计介入等方式探索社区环境更新途径,发掘社区历史文化价值,自下而上培育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尝试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6.
宋英杰  谭宏 《职业时空》2009,5(2):152-153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地震灾区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以及影响因素等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灾区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以及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消费模式提供示范和参考;为提高地震灾区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小平 《城市》2008,(6):69-7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之后.居民的消费偏好和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带动了城市社区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给予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优势有目共睹,同时为城市社区和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加强了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城市居民的沟通互动,充分体现了城市居民的主体性,延伸了城市创建空间等。可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城市社区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否充分抓住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扩大辐射面、增强影响力,提升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玉娟 《职业时空》2014,(9):131-133
以调查廊坊市社区居民教育基本情况为依据,通过对廊坊市社区居民教育现状调研,分析廊坊市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状况,提出对廊坊市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近邻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近邻")与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康营一社区居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康营社区"农民上楼"的社区工作.康营家园一社区是孙河乡14个村拆迁后,村民聚居上楼居住的一个新型的"农转居"社区.政府希望透过社工的介入,居民能够适应转居之后新的生活型态,建立对新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重建社区关系,从而能够和谐、幸福地生活. 为什么开设亲子班?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美丽乡村生态环境“谁来治?如何治?效果如何?”的讨论中,培育村庄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和促进乡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被视为实现乡村环境社会良治的重要路径。本文提出“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环境参与意愿-(社区归属感)(1)-环境参与行为”解释框架,利用田野调查数据加以检验,发现:乡村居民的环境参与行为包括生态环境参与行为、生产环境参与行为和生活环境参与行为;村民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其生态环境参与行为,同时通过环境参与意愿间接影响三类环境参与行为;社区归属感差异化地调节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环境参与意愿与不同环境参与行为的关系。因此,通过村庄空间再造,带动村民创业创收,激发村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其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意愿和积极性,提升其环境参与行为,是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基层社区内形成民主管理,社区事务的治理以居民自治为主、多方参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研究文献,从主体视角和机制视角分析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现状。概括了党政机关、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居民自治中的不同作用,分析了社区居民自治中政治机制、法律机制和文化机制的作用。目前的居民自治研究主要从宏观着眼,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指明了道路,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城市化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国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与特征发生深刻变化。城市住房格局改变和人口流动性加强等社会条件更新使得传统邻里关系出现断裂趋势,同时邻里关系在发展中也产生新的功能和需求。基于对南京市住宅小区居民的实证分析,认为当前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呈现熟识度不高、公共性与私密性结合、互动方式多样化、邻里互动意愿强但频率不高、邻里关系满意度较高等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城市社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更好地实施,增强人民体质,有助于提高合肥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水平,以合肥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方法对社区居民参与体育的状况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合肥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制约因素。据调查显示组织主体缺乏,场地设施不足,针对这些原因,为健全合肥市社区体育体系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迪迪 《现代妇女》2014,(11):354-35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推行,我国城市的职能和服务重心向社区转移,城市居民同所居住的社区关系越来越密切,社区也成为沟通群众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重要的媒介,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全国各地的城市一样,烟台城市兴起的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社区建设的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本文以烟台市东山街道下辖社区的社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东山街道办下辖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达到对我国社区建设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蔡禾叶保强邝子文卓惠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来寻求社会支援,受到社区性质和社区居民自身特征的影响。据我们调查,城市居民寻求业缘关系的意向强于郊区农村,寻求血缘关系、夫妻关系的意向弱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人口最多、增速最快的国家,养老事业面临巨大压力。在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弱化,以及机构养老不再适应多数老年人需求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有着先天的地缘优势。合理推进社区居家养老首先要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增进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供丰富化养老服务、整合资源、政府为相关政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佟林杰  孟卫东 《城市》2013,(3):46-49
"邻避"一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用来描述那些能创造经济价值、但会对环境以及居民生活产生负效应的设施和项目,随后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和地区冲突的研究和治理中。我国社会正处于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社区运动以及社区民主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中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加,以邻避冲突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王淳 《城市观察》2012,(1):109-114
近年来,特大城市为了缓解内城人口压力,在城市周边地区建立了一批大型居住区,与此同时,这些居住区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情况也成为了社区居民们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对其外围六个大型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情况及其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如教育资源、交通状况、文娱设施等5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建起了大批城市居民住宅小区。这是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并且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居民居住社区形式。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数量已经很多,其管理也各具特色。一、新建住宅小区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工作者参与管理提出的要求  新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小区,与旧式的街坊、庭院居住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有自己的特点。从社区管理与社会工作者参与的角度来说,它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这种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基本上都是成片开发、统一建设、统一交付使用、住户统一迁入居住的(也有的是分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