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政治文明发源于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留下了灿烂的哲学思想,而古罗马曾靠武力与法律征服世界。在古罗马共和国"混合宪政"下,并没有形成古代中国从上至下"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而是一种分权制衡的政治架构。共和国官僚体制的逐渐发展与完善最能体现、最能反映古罗马共和国的发展。监察官无疑是古罗马共和国宪政中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对共和国时期监察官的产生、选任、职责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共和国官职中监察官的神圣性,这种神圣性体现在其在权力架构中的独特地位。虽然后来伴随着古罗马帝制的到来,监察官走向了消亡,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中得到某种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2世纪以前,英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一样,在法律制度方面遵循罗马法,并将其视为制定本国法律的基础。然而从12世纪开始,英国法律与欧陆法律分道扬镳,英国在一段时期以内甚至拒绝罗马法,直到14世纪以后,英国才又开始接受罗马法。本文将从9世纪以后外族入侵,造成英国统一和欧陆分裂,从而使两个地区在法律制度上产生的分歧;诺曼征服后威廉通过土地分封和教会改革,建立了一个与王权接近的教会;亨利二世司法改革,建立王室法庭,引进陪审制,改革令状,奠定了英国普通法形成的基础,从而更进一步脱离了罗马法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山峰     
刘墉 《金色年华》2008,(5):20-20
这是一位登山家的墓志铭: 跟许多勇士一样,他是人们掌声中的成功者,叹息声中的失败者。 他曾经征服世界次高峰,回国时受到英雄式的迎接与欢呼。他的照片曾被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他登山的经过曾被印为专集。  相似文献   

4.
寇霞 《公关世界》2010,(1):12-14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企业作为社会运转的经济实体,依靠品牌站立,依靠民众的口碑而生。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的树立、维护和推广对于立足于面场如战场的商品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韩国前文化部长曾说过:19世纪是武力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品牌改变世界格局的世纪……可见企业品牌的意义。要树立品牌,获得长效发展的企业,其正常运转犹如人的机体正常运行一样,做到内部关系协调,外部关系通达,才能达到企业最大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一个正当的公权力行为必须同时包含法律正当性、道德正当性以及社会正当性三种正当性。当我们评价海警在执法执勤中武力使用正当与否时,势必要考虑上述三个因素。由于海警执法环境的特殊性,评价武力使用的正当性标准主要是法律的标准。针对目前海警执法武力使用的现状及其现有法律规范存在的不足,提出海警武力使用的法律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早期的罗马法中对人格的定义是跟随自然人身份一同确立的,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自然法对人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定义,这种定义是从理性的角度进行逻辑推演的,即自然人拥有理性的认知、判断和处理能力,具备理性的自然人具有人格。法律意义上的人格由此发展而来,其是法律所认可和允许的自然人的基本资格(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可看做法律逻辑的发展产物。权利能力是由法律所界定的一种法律人格的别致意义,法律人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就是一种权利能力,不过二者在立法背景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焦转同 《现代妇女》2014,(6):122-122
众所周知,美国可谓现代法治的佼佼者。但是,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为什么会有如此影响之大的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了?其法制的现代化大致经历了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然法思想阶段、现实主义法学阶段和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分析法学阶段。1776年始美国民众在华盛顿领导下英勇抗击英国的殖民统治,保卫新大陆。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直至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才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美国法治现代化的传统法律资源主要有普通法、罗马法和自然法思想。其法制的现代化主要仰仗于对上述法律思想的吸收、移植和发展,对于我国的法制现代化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汤因比告诫说,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影响和征服了全球,但是却留下了政治上的民族国家林立世界的超级难题,这个政治真空将由中华文明来补足。而只有中华文明,才能真正给予世界永久的和平。因此汤因比对未来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这个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哈特将日常语分析的方法引入法理学,不仅振兴了实证主义法学,而且提出了饱受争议的"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然而,哈特正是在与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的论战中提出了他的"低限度自然法思想",即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说,他既不同意自然法学派"绝对联系"的观点,也不同意以往实证主义法学派"绝对分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国家重点关心和保护的群体。虽然我国颁布了众多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但在武力执法中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并未受到关注,国际法和国外法亦无此关切。根据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创伤机制,未成年人近距离感知武力执法将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其成年后的违法犯罪行为。故而,要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建构武力执法时的未成年人保护的"回避"法律制度势在必行。实施这一制度,警察应当加强日常战术演练,充分评估事件的紧急性和现场的复杂性,遵循最后武力手段原则。  相似文献   

11.
乌玛观念与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玛"是伊斯兰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对伊斯兰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古兰经》确立了"乌玛"作为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观念,而麦地那时期乌玛观念的实践则为穆斯林后代树立了典范.在古代伊斯兰社会,大征服和帝国的伊斯兰化虽使伊斯兰乌玛的规模得到扩大,但政权分立、教派分化和族裔对立却使统一的乌玛走向分裂.近代以来西方的入侵和控制以及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思潮的兴起,大大激发了伊斯兰世界重建乌玛的激情和斗志.为此,他们不断尝试泛伊斯兰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以及全球化时代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伊斯兰统一.  相似文献   

