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军 《社会学》2009,(1):45-51
农民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养老已经并继续产生着很大影响,农民工的代际转换和阶层分化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代农民工与二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正在改变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和未来,因此需要我们对其中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和预见。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基于代际研究的视角,对1012名城乡迁移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每小时收入、收入分布层次均低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男农民工比第一代男农民工的月收入低,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存在文化程度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对两代农民工每小时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两代农民工每小时收入的因素有异同之处。针对现状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研究普遍忽视了主体的策略选择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依循的是选择性融合模式——经济上以"同化"模式为主,文化上以"共融"模式为主,社会生活则是"分离"与"共融"兼而有之。这与第一代农民工普遍的"分离"模式存在区别,同时也是他们的结构地位、群体特征与策略选择使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主体理性权衡与策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循序递进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在代际差异视角下,基于新老两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和有序Logistic响因素。最后,本文结合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其教育认知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本文就此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士等途径,了解兰溪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田野调查,考察了D村青年农民工春节返乡“闪婚”现象,通过对该婚恋模式程序性仪式的展示,力图全面透视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这一婚恋模式的实践背景和行为逻辑,以及在这种行为逻辑背后所彰显的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  相似文献   

7.
基于田野调查,考察了D村青年农民工春节返乡“闪婚”现象,通过对该婚恋模式程序性仪式的展示,力图全面透视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这一婚恋模式的实践背景和行为逻辑,以及在这种行为逻辑背后所彰显的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  相似文献   

8.
政策输入、代际整合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工"返乡潮"背景下,农村青年返乡妇女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发挥重要作用。对农村青年返乡妇女的研究发现,农村青年返乡妇女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输入到农村的实践,她们在教育、就业及个体权利等方面得到了全面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代际资源整合使农村青年返乡妇女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一现象并不是乡村振兴进程中某一特定影响因素推动的结果,而是在国家政策输入、代际资源整合中农村家庭从传统向现代化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引入家庭社会学视角,有利于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形成以家庭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新生代农民工是其有机构成部分。代际分工结构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市民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代际支持功能,表现在进城购房、隔代抚养和自主养老三个层面。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农民家庭的代际分工塑造了"接力式进城"城镇化模式,扭转了长期失衡的城乡关系,为"人的城镇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代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代际观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代际关系的基本看法和处理代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影响、规范、约束和指导着人们的代际行为。认真研究现代代际观的起源、内容、特点和作用,对于中国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家庭价值观核心结构、核心家庭观念的代际变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中国家庭核心观念包括孝道观、男性中心观和家庭本位观3个方面。除了男性中心观呈现明显的"代际"下降趋势外,孝道观和"家庭本位观"基本没有出现代际差异。这表明在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家庭核心价值观认同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从中我们既看到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又能看到现代家庭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代际间婚姻观的差异与干涉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现象。它不仅受到个人道德观念的影响,还受到文化、经济和价值观层面的影响。解决它,除了公共政策的支持,更多地是需要父母与子女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韩慧  张萌萌  黄聚云  郑家琨 《城市观察》2015,(3):170-177,18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1626名学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认同感不高;与上海本地学生认同感差距较大;不同性别、年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认同感具有显著差异。必须培育并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对城市的认同感,这样才能使其认同城市,并最终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4.
对济南、青岛、临沂、聊城四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制造业青年农民工问卷调查显示,青年农民工就业渠道偏窄,并存在诸多差异;原因在于青年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应的就业扶助政策不够等.因此,有关部门应从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制度和法规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供给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参与率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运用Probit和IV Probit模型考察家庭结构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参与存在负效应。从性别看,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参与受家庭结构影响的程度大于男性。因此,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特征差异,配套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市场劳动,是解决"民工荒"与"就业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探讨导致农民工和城市工人之间收入差异的机制,检验了城市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农民工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到他们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融合的。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将收入划分为包括福利的总收入和不包括福利的工资收入后,本研究检验了样本代表的各城市内部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两种收入之间的差异,发现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福利性收入,或者说,影响在职农民工在经济地位上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基于工人户籍身份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择2008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中城市工人和农民工样本,使用布朗分解方法解析城市工人与农民工收入差距,重点解答城市工人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研究发现单位之间的收入差异是总体收入差距的主要部分,而入职户籍门槛是阻碍农民工进入公有制单位,获取较高收入的重要原因。在同一所有制性质单位内部,城市工人与农民工同工不同酬占总体收入差距比例不大。人力资本差异能够解释收入差距的36.2%,说明人力资本要素虽然能够影响到收入状况,但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并未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农村代际饮食文化的差异逐渐增大,其背后也反映出两代人之间关于生存价值理念的差异。本文以陕西J村为例通过描述两代人在饮食内容和饮食观念两方面的差异,说明父辈一代饮食行为主要遵从传统价值观念,而出生于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子辈一代其饮食行为更偏向于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消费主义观念,并解释了J村代际之间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和社会环境及国家政策导向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因其鲜明的"身份标签"与不断增强的政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受到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通过对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中制度、利益、权威认同普遍偏低。低收入、低待遇从根本上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严格的户籍制度局限与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政府行为失范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欠缺也对其政治认同具有深刻影响。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利益,增强其利益认同;消除不合理制度,提高其制度认同感;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政治权威认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能力,使其更好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20.
论代际正义     
代际正义相对于代内正义而言,指人类代际之间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上的公平公正,它体现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度消费和减少资源消耗两个重大问题上。代际正义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只有遵循代际正义,才能兼顾后代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