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现了种族和解的新南非,为弥合白人统治时期因长期奉行种族隔离制度而造成的社会分裂,迅速提升黑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改善黑人的生存状况,保护社会的宗教、语言多样性,通过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组织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种族隔离制度对南非这个多种族、多族群社会造成的严重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治愈的。当前,黑人的贫困和失业、艾滋病肆虐以及周边国家大规模人口入境谋生等严重社会问题依然困扰着南非。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南非是世界上唯一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这种政治制度的反动性,是导致旧南非必然破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种族隔离时期在白人范围内实行的政治制度相近于西方的民主宪制模式,这在某种意义上为新南非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南非延续三百多年的种族主义统治的结束,临时宪法的拟订和实施,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的成功进行,新旧政府的平稳更替,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以及新南非建立后的政治发展,表明南非正在向种族平等、民主和健康的社会进行着成功的历史性转变。南非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时代下的南非,依然存在着种族隔离制度这种殖民思想残余,但从“开明总统”德克勒克开始,我们看到了作为政治精英的他们在时代大背景下的责任担当。本文试着从德克勒克到祖玛统治下的南非开始,管窥这些政治精英在南非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因受特定历史、地理和经济的影响,新南非劳动关系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殖民统治时期、种族隔离时期及种族隔离以后时期.体现了由实质不平等的劳动关系向真实平等的劳动关系的转型.为了维护新型平等的劳动关系,新南非当局从宪法、其他相关劳动立法和国际劳工标准三方面对劳动关系进行规定,表明南非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三撬人是居住在黔东南黎平县、锦屏县交界区域的一个独特族群,是一个在地理区域上、文化上、经济上都处于边缘状态的边缘族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三撬人的婚姻主要在族群内部选择,其婚姻生态是平衡的,当三撬人突然被置身于一个完全开放的全球化、市场化社会中的时候,则导致了其婚姻生态的严重失衡。三撬人婚姻生态的失衡既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是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秋雨 《今日南国》2010,(11):49-52
Argentina——阿根廷 南非种族隔离历史上最出名的比赛发生在1976年。当时南非一支号称首次摆脱肤色限制、完全按照球员水平挑选出的多种族球队主场迎战阿根廷(由于国际足联的制裁,阿根廷队只能以南美明星联队的身份出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南非最终竟然以5比0横扫阿根廷.前锋艾斯更是一人踢进4球。  相似文献   

7.
印尼土生印欧人是荷兰殖民统治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荷兰殖民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国家和族群认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荷兰殖民政策的演变,以及上述演变对这一族群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荷兰殖民统治下土生印欧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由来与演变,分析其社会、经济与法律地位的差异,以及上述差异对其国家和族群认同的影响。获得白人父亲承认的土生印欧人在法律上属于荷兰籍公民,但其社会地位却非常尴尬,被纯种白人歧视,又被原住民憎恨。为获得平等的对待,他们通过民间、文化、政治等途径为自己发声。其族群认同受到殖民政策的影响,当政策不公时,其族群凝聚力增强,争取权益;当政策有利时,他们又渐感宽慰,呼声减弱。然而,待"遣返"荷兰后,他们却发现虽"走近"白人社会,却难以真正"走进"白人社会。  相似文献   

