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史平 《现代妇女》2014,(9):317-317
德国队在2014年世界杯夺冠和它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普鲁士精神塑造了德意志人的文化与传统,进而塑造了德国的民族精神。德国民族精神的表现为追求荣誉,绝对勇敢;诚实认真、尊重对手;技术稳定、注重细节。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德国足球也第四次夺得世界杯金杯。  相似文献   

3.
日本被认为是世界制造强国。一提到日本制造业,不得不提在日本企业中广泛存在且被提倡的日本职人精神。本文认为职人精神核心包含忠诚、勤勉和创造性三个方面,并将分别通过大型企业纲领和育人制度来考察职人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相关性,并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来分析职人精神在现代企业中的表现形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尤其是中国的人才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闫振族 《现代妇女》2014,(2):144-145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者正成为一个日益庞大且不容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困境。灵性社会工作更加关注人的灵性以及更高层面的意识状态,让人直接面对和超越自身面临的生活限制,重新寻找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失独者的精神困境,并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探讨了对失独者进行精神慰藉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早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儒、释、道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而儒道文化作为中国本土产生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从对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的分析入手,找出儒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进而追寻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韦志清 《职业》2017,(32):27-28
如何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更好地发挥其专长,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党和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们研究此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精神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不够重视大学职业精神培育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提出,要从改变高校育人的宏观环境,突破僵化制度、抛弃僵尸人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职业观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大力培育大学职业精神,更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文人办报曾经走过一段辉煌而曲折的历程,他们不仅有新闻工作的专业精神,还带有极强的社会使命感。本文尝试从王韬、张季鸾、储安平的办报活动出发,探索其背后的办报理念,梳理文人办报的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8.
唐·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作家。他的代表作《白噪音》通过对格拉迪尼一家生活的描述,“复印”了美国当代生活,讽刺了消费主义盛行的美国后现代文化,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危机。本文拟从后现代社会生活和对死亡的恐惧两方面分析后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危机,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而对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10.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的确,“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1.
李姝霖 《现代交际》2014,(10):16-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渐渐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民意表达渠道,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在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并且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变化,各类网络暴力事件也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给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从法律层次加强网络暴力事件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真正成为表达民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庆精神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体现和生动展示。从《哥达纲领批判》中劳动理论视角阐释大庆精神的另一个方面,大庆精神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还体现了人生活的第一需要。从劳动层面阐释大庆精神,既不是一种批判反思精神,也不是一种革命斗争精神,而是一种纯粹的劳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庆精神是一种把劳动本身作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14.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发生在2009年的诸多热门事件,足以给教育者敲响德育改革的警钟.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到底怎样改才是有效率的,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离家出走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以西方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历史视角为基础提出的两个核心观点为"社会现象成为社会问题经历了发展的过程"和"社会各种人群或组织在社会问题的发展过程中给与了回应",从中可提炼出新的社会问题的研究模式,即社会回应模式。并通过应用中国"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的发展过程来探讨这一社会回应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十分必要。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间(1980-2003年),青少年离家出走这一社会现象在中国经历了六大阶段的发展过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各人群对这一社会现象都有回应,但相应的社会回应和社会回应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对理论的进一步验证需要填充更多实证的数据,未来研究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现象新一轮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16.
据对上海市少教、妇教、工读学校五百五十名十八岁以下青少年调查,在违法犯罪青少年性罪错的比例为48%。这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中近一半属性罪错。另据上海卢湾区工读学1984年至1988年9月为记录数据统计,性罪错的比例也以每年5.6%的速度递增,工读女生的第次性行为的年龄以13~15岁为高峰期,并每年下降0.2岁,这就告诉我们,工读女生的生理、心都受到了相当严重的份量。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工读女生在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际,就陷入  相似文献   

17.
每年3月份,都是社会各界掀起公益活动高潮的黄金期间。然而在繁华的背后,我们当前的公益事业还存在‘三热三不热”现象,即“上层热、基层还不热;少数部门热、其他部门还不热;宣传呼吁热、公益实践还不热”。近日,  相似文献   

18.
盾牌是冷兵器时代常见的武器,在《伊利亚特》中更是力量、英雄和勇气的象征,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拥有一支匠神打造的精美盾牌,盾牌的图案丰富生动,从中展现着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向往,体现着古希腊民族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一词,与“天文”相对,首出于《易传》,其本义是指先秦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文化。 不过,中国古代除了“儒”意义上的、以礼教为旨归的人文精神。还有道家与佛家之类的人文意识、理念、思想、信仰、终极关怀及其审美追求等等,都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构成。其中,以“隐逸”为文人士大夫之思想旗帜与独特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中国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常常是什么都信,而缺乏信仰。本文试图从佛教在中国文化的上层和下层的不同传播及中国化的佛教,来考察世俗精神对中国文化宗教态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