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教育背景有了很大改变,但高校培养现代化社会建设,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培养目标从未改变,本文围绕高教管理视野中的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多样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面对社会的实际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面临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期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提升综合实力所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则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以高校为出发点探讨人才引进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创新型人才储备不够充分,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人才引进面临诸多巨大的考验。文章通过阐述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现状及问题,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提出"完善创新型人才薪酬体系""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推进学科平台、学术团队及创新人才个人的协同发展"等措施,旨在为如何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有序健康发展研究适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郝志楠 《现代交际》2015,(1):153-154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所以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高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以着重培养和输送具有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观念转变迅速,呈现多样性、新特点、易变化等特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暴漏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走创新之路。本文论述了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指出传统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并针对大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些创新型人才提出新颖的点子,经由验证其可行性,找到商机并创造财富。可见,创新型人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国家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大学生身上,通过实施"双创"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尽管开展了一段时间,但大多数高校对此重视度没有提高,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双创"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求更利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双创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王文彬 《公关世界》2023,(12):43-4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完善和普及,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重视度在不断的提升,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所以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情况以及社会需求满足程度,逐渐成为社会各界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当前高等教育的大面积普及,促使高校毕业越来越多,进而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公关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问题,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教育四大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刈  宋利刚  谭畅 《职业》2006,(4):40-41
高等学校要培养创造型,创新型的人才,创业教育必不可少。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可以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创业素质也必然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高校应该站在21世纪的历史高度,充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如今高校考试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一套完备的适应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时下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努力实现考试评价体系向多元化、实践化转换,健全考试制度和监管机制,使得高校考试制度真正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最终达到高校考试对于学生的能力检测、引导和培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顾嘉 《公关世界》2022,(4):37-38
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2021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但需要安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909万人,达到历史新高.作为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制造业技术员普遍短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渴求倍率达到2以上.所以这也给我们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高技术人才,加强学生就业素质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作双提升,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建设创新型国家口号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全国各大高校加快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步伐,创业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适应了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还促进了高校培养模式的改进,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些许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并分析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业不仅能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还能缓解当下时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更能培养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也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探讨研究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条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未来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爱华 《职业》2011,(35):26-26
当前,政府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企业日益重视自主创新发展,社会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高校是培养新兴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重要使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蓬勃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而作为高校,如何正确的认识新时代的奖学金制度和有效的将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评优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体合理的评优机制,刺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家重视、政府支持,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服务,需要高校重视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利用图书馆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升级服务水平、拓展服务渠道,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优秀的创业型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经济形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社会对大学生人才要求也由以前的"理论型"逐渐转变为"应用型",为了应对这种快速的形式变化,高校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采用应用创新型的培养策略。本论文就推广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的必要性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针对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些本人的想法,希望能够为国家推进该策略带来一些建议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蔡畔 《现代交际》2014,(10):238-23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更高了,因此教师要在更多的方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更加科学创新的方法教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大学生面向社会的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数学是大学学习的基础,在当今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下,我国经济、科技发展都实现了质的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在提高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大学生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德育作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承载着新的工作任务。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发展伴随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改善、创新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社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求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适应岗位的需求。高校"两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塑造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更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在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应该如何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诸红威  丁泽峰 《职业》2011,(5):92-93
社会在不断发展,大学作为社会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当前,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可以预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