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美国学术制度、学术评价组织和学术成就奖励及学术违规惩戒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特点.并从建立严厉的学术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组织体系、改进学术评价的方法技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四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建设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当前高校学术活动中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与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关系 ,提出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学术规范、学术评价指标和学术批评机制的学术评价体系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分、实证研究方法大量被采用等新的特点的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不科学、不规范的学术评价机制则会阻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引用率、采纳程度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应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代表作"制度的采用也将有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学术评价制度体系的国际化比较研究意义十分重大。韩国高校的学术评价制度于1986年开始实施,并逐渐形成规模体系。其学术成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以及是否登载于检索期刊的定性评价,但数量化导向的特征较为明显。韩国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教师由于学术成果评价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此种现象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目标相违背。韩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学术评价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重成果发表的载体,轻内容本身、重成果境外发表,轻国内首发、重成果数量,轻研究质量、重理论研究,轻资政对策成果等倾向。解决学术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难题,需站在系统和战略高度,加强评价治理体系建设。治理体系呈现主体多元性、信息共享性、方法科学性、结果反馈性等特点。治理体系的建设应由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并建立包括评价组织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机制,才能实现评价治理体系的良性运行,进而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学术性的社会组织,追求真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是高校学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高校学术评价应定位于学术性,以提高学术质量、促进学术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但由于高校发展过程中利益驱动以及行政权力介入学术评价过程,使高校学术评价陷入了功利性价值导向的误区.当务之急是树立学术评价的学术性理念,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高校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与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内部学术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大学学术发展理念、学科建设、学术团队建设、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规范建设、学术成果产出以及为学术活动服务的相关配套机制,包括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学术合作与交流机制、学术成果转化机制、学术活动管理与服务机制等。大学内部学术环境的优化直接作用于学术主体,意义重大。应树立优良的大学学术发展理念,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共同促进学术团队建设,加强师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建立科学有效地为学术活动服务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术评价的元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评价是对评价的评价,它对于规范各类评价活动,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提高评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学术评价体系中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需要建立相应的元评价机制来加以引导和规范。可以考虑从对评审专家的评价、对评价机构的评价、评价行业协会、学术出版认证等角度来构建中国学术评价体系的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学术性:高校学术评价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学术性的社会组织,追求真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是高校学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高校学术评价应定位于学术性,以提高学术质量、促进学术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但由于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利益驱动以及行政权力介入学术评价过程,使高校学术评价陷入了功利性价值导向的误区。当务之急是树立学术评价的学术性理念,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高校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与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浪费学术资源,损害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侵蚀着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学者自身、学术管理与评价、学术法规等多种因素。防范学术不端,必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淡化学术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建设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术不端问责制度,从而构建起集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治于一体的学术不端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选人用人机制的需要,将学术评价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从定性评价发展到定量评价,进而演变为数量迷信,导致学术评价的再度异化与学术出版质量的不断下滑。要消除学术评价中的异化现象,不断提高学术出版的质量,就必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小同行基础上的大众化评价;建立学术评价的元评价机制,以及学术评价信息公开制度,为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学术出版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频发极大地危害学术研究。学术道德失范的表层原因是学术发表、学术评价、学术监督等环节的不科学机制,而深层原因在于大学定位的偏差。