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8,(1)
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社团成员开展社团组织和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并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监督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学生社团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关心社团干部的成长,加强与学生社团干部的联系沟通,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技校学生的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出现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针对此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5.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发展为3G、4G的手机通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据调查,中职学校的手机使用率几乎达到了100%,手机已逐渐成为中职学生的新宠。教师在课堂上听见学生的手机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利用手机考试作弊也屡见不鲜,中职学生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4)
我校美术特长班成立于1996年,大批文化素质高、美术功底深的学生进入了美术特色班并在这里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本文重点在于如何深入了解美术特长生,对高中美术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策略,将我校办出学校特色,培养一批有特长的学生的办学宗旨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学中,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公布三批试点国家智慧城市(区、 县、 镇)290个,其中江西省有11个.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高新区、 东湖区和新余市4个试点区、 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它们在智慧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较为明显,一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些城市管理顽疾正在得到解决,不同特色的智慧管理模式正在形成,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一是顶层设计问题,二是信息采集、 信息孤岛与信息安全问题,三是经费投入问题.未来应加强立法指导,统一建设标准,构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中的8S,是指进行现场整顿、物品整理,让工作场所变得一目了然的一种管理方式,其目的是让员工养成优良的工作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素养,改掉他们马虎大意的毛病,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遵章守纪,能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明了,与同事相处融洽。本文探讨通过强化8S管理提升学生素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7)
隐藏在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背后的实践性知识是提高课堂管理效率的关键。在教师课堂管理实践性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个人生活背景以及环境等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故事教学”的内涵、价值、依据、实施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技工学校逐步推广。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它最早是由丰田公司提出,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下,解读高校网络舆情影响下思政工作的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思政工作开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从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着重提高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净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环境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实现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舆情管理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一线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对一线教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要推动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的内涵应根据不同单位、不同时期而有所不同。结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和一线教师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贯彻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力度的加强,全国各类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蓬勃发展,而师资力量的紧缺逐渐成为各大院校发展上的最大难题。正是教育市场的极大需求使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外聘教师更多地出现在了校园中。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通过探索中职学校行政管理岗位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路径,为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真爱学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学生的成长需要真爱,没有教师真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本文从真爱的前提、真爱的条件、真爱的技巧、真爱的体现、传递真爱五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论述了教师如何真爱学生、践行教师职责,用教师的真爱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