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8年,两名波士顿女性聘请了法律辅导老师,自此开启了女性追求平等就业、参政的权利。作为人类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长期处于劣势地位,本文就性别与平等的进化缩影展开论述,阐述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思想,并提出了实现实质性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视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观照,可以直观地、感性地反映出各个领域中女性地位和角色的变化。正如JuliaKristeva指出的,女性要求与男性享有平等的象征秩序,而非从属。那么,电视中的女性地位究竟如何?她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女性相比较,主要是模仿还是相距甚远呢?在电视中,女性角色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3.
田安舒 《现代妇女》2014,(10):60-60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的著作《女权辩护》出版于1792年。在18世纪“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影响下,沃斯通克拉夫特逐渐成长为一名女权主义者,她主张女性的权利与男性的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不少女性从她那里获得了精神上的鼓舞与力量,开始认真思考自身的前途与命运。二百多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女书这种古老的字体,以傲然的风姿独立于世。它是古代女性要求男女平等、自由的呼声,是姊妹妯娌相互诉求的产物。它是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当代社会女性地位较之古代有明显的提高,可是实质男女在思想上面还是达不到平等。社会上拜金主义肆掠横飞,女子更多的依赖男子而生活。而女书所传达的精神则正是当代女性所需的。  相似文献   

5.
徐蕾 《公关世界》2023,(5):108-110
广告作为大众传媒,其中的性别角色构建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透过广告我们可以洞见性别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选取20世纪50年代起的日本广告,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变化。发现女性地位在就业、教育、家庭与婚姻观层面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同时受到现实社会结构以及传统文化的限制,日本女性在社会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需要继续探究女性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性别平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高校美女文化面临着泛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经济中女性地位的衰落直接相关。而高校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削弱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大众文化的勃兴则强化着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高校美女文化的泛滥弱化了女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社会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局面,促使女性向传统价值观回归。为了重塑高校社会性别平等文化,应该使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等教学体系并实现学科建设主流化,培养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呈现独立新景象,这使其在家庭中民主与平等的意识更加强化。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身份、角色及责任的多重性使女性成员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女作家王海鸰,一直以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全景式地展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惑、痛苦和挣扎,充满了对女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处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知识论认为,传统占统治地位的关于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知识确证的思想和实践,由于都忽视了女性认识方式的特殊性,忽视了女性的利益与要求,把女性排除在认知范围之外,因此都不利于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其任务在于:揭露传统知识论对女性的歧视,摒弃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不平等,扭转占统治地位的知识观念和认知实践,创立新型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是西方女权运动与社会知识论发展的产物,它既为女性主义实践活动提供了哲学依据,又为批判与更新西方主流知识论提供了力量之源。研究女性主义知识论是全面了解女权运动和知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是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重要运动与思潮。它旨在改变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社会性别的不平等状态,消除女性在传统婚姻家庭中的附属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和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笔者正是选择从女权主义角度切入,主要从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自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女权主义思潮在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已为众多调查结果所描述。女性的家庭地位与其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她们更多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通常对家庭角色投入更多,也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性别角色的境遇。那么,社会转型期中国女性的家庭生活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她们的家庭地位有哪些改善?还存在什么问题? 近日,妇女绿皮书《1995-200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其中“中国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一文从各个层面描述了近10 年来中国妇女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台海使槎録》是一本关于清代台湾地区的史地风俗杂记,是一部十八世纪台湾社会文化的历史文献。此书用较重笔墨记录了清代台湾南北路诸番中土著男女的婚姻状况,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地位相对平等,女性甚至会表现出相对大的主导权。台湾地区的土著女性比大陆女性拥有较高的独立自主性。两个地区之间的婚姻差异或许是因为传统思想的强势影响和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承担的职责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从休闲的角度来讨论两性平等的隐蔽现象,即女性在工作歧视之外,是否还存在着“休闲歧视”,是一种更深层化的女性视角,因为女性在争取到生存权后,与男性一样享有更高层次的选择的权利——“休闲”只是其中一项内容,如果我们承认女性的社会地位将是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吴美洋 《现代交际》2014,(10):70-70
《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与《爱情故事》中的詹妮,展现了美国女性在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的生存状态下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她们坚贞不移的爱情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她们的爱情也成为了女性们所追求的理想爱情。  相似文献   

14.
《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一文(简称郑文)的积极意义是引发了学者们对男女平等问题的再思考。但郑文的论据是难以成立的,他的结论也是难以接受的。 1.郑文对男女不平等下了一个错误的定义:男女不平等不外乎两种:女性凌驾于男性之日和男性凌驾于女性之日。但“不平等”的含义要比“凌驾”宽得多。女生入学要求的分数比男生高,并不能说男生凌驾于女生,而且这种不平等的标准也不是那些男生规定的,说不定是一个女性决策者作出的决定呢!解决了谁“凌驾”谁的问题不等于解决了其他“不平等”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女性当了总统或总理,是否这个国家就女性“凌驾”于男性,或男女平等了呢?完全  相似文献   

15.
左祥琦 《职业》2003,(3):40-41
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对于劳动者中那些与男性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来说,怎样保护她们的就业权益,就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自从《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实施后,妇女的就业保障纳入了法制轨道。应该说,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的法律精神,在今天,已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是,现实中侵犯女性就业权的行为却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虽明文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但日常生活中,用人单位侵犯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针对愈发紧迫的女性就业形势,笔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女性所遭受的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其主要表现形式,并就如何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家茶座》在总第十二期和总第十三期连续刊登了两篇文章,讨论男女不平等与两性生理差异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夏星的文章认为:“男童玩弄自己生殖器会受到大人呵斥,从而产生被阉割的恐惧和焦虑而不得不压抑自己,此所谓‘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在经历俄狄浦斯情结以后会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这是男性在社会上处于强权地位的根本原因。而女孩注意到自己没有阴茎,而且自己的阴蒂也比男童阴茎小,从而产生一种‘阴茎羡慕’,对母亲的、对女性产生一种疏离,而对父亲、对男性产生出敬畏,这就是女性被动顺从人格的由来。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性意识的概念,解释了父权社会里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王澄霞的文章则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王澄霞认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与男女两性之间生殖器官的解剖差异是没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消极态度、排斥与歧视获取各种服务的渠道(如健康、教育和职业)、法律权利、价值观与人生观等方面探讨了女童和年青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与机会。本研究是在一份已有的儿童与青年生存状况的数据基础上做的二级研究。由于主题与性别有关,文章既关注贫穷或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女童和青年女性之间的不平等,也关注女性和男性之间的不平等。本研究揭示了平等是女性在社会各领域的基本要求。研究还讨论了现代化与全球化理论框架下的不平等问题。儿童社会保障的全球观(摘要)@海伦娜·赫尔芙![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相似文献   

20.
桑农编著的《花开花落:历史边缘的知识女性》一书,以新颖的写作手法讲述了黄媛介、顾太清、吕碧城、张若名、毛彦文、凌叔华、林徽因、方令孺、赵清阁、萧红、周炼霞和梅娘等十二位知识女性的花样人生.全书紧扣“历史边缘”和“花开花落”,突出了女性的边缘性生活和社会地位,以及她们无声无息的花一般的存在状态.在她们身上反映着时代的特色,有个人的欣喜也有社会的悲哀,反现今天的女性状况,我们不应盲目乐观,社会虽有进步,但妇女的解放之路还很漫长,希望有一天女人花能以真正平等的姿势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