明确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定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形成合理的学术评价和健全的学术监督及编审机制,并增强学人的修养和提高研究能力,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术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是学术链条中连接作者、读者和评价机构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学风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误入歧途的学术评价对学术研究与管理的强势介入,以各种排行榜和排名表为特征的量化评价催生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而结构与布局严重不合理的学术期刊则未能成为防范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有待于评价主体向学术共同体的回归,而由学术共同体主导的学术评价则有待于学科边界清晰的专业期刊这一公共平台的建立。建立起以专业期刊为主的学术期刊体系是解决学术风气和学术评价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学术界对SCI学术评价作用的争论着手,回顾了SCI在中国的引入和应用,并从其本质作用、主要评价指标等方面对SCI的学术评价作用进行了辩证分析,以期为更科学、有效地运用SCI的评价功能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媒介对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发轫、发展于以印刷术为支撑的纸媒环境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封闭性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形成尖锐的矛盾,作为学术生产主体的学术共同体权利旁落,出版商成为学术生态体系的中心。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学术场域中,国外已有不少区块链的应用平台。本文以Scienceroot为例,分析私有场域中区块链学术网络平台的特点及弱点。Scienceroot基于科学代币(Science Token,简称ST)运营,集科研协作、资助和出版、学术评价与交易于一体,是基于网络和科研工作者的新型学术生态系统。该系统中,学术评价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去中介,评议专家范围更广、匹配更精准和灵活,作者能够参与其中,评议过程开放透明,评议专家的劳动能够得到确认和激励;二是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成熟的成果也可以仅仅是科学研究议题;三是同行评议和量化评价、内容评价和影响力评价相结合。虽然平台构建了新型的学术生态系统,但是由于该平台由技术企业所创办,因此存在资本逐利性与学术产品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评议的公正性及学界认可度尚不明确、公有链的运行效率等问题。除了被私有出版主体或技术企业所运用,区块链还可以被公有制大学等学术研究主体所运用,这才是区块链真正价值之所在。在这种场域下,基于区块链的学术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学术共同体的虚拟重构。通过线上学术机构联盟或学科联盟,学术共同体能直接参与学术合作与学术生产,行使学术评议的权利。在这种学术生态系统中,学术共同体占主导地位,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和交流;激励机制可以让同行评议专家及科研合作者的劳动得到承认和确权,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识机制让评价机制能够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智能合约有助于鼓励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等。一方面,这一学术生态系统既保留了私有场域中Scienceroot平台的优点,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资本逐利本性对学术产品公共性的影响,有利于打破科层制行政组织对学术评价的过度干预,减少学术特权和学术寻租行为;另一方面,这种评价以学术同行的共识为前提,能够得到联盟内学术机构的普遍认可,利于快速打破以出版商为中心的学术评价体系。虽然区块链对学术评价体系变革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如何解决记账节点风险、运行效率等问题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术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指出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评价理念与评价导向必须以坚持原始创新为目标,加快推进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创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价客体的多维评价特征,构建综合性、多元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同行评价机制,优化同行评议程序,提高同行评议过程透明度,充分发挥同行评议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此外,学术评价的学理性研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评价学自身的学科体系构建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术发展中的马太效应通常体现在学术资源的"向少数绩优者集中"趋势、学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以及学术个体的"竞争合作"状态三个方面。马太效应对学术资源配置、学术知识生产和学术共同体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兼而有之,有必要通过调控确保马太效应在学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学术评价与马太效应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调控马太效应应从强化开放评价、推行分类分层评价、改进匿名评价、提高评价测度性等方面对学术评价机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学术评价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科技界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学术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体制与机制、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等问题,缺乏明确与科学的评价参照系是导致评价结果不科学、不客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参照系是一组与评价客体同质且相关的参照物集合。评价就是基于评价参照系对一组评价客体的比较。没有参照物,没有比较,评价结果就毫无意义。评价参照系的构建受到评价活动主体的视阈与价值导向、评价客体自身的属性和评价主体的视阈与认知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学术评价活动中常常被忽视,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准确。从科学史和历史理解的评价范式来看,学术谱系具有学术评价参照系的一些基本功能,可以作为学术评价参照系的实例。学术谱系的构建,为评价参照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术评价机制是学术资源分配的标准和程序,分为"人性化管理"的定性评价机制和"契约化管理"的量化评价机制。人性化管理与定性评价机制实质是一种人治模式,好坏取决于这个学术群体的政体类型。契约化管理和量化评价机制实质是一种法治模式,利弊源自规则治理的固有特点。当代学术评价和大学管理的弊端在于两种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的错位。大学学者分属不同的两个世界,不应采取单一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第一世界适于人性化管理为主的定性评价机制,第二世界适于契约化管理为主的量化评价机制。两个世界具有的学术自由也不同,对应着不同的学术能力。学术评价机制的重要作用,就是从第二世界筛选出具有卓越学术能力的学者,赋予高阶学术自由。第二世界筛选机制的失效,导致初阶学术自由的泛滥和高阶学术自由的匮乏。学术评价标准和大学管理模式的选择,最终是学术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多元学术评价系统中,以改善现有学术评价的不足,进而促进学术评价良性发展,本研究在总结分析当前学术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学术评价现存问题,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系统模型的构建问题,并论证了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笔者提出构建基于区块链学术评价系统模型的基本要素,并初步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系统整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