8.
纳丁·戈迪默的第十四部小说《新生》,聚焦于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南非白人如何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主题。随着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社会矛盾的隐匿化和复杂化,戈迪默从现实主义手法转向隐喻和反讽等手法的使用,以此探讨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下,白人的角色定位、赎罪心理和关系重构等社会问题及其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9.
前人曾以幻想、哲思和实证等方式,表达了人类史前社会的"平等"状态,那么,人类社会的文明时代是伴随着人际关系的不平等而产生的,"不平等"与人类文明互为因果。阶级和阶级剥削的产生使得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进而为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成果打下了基础,即物质文明产生于物质财富占有关系的不平等。政治文明的法理基础是在法律上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而其现实基础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权利、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从而才使得人们有政治文明的诉求。精神文明是为解决人们道德、自由等领域的问题而出现的,具体到现实社会仍然关涉到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明,都是基于人们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物质文明为其他形式文明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政治和精神领域的文明具有某种理想性和抽象性,也正因为如此,才引导人们为争取相互之间的平等和自由而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白人的种族态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那种赤裸裸的吉姆·克劳种族主义已经不多见,另一种新形式的消极的放任无为的种族主义在后民权时代出现,并不断加强。对于政府在取消种族隔离和不平等的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强烈抵制,并重新接受了对美国黑人消极的看法。他们否认歧视是一个现行的社会问题,不仅听任底层黑人处境的恶化,而且将黑人不利处境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黑人自身,从而使种族歧视仍然是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参与美国体制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南非作家达蒙·加尔古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承诺》采用农场时空体叙事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现实关照意义及叙事美学。小说叙事将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前后32 年的社会历史浓缩于一个农场空间之中,聚焦农场上的房屋、汽车、墓地三大隐喻性空间,绘制了一幅抽象但立体的图画,可供读者多维度了解转型期南非社会,包括其政治生态、资本运行模式、种族与阶层关系以及个体的情感状态和伦理自觉,形成了詹姆逊所主张的、以透析整体社会结构为使命的认知图绘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12.
南非共和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把种族歧视奉为国策,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政策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南非少数白人统治者把种族歧视奉为国策,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其根源在于经济,在于白人农场主和企业主要把南非广大黑人以及其他有色人作为自己雇佣的对象,作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和乡村的恋人们:故事一》中,作者纳丁.戈迪默将南非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作为黑人和女性所承受的种族歧视以及性别歧视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女性悲惨的境遇与生存状况图景,揭示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残忍。  相似文献   

14.
台湾社会的族群分裂现象一般被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而非人口问题,并很难被纳入人口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族群分裂现象的人口学解读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学中的人口质量范畴具有较大局限性导致的。借助对族群分裂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传统人口质量范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由个体人的属性推断人口的属性;对人口质量的绝对化和简单化;过于强调人口质量的经济意义,而忽视人口质量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对人口质量的静态描述而缺乏动态把握。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文坛上,无疑可以为南非英语文学书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后,南非英语文学继承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深挖社会顽疾,广呈世间百态。在此基础上,英语作家们以更多维的视觉,力争推出南非文学的"彩虹之国"。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个拥有丰富和谐社会思想资源的国家。其目标是追求人际、人地、族群关系的理想主义建构。以黑白对立为标志的族群冲突一直是美国社会最严峻的结构性问题。在和谐社会思想传统直接间接作用下,战后美国社会在和谐族群关系的建构上进行了不懈努力,这些努力包括通过司法判决纠正以往法律偏差,通过行政干预维护司法权威以促进种族融合,通过大规模立法消除种族隔离,强化社会福利政策以改善黑人的生活,推行多元文化主义,培育全社会的文化平等意识,等等。虽然距离真正和谐社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既有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时期,知识界对内蒙古省制化问题高度关注,他们就内蒙古社会治理是“分省自治”还是“单一自治”、族群管理是采取“属地主义”还是“属人主义”、行政建制是废盟旗还是废省县等问题展开了不大不小的争论,其核心是以区域主义还是族际主义来治理内蒙古的问题。20世纪知识界的内蒙古省制化之争已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以公民平等还是族群平等来解决边疆问题,是一个至今仍有意义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种族隔离现象由来已久,虽然法律上的相关规定早已被废除,但时至今日,社会上的种族隔离仍然存在。种族隔离制度从产生到消亡,联邦最高法院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正是通过对这一制度的历史回顾,剖析最高法院在其兴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对这一主题深入思考,将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南非作家安德烈·布林克的小说《瘟疫之墙》有着鲜明的政治诉求,作品从欧洲瘟疫书写传统中汲取灵感,批判了当时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小说以瘟疫为寓言,通过探讨中世纪时期人类面对黑死病的种种行为,映照出当时南非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试图借助人们面对"瘟疫"所产生的共同痛苦和创伤,在南非社会塑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以期对即将到来的民族和解有所裨益。白人作家力图通过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黑色书写"为受压迫的黑人群体发声,从而消弭长期以来的偏见和歧视,而这种对共同体的认同及守望相助的信任在全球大流行病肆虐的今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最后作品《新生》没有沿袭她以往作品的反种族隔离主题,而是讲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在后种族隔离时代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故事。该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当下南非人的生活,尤其是白人家庭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批评视角,分析《新生》在特殊的伦理环境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依存的三重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