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拜读余秋雨散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厚重感和平静的心态,余秋雨的散文普遍是对山水以及自然等情怀进行的抒发,使得我国文人骨子里那份情怀和文人品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余秋雨本身本身就具备了相应的历史深度,更是具备了一个学者应用的高尚情操,可以充分感知到我国文人的优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作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给文学界和文坛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可以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当代新散文的模范,包括《文化苦旅》在内的散文作品,为我国当代散文甚至当代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将就《文化苦旅》一书的语言艺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湘  刘孝严 《现代交际》2009,(7):106-108
中国古代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其体式发展受中国历代社会政治和历史变迁的影响,不同时代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同时,其体式演变又与诗、赋、文关系密切,并受到历代文化思想和文学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性与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即使是在男权盛行的社会里,她们依然在努力地寻求属于自己的清新自由的空间。即使在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基本抗衡的年代里,女性散文仍能闪亮地镶嵌在文学宝库中。所以,对女性散文的研究就成为了我们打开女性文学的一把钥匙,更是走入女性心灵深处的一扇大门。在众多的文体中,为什么女性首先钟情于散文,而女性散文在散文界一直独树一帜,并沿着自己的轨迹向前发展,而在九十年代更是繁盛一时呢?所有这些本文都将从自身的实践与体验中予以精微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闪问余秋雨     
余秋雨 《中外书摘》2009,(12):24-26
余秋雨在北京大学开了一门课,内容是中国文化史。每次课程结束之前,学生们会随口问几个与课程无关的问题,大多是当下发生的事情,余秋雨即兴回答,便是《闪问余秋雨》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梁章生 《公关世界》2022,(24):52-54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真诚、适度、含蓄的特点,其中散文中是由真切情感表现真诚,其情感的表达是朱自清最为真实的内心写照;含蓄主要体现在朱自清的委婉手法,在文章中微微沁出自己思绪;适度主要是朱自清的文章有着浓而不烈、清而不淡的特点。《背影》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有着最大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文章从头至尾都能够体现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价值,如果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背影》,深入《背影》典型教学片段,巧搭教学支架,从更高的角度进行评析,学生将会获得更丰富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文化圈保持一定关注,便会知道余秋雨、郭敬明等人历来是媒体焦点。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发生在这些人身上,多半会引来一番恶炒。这回,余秋雨又被他的老冤家、《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盯上了。萧夏林在自己的博客上长篇大论,质疑余秋雨搞假捐款。他称余秋雨所谓去年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20万元,其实恐怕是零。萧夏林文的依据是,他观察了一年,没有看到任何捐款20万元的报道。这一消息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讨论,成了余秋雨的捐款门事件。  相似文献   

8.
某日,在新浪博客首页读到了著名博客潘石屹先生的一篇博文,题为《古代文人阮籍对管理上的贡献》。我对魏晋人物素来喜欢,便破例点击了潘先生的博客。进去一看,才知道是篇借古说今的文章,开篇就说:"中国从古到今都有一类文化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人物。余秋雨曾在他的散文中写过,李白就对阮籍很钦佩,曾为他的  相似文献   

9.
《金色年华》2013,(5):63-65
余秋雨在叙写历史的同时不小心沾染了些许硬伤诟病,他在撒播文化种子的过程中又忽略了现实这个最大的文化故园。遗忘是人类的本能,拒绝遗忘却是历史理性。面对真实的废墟,他的感慨穿透历史的风尘;面对文革的废墟,他却视若无睹,扬长而去。全世界纷至沓来的荣耀是一种赞美,也可以是一种讽刺和讥嘲。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散文家辈出的国家。自春秋战国时代产生散文以来,表述某种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历代散文的一大特色,有名的《老子》、《庄子》等,更成为上古散文的典型。伟大的社会急剧变革,必然会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然会产生伟大的散文作品和作家。“散文易学而难工”,历史上的散文大家,无不学文渊博,经历丰富。许地山先生作为民国时期的散文大师,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崔冰 《现代交际》2012,(5):43-44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代作之作,其中含有大量同义词,这些同义词有着丰富的修辞效果,研究他们对窥探《孟子》的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和散文,注重自身真情实感的倾诉,其创作风格与曹操的自身经历、身份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曹操的作品展开分析,总结了其诗歌和散文中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出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乱,年幼的他随家人一道从上海逃难到浙江省余姚县农村,从此将这里认作自已精神上的“老家”。刚满8岁便开始自学《史记》、《论语》、和《离骚》的余秋雨,在抗战结束后又跟全家人一道重新回到上海。在余秋雨就读的学校里,老师对他的天分十分赏识。当时上海的教育环境极差,外语老师通过种种渠道给他买了套《基础英语》,并全力教他大学时代,生活对于余秋雨来说是矛盾与混乱的学校几乎不上课,每年连续参加包括挖塘泥疏通河道貌岸然在内的各种劳动达8个月经上。但时至今日,余秋雨…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将阅读看得如此重要,对此,他自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听听他的读书建议,相信对我们会有所裨益。这是余秋雨1997年在台湾的演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周跃 《现代交际》2011,(2):45-45
《天地雄心》是一部将历史散文与政论散文熔一炉炼而生成的别开生面别出锋芒的力作,全书共收入29个人物,有20位是湖南人。作者通过抒写其人其事,在表达壮美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表达了湖湘人深深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褴外言画     
文学似乎人人都可以张口一谈,而绘画除了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绘画更倚重于技法,传达情感的方式也更间接,因此绘画好像也就成了一种行内垄断的东西,行外的普通人不敢随便问津。外行可以跟着学术大腕或演艺明星去对余秋雨的散文高谈阔论,对张艺谋的电影指手画脚, 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发点议论,但却不敢或者没有兴趣对某某画家的作品开口。难怪当年“码字师傅”王朔信口评了几句国画,批评了一下齐白石,就令业内人士颇为不悦。  相似文献   

17.
槛外言画     
文学似乎人人都可以张口一谈.而绘画除了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却很少有人关注,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绘画更倚重于技法,传达情感的方式也更间接.因此绘画好像也就成了一种行内垄断的东西.行外的普通人不敢随便问津。外行可以跟着学术大腕或演艺明星去对余秋雨的散文高谈阔论.对张艺谋的电影指手画脚.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发点议论,但却不敢或者没有兴趣对某某画家的作品开口。难怪当年“码字师傅”王朔信口评了几句国画.批评了一下齐白石.就令业内人士颇为不悦。  相似文献   

18.
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一书中说,江南的小镇太多了,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密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的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  相似文献   

19.
早就从各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知道余秋雨封笔的消息,得到证实却是在近期凤凰卫视题为”著述人烦恼”的对余秋雨专访的节目中。并由此知道余秋雨封笔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切断盗版者的货源,不再为他们打工,而且还因为余氏本人是—位从—个山寨到另—个山寨的行走者,不管是做学问、做官,还是当作家,都是打—枪换—个地方。封笔之后,除了写传记之外,他没有说自己将来还会在什么样的山寨里停留,不过他既然今后不再写作,读者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也就没有必要知道他的打算了。到底是学者出身的作家,就是不再耍笔  相似文献   

20.
一位客居巴黎的异乡人,娓娓道来关于钢琴的知识与制造历史,读来不仅有散文的诗意,又有丰富的知识性,行文中随处流露出作者丰富的专业素养与机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