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由曹雪芹创作,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它先后被译成多种文本。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视角下,着重对该作品的第六回的三个英译本片段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亚瑟·韦利、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句式结构、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对三个译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了韦、许、汪分别采取的归化异化策略与各自译本的表达效果,总结了归化异化策略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英译本在西方世界备受关注,在众多的英译版本中,西方译者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少数深谙中西两种文化和中英两种语言的华人学者的译作深受西方受众喜爱,而众多华人译本未能获得西方受众的接纳。文章从西方读者的接受心理、译者的身份、译本出版、译者的中英语言、中西文化素养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的《道德经》译本在西方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接受局面,为我国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与传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孔雀东南飞》中女性为审美观照,对古代传统女性美德予以剖析,树立现代女性厚德新风。  相似文献   

5.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流传甚广,为人们所熟知。诗歌运用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别离的题材,为我们演奏了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因此也吸引了诸多文化学者们的注意,将其翻译成英文。本文选取了《鹊桥仙》的两个英译本对其意境,意象,韵律等进行赏析与比较,感受其如何再现原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李苗 《现代妇女》2014,(10):276-276
目前,《三国演义》英文全译本有两个,一个是英国汉学家泰勒翻译的于1959年出版的英译本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另一个是及罗幕士1994年译的Three Kingdoms。选取其中人物外貌的翻译来对比分析是因为外貌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词一直是翻译中较为难译的部分,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英语国家的人对这种文化词的理解方式,有助于《三国演义》的重译。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人们以往对隐喻的认识,引发了学者们研究隐喻和隐喻翻译的热潮。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隐喻翻译之中,可以给隐喻翻译提供新思路、新视角。本文选取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特点为研究视角,旨在描述和分析在系统性影响下《蛙》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歌,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篇之一。国内外有众多学者翻译研究本诗。本篇就许渊冲和韦利的译本,从叠词的英译、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及不同的翻译方法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带灯》通过带灯这一女性形象在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工作,展现了农村基层的种种问题。该作品富有浓郁的陕西区域色彩,在翻译上很容易出现文化误读和误译。2017年,由罗鹏翻译的《带灯》英译本出版,经过文本对比阅读,发现罗译本确实存在一些误译。从关联理论视角,从语言、文化及态度层面描述、分析《带灯》英译本,发现大部分误译是译者对源语语言及文化不够了解及粗心大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自面世之日起,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一直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赞扬和喜爱,而其英译本的研究更是长期为学术界所关注,研究成果屡见不鲜。本文运用改写理论,通过对《阿Q正传》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分析了柳宗元《江雪》的背景和寓意.从其多种英译本里选出七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译文,对其动态和静态的翻译表达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就译文对原诗中的对比意义的表现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有很多的思想家、作家,而孔子是受到评论最多的,也是受到西方思想家和作家所研究最多的。在孔子的著作里,《论语》是最能体现和集中孔子思想的。这样,《论语》就成为了国内外翻译与诠释最多的典籍之一。对于《论语》的各种英语译本就达到了二十种以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资料基本上是海外译本和国内译本的比较。本文是对三个译本在翻译上的具体的差异的比较,并探讨对于译本所产生的误译和误读。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张名片。而《伤寒论》作为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影响力巨大。目前《伤寒论》有7个版本的译作,有中国学者翻译的,也有外国学者翻译的。由于译者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伤寒论》的英译本也各有特色。对《伤寒论》的几个译本进行梳理,介绍其译者及翻译背景,助力中医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许地山的经典散文《落花生》的三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张培基译本、刘示聪译本)进行了赏析比较,旨在说明翻译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一切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最高准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使得三个英译本体现出不同的语言处理方法及翻译策略的选取,进而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付琼 《现代交际》2011,(10):49-50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惟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本文以杨宪益所译《朝花夕拾》英译本为分析文本,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和焦点,如何向西方读者忠实地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杨宪益夫妇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所重视的。本论文将试析在翻译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忠实地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用模糊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曹禺的著名戏剧《雷雨》中多次被运用,可以说是中国戏剧语言魅力的表现之一;但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这种语言模糊性,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比《雷雨》两个英译版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作品对语用模糊性的不同处理,这一探索能为学界今后的语用模糊翻译打开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国提倡文化走出去,做好诗歌翻译工作,将会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我国文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熠熠生辉。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杜甫诗歌和诗歌翻译的研究众多。对《登岳阳楼》的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各个英译版本的特点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采用语料库手段,结合定量定性分析法,基于自建的The Lantern Bearer单语语料库,以CLOB小说字库为参照语料库,从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长分布以及句子长度等维度探析了《带灯》英译本的语言特征。研究发现,与原语作者相比,该译本的词汇变化度更低,更偏向于使用功能词和简单词汇。然而,在句子层面,其句子较长,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汉英模糊性在审美价值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中一些重要的美学要素在英译时多有磨蚀。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语法、措辞以及意境三个方面,以辜正坤教授的《沁园春·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雷雨》的英译,对比研究两个译者是如何理解原文作者的明示,并将这种明示传递给译文读者,实现最佳关联,即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