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种者胡适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六日,在美国国际开发总署主办的“亚东区科学教育会议”上,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发表了一篇讲演《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这些“平淡无奇的起码言论”却招致了众多非议,有人以不应在国际会议上向外国人侮蔑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为由,指责胡适失礼、失态、不爱国;更有人作诛心之论,认定胡的颂赞科学和技术,主张中国西化,是洋奴思想的流露、是文化买办在洋大人面前讨好的表现。在一片骂胡声中,初露锋芒的李敖看不过去了,出来打抱不平,写了这篇《播种者胡适》。这犹如抛下了一颗连锁反应的重磅炸弹,由此而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笔仗,不久又分为遥相呼应的两个战场:一个战场的主题是“胡适功过”;另一个战场的主题是“中西文化”。前者李敖的主要对手是叶青(任卓宣)和郑学稼;后者的主要对手是徐道邻和胡秋原。面对如此学林的高段强手,青年李敖毫无畏怯,勃然而起,一战而不可休,又一气写下《为〈播种者胡适〉翻旧帐》、《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我要继续给人看看病》等数篇万言檄文。叶、郑、徐、胡诸翁虽年事已高,亦不现疲软,鼓余勇挺枪上阵,几番交手,双方打成一团,最后拉拉扯扯上了公堂——起衅肇事的胡适之却在此时独自悄悄地步入了地狱。这一段唱做念打俱见功夫的文案戏恰如为这位文化班头做了一次精彩的大道场。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多年的人为阻隔,已使两岸的中国人变得相互陌生。在海禁重开,一片回归声中,从小心翼翼的试探经由羞答答的接触逐渐走向大大方方的正常往来。杯声酒影中,主客虽不乏蓦然回首似曾相识的惊喜,但终因睽违已久,政治、经济背景的差异,常使双方举步踟躇、困顿迷离。此情此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并进而达致彼此认同互补共进,就成为积极的现实可行之举。为此,我们新辟的“旧文新刊”专栏今年就用以介绍台湾文化的名人名文。李敖、祖籍山东,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四九年离大陆赴台,五九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两年后开始其自由撰述生涯。一九七一、一九八一年曾两度因文字入狱。李敖文笔锋利泼辣、晓畅淋漓,思想激烈,脾睨古今,几十年风云波澜,名满天下,诗亦随之, “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已成为台湾文化界难以摆脱的心理情结。《老年人和棒子》是李敖的创名之作,原刊台湾《文星》杂志四十九号,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一日出版。此文一出,李敖名声暴涨,《文星》销路亦随之大增,由此而开始李敖的“文星”时代,直至四年后《文星》被查封寿寝。老年人交棒,青年人接棒,这大致相当于我们这儿的“接班”之意,这历来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问题。传统农业国家,社会结构单一而凝固,基本的生产技艺都靠口传身授,占有经验的老午人自然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的延续唯老年人老首是瞻,由老年人老意而定,后生小子仅有唯唯喏喏承受的份儿。历史发居到了现代工业时代,人心大变,人心不老,社会的进化不再靠守成积渐而端赖激变革新,自此老年人地位一落千丈,青年人崛然而起,独获青睐。也许是我们的老大帝国太过于陈旧,也或许是我们的皓首老夫更老而弥坚,举目滔滔,我们的老一辈仍死死抓住手中的棒子不放,要放,也得自己策杖而行,老眼昏花地四处寻觅人格替身。他们的老朽身心在此时焕发出的勇气、玩耍出的权谋和拼死一战的信心常常使青春年少目瞪口呆。可时代终究比人强,打了几十年的老算盘也有失算的时候,乱哄哄闹了几十年挑选接班、抢班夺权的把戏,终落得“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老年人的悲哀!但又何尝不是青年人的悲剧! 令人惊诧莫名而叉感慨万端的是,相违已久的台湾竟也有类似的接棒问题。同祖同文,谁能说血不浓于水,浓于阻隔一时的海峡之水!六十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转型,传统文化发生变迁,处此历史断层期,社会问题丛生、危机显现,沉闷僵硬的政治、丈化格局与急速的经济变革严重错位。老一辈人物步履蹒跚已无力引领新时代潮流,刚成长的新一代得风气之先,但却得不到足够的机会自由施展,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与共识,形成了尖锐的代间冲突。老年人慨当以慷,安之若素,青年人忍无可忍,挺身而出,集结成“愤怒青年”群,向老年人玩弄于股掌的社会投射出压抑已久的怒气和愤慈,其中最激烈、最有力量的当数李敖。李敖一针见血地利破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一、从感觉上面说,老年人肯不肯交出这一棒?第二,从技巧上面说,老年人会不会交出这一棒?第三、从棒本身来说,老年人交出来的是一枝什么棒?”这步步进逼的质疑“普遍地引起下一代知识分子的共鸣,也广泛地引起上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安”(台湾学者殷海光语),时那些老不成器老不晓事的老顽固们无疑是当头棒喝,也令那些自诩为老当益壮“尚能饭否”的康颇老儿感到肚胀而难以消化。《棒子》既出,引来棒子无数,台湾一大学文学院院长有言:“李敖骂我们不交棒子!其实李敖有什么东西?我们要交,也不交给李敖!”李敖哈哈大笑,“交棒子的意思是上一辈退位,这一代抬头,岂是狭义的给我李敖一杯羹?我李敖也许如他所说一无所有,如果有,那我唯一的东西就是证明他们的东西不是东西!”李敖爽性豁出去了。他收回了眼巴巴的企望,他已不希罕老年人手中的棒子而开始另觅新棒。  相似文献   

