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8月2日至5日于江汉大学召开的“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与会者从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学术与抗战、抗战文学与文艺、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日本文化侵华及奴化教育、抗战时期的文化人物研究、抗战文化、抗战时期的报刊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展示了抗日战争这一中国历史上重要时期的文化的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美国之音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对其精心确定的全世界上亿以上的广播听众进行宣传 ,改变听众对世界及美国社会政治的看法。本文对美国之音在广播节目中利用心理学成果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历史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4.
谁是传播研究的听众?本文以这个知识社会学所讨论的问题为视角,回顾了中国传播学30年来寻求学科正当性的过程.为了让"传播学"在中国立足,作为传播学在中国最早的听众,中国的新闻研究者适应现实需求,试图向不同的对象证明传播学的有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播研究一直未能建立起第一代学者所追求的学术独立性和主体身份.如果中国传播研究要向前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值得中国的传播研究者深思.  相似文献   

5.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暨中国抗战文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9~20日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8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大会从抗战文学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抗战文史的区域性研究、抗战文学比较和译介及传播、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艺理论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中国外交 ,是战时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是建立在抵抗的基础之上的 ,其主流是抗战外交。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是中国的抗日战略的酝酿、制定和实施时期 ,为战略服务的外交也经历了从避战求和到以战求和、再到以战求援的过程。中国在淞沪抗战中英勇抵抗 ,在国际上树起了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旗帜 ,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 ,为日后获得更多外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广播节目要立于不败之地 ,节目策划是一个重要环节。广播节目策划要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找准市场定位 ,广播节目还应具有独创性、新奇性 ,同时节目的自我包装与自我宣传也是赢得听众的一个必备手段。  相似文献   

9.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对外力争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同情与支持,对内积极动员、组织和团结各抗日力量对日抗战,先后督导或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抗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同时,还为部署其他各项重要抗战工作及安置难民、难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地实行了抗日战争由东部向西部的战略大转移,为谱写这一时期中国抗战的辉煌篇章立下了功劳。  相似文献   

10.
广播专栏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栏目特色和主持人自身个性的综合反映,是与听众交流和被听众接受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实现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才能使节目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节目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笔者从自己二十余年的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工作经历出发,运用大量事例来论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浅议广播主持人的言语与语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播节目是传受双方交流的中介。就本质而言,一切广播节目均可看作是传受双方的语言交流形式,广播主持人的语言是广播媒体达成宣传意图的唯一手段,是主持人联结听众的唯一纽带。所以,口语能力是主持人的必备素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既是志趣所在,也是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2.
《品牌传播》:过去的几年里,广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回暖”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您如何看待这种增长趋势?王崇锟:这种增长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我们的大中城市进入了汽车时代,据美国汽车权威杂志Wardsauto的数据,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9309万辆,增长183%。这就意味着有9309万台车载收音机独占了9309万辆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传播时空,同时有车一族也是拥有消费实力族群。这是硬实力。另一方面广播从以前的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到分众传播时代,以前的广播是办给所有人听的广播,我们叫“大综合”。现在一般的大中城市,你都可以听到十套上的广播节目,例如:新闻广播,音乐广播,交通广播、经济广播,生活广播、都市广播,旅游广播、农村广播,体育广播等等。由综合频率走向专业频率,意味着我们对听众市场进行了细分和切割,哪一种广播是办给哪几类人听的,都是很明确的,这样广告客户的投放,就比较明确和精准。这是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演剧募捐成为抗战募捐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推动下,新疆各族人民掀起了广泛持久的抗战演剧募捐和文化劳军运动。文章通过大量民国时期的新疆档案,叙述了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利用演剧开展的募捐和文化劳军运动,并分析了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力地配合了党领导的各项抗战任务,成为这一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其在抗战中的作用试作如下探讨。 第一,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抗日决心。 抗战爆发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尚处草创阶段,在史学界及普通人们的思想认  相似文献   

15.
俄苏音乐文化的传播,对中国革命歌曲的创作以及中国抗战音乐的发展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本文聚焦抗战时期重庆主要刊物,搜集、甄别、整理战时首都重庆俄苏音乐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献资料,探查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在战时首都的关注重点和主要特点,探讨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对战时首都重庆抗战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历史意义,从而确立俄苏音乐文化在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传播状况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回族民众的抗战宣传成为回族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民国时期兴起的回族报刊成为当时回族知识分子抗战宣传所借助的有效工具。回族报刊在号召回族民众积极抗战的同时,其背后也体现着回族社会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回教大众》是抗战时期回族知识分子进行抗战宣传的主要回族报刊之一。从《回教大众》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抗战时期回族报刊中所反映的回族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后方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文学特殊风貌的典型代表.《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刊物.本文从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文学期刊《抗战文艺》入手,将全面抗战时期的文学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1942年以前)和后期(1942年以后),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小说人物塑造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采用网际协议、通过互联网、以计算机为终端的音频传播业务,网络广播在我国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它是借鉴传统广播方式实现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的独立制作和传播.网上广播节目具有无限次的复制与组合功能,从而彻底消除广播媒体在时间上的强制性,使受众真正实现非线性收听.本文分析了网络广播的定位、特点;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的区别与优势;如何实现网络广播问题,并探讨了适位化传播的基本理念和运作策略.网络广播是21世纪广播传播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广播是下载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有组织的全国规模的交流,是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的交流,是全方位的交流。抗战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实质是中国的抗战文化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抗战时期中国版画成就的大型艺术文献,通过版画作品和相关文献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精神风貌。中国新兴版画经过鲁迅的培育,在抗战时期达到成熟,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抗战版画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其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北京鲁迅博物馆是新兴版画收藏和研究的重镇,本书以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大量抗战版画原作为基础,广泛搜集版画家及公私藏家所藏,汇集1931-1945年间抗战版画作品1300余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