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关 《现代交际》2010,(5):94-94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过程是与时俱进的,是在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想解决如今面临的新闻实践和理论上的问题,就要结合中国当代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当代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实践工作的指导理论,也是新闻党报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经了我国几代领导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体系,具有自己的特点。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到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的全方位、具有深度的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拓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以及服务性四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崔大勇 《现代交际》2012,(11):96-97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政治要求在理论上的集中体现,其中政治经济统一观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生态问题成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曾作出深刻解释,通过分析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点、内容,得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它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方向,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基本保障,对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融媒体稳步发展新常态下,新媒体技术及资源得以丰富,客观上为新闻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新媒体面向新闻采访领域进行渗透,可丰富新时代新闻采访方式,节约新闻采访成本,提高新闻采访效率,新媒体与新闻采访的融合价值随之凸显。基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背景,分析新闻采访创作要点和创新阻力,探析新闻采访创新技巧,以期推动新闻采访工作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诸多“后现代主义”色彩,传播者、受众、传播效果都具有了不确定性,这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承担了更大风险,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不小的机遇,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把握新媒体的机遇,就要看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如何“走好”新媒体传播这步“棋”.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的爆炸式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一大趋势。所以既然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将更具时效性,并且拓展了新闻传播的维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体对新闻传播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对新媒体进行简单介绍,简单阐述在融合媒体下新闻传播的特征和趋势,并谈谈自己对新形势下,跨媒体新闻传播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其主要是将民本思想作为根基,从百姓视角出发,通过平民化的方式对百姓生存发展问题进行关注,秉承三贴近的原则,来关注和报道百姓所需要了解的新闻。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传统的晚报民生新闻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晚报民生新闻栏目存在娱乐化、同质化以及琐碎化的状况,使得民生新闻报道显得过于肤浅,很难对观众带来真正长久的吸引力。基于此,晚报民生新闻栏目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探求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创新发展的策略。本文从报纸民生新闻的定义与内涵入手进行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发展现状,继而分析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新媒体时代报纸民生新闻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革新、数据膨胀、网络系统升级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到来,新闻消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去中心化、实时性的特点,这为新闻消息表现手法的转变奠定基础,使新闻消息在立体化表达、简洁式表达、人性化表达、精准性表达手法的加持下能被更多人知晓,满足新闻消息传播需求。为优化新闻消息表现手法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新闻资源、转变新闻消息表达思想观念、创新"新媒体+"新闻消息表现手法,达到助推新闻消息强化功能作用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和含义,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本文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发挥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应对这些变化,必须尽快提升自身素质,以便应对新时代的变化。本文从新媒体新闻编辑所面临的新挑战出发,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素质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扬  齐晓明 《现代妇女》2014,(1):38-38,44
马克思主义观的树立之所以十分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成败。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人所树立的正确马克思主义观得益于科学的方法——"三个坚持"即坚持以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为理论指南、坚持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为基础、坚持以与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斗争为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在以青年为主体的会议讲话中提出重要论断、重要观点和重要思想,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习近平青年观提供了价值遵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青年观的温润滋养。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优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途径。但信息复杂交织,多元文化交融,消极思想干扰,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层出不穷,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应快速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建设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传播导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充分应对新媒体负面影响带来的挑战,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媒体时代契合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种媒体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优势,对新闻传播模式作出有效的创新,才能适应大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步,传播手段也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传媒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媒体时期。传统时政新闻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新闻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以一档新闻节目为例,为时政新闻如何与新媒体融合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始终基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基于实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观点,要求人们面对现实的客观世界,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作用,将理论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从而在揭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变成人类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在中国的实际运用,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与辩证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统一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科学理论能否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并掌握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传播单一路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丰富的交互体验为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不利因素尚且存在,借助新媒体推进我国马克思大众化的进程仍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在明确马克思大众化内涵的基础上,尝试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以期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顺利推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现如今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推广应用,新媒体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日趋明显,其中学生和年轻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依赖尤为突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海量信息传播、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等特征。这些新特征的出现对我们电视记者的采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为电视记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来进行新闻采访工作。电视记者在面对新媒体时,需要自身努力适应新媒体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客观性的要求。新媒体对于电视传媒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新趋势,亟须电视记者去适应。作者作为电视记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在下文中对电视记者在新媒体下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20.
庞儒峰 《现代妇女》2014,(12):302-302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打着“自由”、“民主”旗号,试图颠覆我国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攻破我国新闻事业构筑的意识形态“堡垒”,新闻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亟需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筑牢思想防线。本文将从多维视角分析我国新闻事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从而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我国新闻事业的核心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