3.
2010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在李戡的幼年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李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特别是在台湾,人们对他爱恨的两极化,曾让两个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还感到过羞愧和难堪。随着儿女的渐渐长大,李敖和孩子们的感情也逐渐变得亲密起来。虽然不常在家,但在孩子们眼里他仍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孩子们会任性,会叛逆,和妈妈闹脾气,常常气得跑到山上,哭着向父亲告状。这个时候,李敖就笑嘻嘻地安抚两个孩子,出  相似文献   

4.
正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2017年初,李敖被查出罹患脑瘤,医生说他还能活3年,所以他相信自己还能活3年。做完第一次化疗手术,李敖语气温和地写了一封公开信:"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他却没有再活3年,2018年3月18日,李敖病逝于台湾,享年83岁。短暂的相爱,永远的相杀,说的就是李敖和前妻胡因梦。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才子爱佳人,美人恋英雄。1980年5月6日,45岁的李敖迎娶27岁的胡因梦。同年8月28日,他们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5.
文坛怪杰李敖在台湾名气很大,他自诩为博学的洪水猛兽。台湾民众都知道李敖很有傲世独立的名士之风。普通人说起他也是肃然起敬,比如台北一个跟文学不沾边的朋友,很羡慕我们去了李敖家,和李敖有一番交往。他说,李敖确实是个人物。李敖狂放。他60年代挑起东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胡茵梦是台湾著名电影演员,她与李敖,一个曾是千万男人心目中的梦里情人,一个是特立独行的一代才子。两人的恋情曾经轰动一时,可是这对才子佳人的婚姻在短短的三个月就终止了。请听听胡茵梦是忘么说的……第一次见面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79年的9月15日,地点是萧孟能先生花园新城的家中。在这之前“李敖”是中国文人中最令我崇拜的偶像。我时常听光夏表哥和母亲谈论李敖的奇闻逸事,譬如他不肯在父亲的丧礼中落泪,不依规矩行礼,甚至还传说他从台北扛了一张床回家送给李伯母。当时我心想:不知道这怪人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模样。在萧家…  相似文献   

7.
我们需要了解李敖贵刊《要把金针度予人》写得真棒!近年来,李敖大名时有所闻,但所见的李敖只是一个“谈情说爱”的老手。据我所知,李敖所长并不在“情话”上,但又苦于找不到李敖的文章,想不到海峡两岸共用的汉字也被一水之隔,叫人望洋兴叹。贵刊若能刊出李敖的代表作,必定能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四川魏川校园文化的特征是反抗吗? 贵刊上期发表的《西方思潮与中国学潮》使我第一次在公开的报刊上看到了有关学潮问题的讨论,我也认为对这样的重大问题,学术界一直保持沉默是不可思议的。但不太同意文中将校园文化的特征归结为“反抗”的说法。在我看来,校园文化对传统承诺远远大于对传统的反抗,毕竟学生是处在一个主流文化占绝对优势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李敖1935年生于哈尔滨,1949年随父移居台湾。他特立独行,以笔作枪,争论中西文化,探讨国家大事,没有不敢说的话,自诩“老子天下第一”,从蒋介石到李登辉以及民进党、“台独”分子的老底都敢揭,赢得了“文坛怪杰”的美誉。今年以来,李敖参加台湾“总统”竞选,又以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角逐诺贝尔文学奖,在海内外一时声誉雀起。李敖曾于1972年、1981年被台湾当局两次判刑入狱,但他坐牢、复出、再坐牢、再复出,一直锋芒毕露斗志不减,成果骄人,著作等身。李敖一生曾有过十数位情人,直到五十七岁时遇见温柔贤淑的小屯,他这艘疲惫的生命之舟才驶进温馨的港湾。  相似文献   

9.
76岁的李敖,身体的衰老正在逼近。因为一些言论,批评随之来袭:当年的斗士,正在变成一个审时度势、油滑的聪明人。他回应,自己仍是斗士,但做烈士不算什么成功。  相似文献   