12.
谢飞 《现代妇女》2014,(1):17-18
麦克斯·缪勒以"无限"解读宗教的起源与本质,从而开启了宗教学研究的先河。纵览历史,人们对"无限"的追问与思考由来已久。在东西方古代文明中,先哲们诉诸的世界本体无一例外地具有"无限"的特性。在宗教的信仰和哲学的理性中,所有的理论建构也往往包涵着"无限"的特质。缪勒将"无限"归结为宗教起源与本质,使得信仰与理性得以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合流。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国家地区,是世界主要宗教发源地之一,历史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在这里留下过许多宗教遗迹和神秘的传说.今天,伊斯兰教又成为各个阿拉伯国家的国教. 伊斯兰教产生的时代背景伊斯兰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制度处于瓦解状态,社会动荡,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由于世界两强——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争夺势力,战争不息,阿拉伯半岛上的古商道深受其害,相继转移,这给依赖商道过境贸易而生活的部落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对于自然世界和人本身的认识深度。人们渴望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又为大自然的深奥莫测和难以抗拒的规律所震慑,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不可超越性。对于自然和现实的困惑,人们需要得到心理的平衡和心灵的安慰。当人类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时代之时,宗教就以其至高无上的信仰而在人们的意识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碰撞、交融,以致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原始的部落与氏族,就已存在着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宗教对人类的这一精神生活作出顺应的反映,使信仰者得到更大的愉悦。同时,“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以美的内容和形式来强化人们的信仰。伊斯兰教吸收了早期阿拉伯人的审美观念、态度和情趣,并从理性上深化,以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支配着穆斯林的审美心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伊斯兰美学思想和伊斯兰文化艺术。 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是神的独一,认为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世界的主宰。作为人的个体是安拉的赐予,人在安拉的前定之下有充分的自由。伊斯兰教把无偶像崇拜作为审美的基础,而意志自由的人,则是绝对的观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法学家尤根·埃利希认为,规则可以分为法律规则与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指“法律规范以外的其他规范,如道德、宗教、伦理等规范”;法律规则是指“法院对人们的争执做出裁决的依据”。简单说法律规则是明显以国家强制力为其保证的,而宗教、伦理、惯例等行为规则虽不如法律的强制性那么明显,但一样通过精神、社会舆论控制着人的行动,因此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任何规则在一定的社会中都受制于压力或强制,没有强制或压力,规则不可能被人们自觉遵守。换言之,规则的行使实际上是人们利益衡量的结果。如果行使该规则所获得的利益明显大于不行使规则所遭受的损失,则人们肯定会趋利弊害,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6.
曹磊 《现代妇女》2014,(7):160-160
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中,父权、夫权都曾经作为家庭中至高无上之权力凌驾于配偶、子女之上,随着历史的推进二者逐步分离.罗马法主导下的西方法律逐渐尊重配偶权、子女权;而中国古代法父权至高无上的宗旨上却鲜有动摇,直到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瓦解。笔者无意评论东西法律传统之优劣,仅于本文进行阅读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自7世纪穆罕默德先知传教以来,伊斯兰教就有着不同于一般宗教的特殊影响.历史上,伊斯兰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界限很难确定,"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套完整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制度,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伊斯兰教对政治的影响尤其广泛、深刻,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恩格斯指出:"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有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宗教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联。从目的指向看,都调整人们的行为与生存方式;从内容来看,早期的宗教教义被法律吸收,宗教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从功能上来看,法律与宗教对社会都具有稳定社会、凝聚社会力量、维系社会等功能。在当今社会,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法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基于共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在西方的文化中,法律与宗教之间从开始的密切相连到之后的二元分立再到最后的深层渗透与融合,人们的信仰基础开始从古代社会单纯的宗教向近代的宗教与法律转变.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众多,部落纷繁。7世纪初,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后,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不仅将伊斯兰教传至被征服地区,而且还促进了阿拉伯语的传播。但是,阿拉伯半岛自古部落林立,各部落在语言习惯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以部落为基础的各远征军在被征服区域的长期驻扎,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引起的阿拉伯部落迁徙活动,将这些部落的语言习惯带到了他们生活的新天地,并且影响了当地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环境的变迁,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且渗透着某些阿拉伯部落语言习惯的各种方言,使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呈现出通用阿拉伯语与千姿百态的阿拉伯方言并存的局面。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言习惯上固然有很多差别,但历史上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其方言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也门与海湾地区有陆路走廊相通,阿拉伯半岛与苏丹隔红海相望,也门人曾是伊斯兰征服运动的主力军,盖哈坦人及阿拉伯半岛中部的一些部落曾西渡红海迁居苏丹或东涉沙漠迁居阿拉伯湾沿岸等情况,这三个地区的主要方言,存在相似现象,现将词法方面的某些相似现象简述如下: 一、将一些词中的读成 苏丹方言将等读成也门人将读成阿联酋人将读成。 有些阿拉伯语言学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