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抓手。同时,双一流建设也为高校社科学报突破瓶颈、走出困局,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办法。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社科学报应当找准自身发展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融合点,从提升学术质量、提高编辑素质、培育学术梯队三个方面来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报和栏目,为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研究生培育对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爬梳“双一流”建设高校清退研究生的479份公告文本和49份政策文本,提炼出研究生培育的应然价值旨归。从“学习年限”“专业学科”“清退规模”“清退年级”四个维度,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因超过规定年限被清退、理工经管学科清退力度较大、逐年清退人数呈爆发式增长、被清退趋势呈“倒U形”分布的实践共性,进而揭示其“自上而下”的政府规制性政策、“承上启下”的学术自主规范以及“自下而上”的导学行动关系互构的制度逻辑,对于反思研究生清退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作为西部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是影响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双一流”建设对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但学校层面和青年教师自身还存在一些困境与不足,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搭建跨地区专业发展平台、形成专业发展自主性、构建跨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是突破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提升其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高校肩负着引领教育发展、支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旗帜。首轮“双一流”建设总体实现了阶段性目标,部分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建设高校对国家急需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还不够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还不够精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一流人才培养,坚定争创世界一流目标,重视一流师资引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不断推动“双一流”建设向纵深推进,探索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6.
物质利益的驱动、内在发展诉求与外在评价的矛盾、各行其道与融合共生的文化区隔,已成为阻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挑战。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发展取向,大力推行分门别类的评价机制及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尝试以教育生态学中的教育生态链思维、复杂思维和整体思维来解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关于价值取向、评价机制及发展模式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学科群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进程中最具有探索性和方向性的新动向。探讨了传统学科管理模式对学科群建设的管理带来的障碍,提出在“双一流”背景下,学科群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从建立科学的投入及协调管理制度、引入过程监管机制、建立成效评价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学科群建设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具备较强的实力,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面对“双一流”高校建设浪潮,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应主动回应国家战略、把握发展机遇、承担历史使命、推动高等教育发展。通过剖析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现这类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行业性消减、特色性减弱以及应用性淡化等问题,提出学科融合、精英培养、行业引领等发展战略,以期能够给同类型、同层次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培养高素质及拔尖创新的新时代人才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关键。 设计/方法 通过对西部某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获奖情况的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了个人特征、经费支出、经济来源和学习投入因素对学生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的影响,并将该校高年级获奖学生与美国一流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学习投入进行比较。 结论/发现 中国一流大学与美国高校在学习投入上各有所长,性别、母亲全年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学习策略等对学生获奖具有正向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基本日常支出、高阶学习等则具有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双一流”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动区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履行的重要社会责任。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中应承担区域创新型人力资本提供者、区域产业集群推动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核心参与者、区域软实力塑造者的社会责任。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区域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通过强化“双一流”战略的区域维度、推动以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核心的区域高校集聚、构建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区域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等多种机制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任务。科学确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目标过于高远空泛、“功利化”思想盛行、培养过程“两张皮”、“同质化”严重以及表述形式比较杂乱等问题。必须遵循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坚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国特色、体现21世纪所要求的核心素养、体现世界高等教育新理念等原则和思路来调整和优化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突出强调以学科为基础,注重特色发展,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特色高校之间的竞争,凸显出不少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行业特色高校应该优化院系设置,加强学科建设;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群,以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发挥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安排。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作为“双一流”建设五大建设任务之一,已经明确纳入“双一流”建设大格局,彰显大学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文章以“双一流”建设所涵盖的重要维度为观察视角,在深刻把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大学文化与大学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进而从实践层面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旨在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创新发展,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必要性,指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贪大求全、同质化倾向严重、学科特色弱化等问题。其次,对基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ESI学科排名的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打破身份固化,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和避免重复交叉可以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发展机遇。最后,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从科学定位、内涵发展、发展特色、扎根地方、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加强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THE、QS、US News和ARWU四个大学排名是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高等教育评价排名体系,也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反映,其测量指标设置对国内高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比较四个大学排名测量值设置的异同,分析各高校发展的具体实践经验,凝练出在“破五唯”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为加速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江苏与加州高等教育发展关键指标,发现加州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的特点是重视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明确高等教育卓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高等教育经费拨款制度和学生资助方式。江苏高等教育“一流多元”发展策略可有如下选择:明确“一流多元”发展的目标,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开拓高等教育经费新筹措渠道,构筑“一流多元”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学术期刊特别是综合性学报在经历了世纪之交迅速扩容的外延式发展后,边缘化却成了普遍现象,直接原因是对大学排名贡献不大甚至没有贡献,深层原因是在学术交流中作用的弱化,而根本原因则在于高校学术期刊的体制病。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让高校期刊人看到了摆脱困境的机遇,但他们都未在意《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学术期刊只字未提意味着什么。从该方案指明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来看,双一流建设达成近期和中期目标仍然只能主要依靠国际学术期刊,被遗忘的高校学术期刊不仅难以借此东风上位,其处境甚至会变得更加困难;而没有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集群,双一流建设所要实现的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也很难名副其实。因此,必须认识到建构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和国际化的学术期刊集群之于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制定高校学术期刊整体改革方案,而改革不合理的高校学术期刊体制则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阶段,为了顺应国家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双一流”高校资助模式应从“助人+育人”模式转向“高质量育人+成才”模式。破除资助认定过程“不够精确”、资助管理效能“不够显著”、资助育人帮扶“不够全面”等弊病,需要构建综合大数据平台,完善精准资助认定机制;进一步整合育人新理念,构建多维资助模式;丰富多元帮扶机制,引导受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2022年2月,《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流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应牢牢把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双一流”概念的提出与演进为一流人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党中央近年来对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为一流人才的研究赋予战略意义,从大学的基本职能来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一流人才应是具有一流的知识技能、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同时有着超前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被赋予才高行洁,全面发展,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等共性特征,建立科学的一流人才评价标尺,不仅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