10.
今天看来,胡适的意义不仅仅在白话文上,更在他对文化讨论所奉持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方式上。宽容作为20世纪我们最稀缺的精神资源,在那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中几乎是由胡适单体呈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形象!可惜,上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文化态度及其方式上,比例是1:3。这样一个格局,便注定该运动的主导方式是陈、钱、鲁而不是胡,而这个运动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也是陈、钱、鲁式的,而非胡适之式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交际》2007,(5):57-57
我非常不欣赏现在的李敖。在北大的演讲,丝毫不提及中国的司法现状,提出所谓的用立法者的法律来告立法者,摆明了是在演戏,却借着自己大师的身份,博了个满堂彩;在“李敖有话说”栏目中的虚伪做作,哗众取宠,更令人作呕;竞选“立委”屡战屡败,却依然不放弃政治做秀;和前妻胡茵梦的口水战,更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失去了起码爱的能力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12.
声音     
重重的我走了,正如我重重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全部云彩。——11月20日,台湾无党籍"立委"李敖在台"立法院"召开新书发表会,除发表新书《李敖议坛哀思录》,也宣布不参与明年"立委"选举,而且不再从政。李敖说,他宁可把20万元新台币的登记参选费用拿给儿子当学费,也不要浪费时间参选。对于走了"立法院"这一遭,李敖说,最遗憾的就是"离狗屎太近"。  相似文献   

13.
张林 《中外书摘》2006,(2):60-64
本书讲述了李敖大陆行的台前幕后的策划经过。记录了李敖此行的一言一行,收入了李敖大陆行的所有记者会、大学演讲,接受采访和参观拜访的主要内容,并提供了作者贴身观察所得的第一手独家细节和幕后故事。 本文节选了李敖在三所大学演讲片断。  相似文献   

14.
李文 《中外书摘》2007,(10):68-70
李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长女,是一个很较真的人,甚至为许多人眼里的“小事”而较真。李文在大陆的种种官司。既是她的个性使然,也是用另一个视角来观察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当年,办《观察》杂志的储安平向胡适先生求字,胡适给他写了这样一个条屏:“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是胡适年轻时就表达过的意思,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说的不是教育,但对“百年树人”的教育来说,无疑也是格言。  相似文献   

16.
沉默的吴晗 1966年6月3日,北京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史绍宾”撰写的文章,公布了当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与胡适在1930年代的通信,并将这些信视为吴晗投靠胡适的铁证。胡适在中国的声名,早因思想批判运动的推展而不堪,这些信乃如“罪证确凿”,从此,吴晗必须被拉下马来遭受批判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正胡因梦本名胡因子,曾用名胡茵梦。台湾影视红星、70年代台湾第一美女,作家、翻译家、身心灵导师。电影代表作《云深不知处》《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代客泊车》,1980年5月6日与台湾作家李敖结婚,同年8月28日离婚。文学作品有《生命的不可思议》《耶稣也说禅》《钻石途径》。我是我,李敖是李敖,我们是独立的个体采访那天,胡因梦一如往常,素面朝天、利落短发。但我更被她的笑容吸引,那是一种亲切、温暖有节制的笑,一种很难在其他人脸上找到的,既平静又亲和的笑。温暖的午后,胡因梦站在落地窗边,眼神宁静投射到窗外,衬着木地板上一个个蒲团,看起来颇有禅意。这样的场景,很难让我把眼前的  相似文献   

18.
胡适喜欢喝酒,常常是不醉不归,早在13岁时,他就有了第一次醉酒的经历。因为醉酒,他用皮鞋打过巡捕,被罚款五元,还因为醉酒,被车夫剥了衣服,偷了钱包,在雨里淋了一夜。对于胡适的这一恶习,夫人江冬秀自然非常担心,屡次劝他戒酒,胡适虽然也很想戒酒,却常常禁不住好友的相劝而破戒。后来,夫人专门定制了一枚金戒指,上面刻着“戒酒”二字,让胡适天天戴在手指上,这样,朋友们就不好再劝了,而且一端酒杯就能看到那两个金光闪闪的字,想不戒都难啊。  相似文献   

19.
远在2001年高考的作文题.就是要求考生对一则寓言的评论:一个青年带着七个行囊过河,这七个行囊分别是:健康、美貌、诚信、才华、金钱、荣誉、地位。河中遇险,需要扔掉一个才能求生.于是青年人扔掉了"诚信"。考题问学生对这个青年人的选择有何看法?这个考题顿时激起了社会各界对"诚信"的议论,考试次日,不少传媒就在"我们还要不要诚信?"之类的标题下发表了纷纭的众说。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该回首思忖:鲁迅这位文化巨人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铭记,但胡适也不能遗忘,也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