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前的第二语言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对于学习者语言的描写、对于语言学习自身的研究和学习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解释。研究重点为第二语言的偏误分析和习得过程、习得顺序。为了具体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中汉语习得领域到目前为止的进展,对其历史发展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研究领域和学习者语言的偏误、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和习得顺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教育是近年来广泛见诸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它有别于对外汉语教学。自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来,汉语国际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今,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汉语国际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向全面的中华文化交流转化。本文试图梳理汉语国际教育的内涵和阶段性成果,从理论和外部特征对其进入发展新阶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陈智勇 《现代交际》2014,(7):217-218
吉林省位于东北亚腹心地带,其汉语国际教育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吉林省的汉语国际教育的招生宣传、教学科研、文化推广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在现代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促进吉林省该项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以来,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2007《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2007《标准》)和2012《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2012《标准》),对二者进行了详细地解读,2012《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更具适用性和完善性。之后,针对2009《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其对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以渤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为例,分析了2012《标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所带来的启示与思考,从而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巩固,我国更应注重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们得体地使用汉语,进一步思考汉语国际教育中语用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尽管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体系中仍存在困扰汉语修辞教学进步的因素,语用修辞教学地位失去了突出位置,教材中语用修辞知识内容稍显匮乏,个别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语用修辞教学的应用等。但是加强汉语语用修辞教学的学习,也会扭转汉语国际教育中修辞教学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是"一带一路"思想提出后,中外交往更频繁了,我们更得坚持发展自己的汉语言。  相似文献   

6.
汉字作为汉语最重要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在它的结构、生成、娱乐游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利用汉字在结构、生成、娱乐等上面的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汉字以上作用的分析,给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迅猛,由此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评价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国家留学生的教育水平。而留学生教育的起点,就是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要消除文化差异给留学生带来的汉语学习障碍以及交际障碍。将文化因素融入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之中,可以帮助留学生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效进入汉语的文化环境里,实现跨文化交际。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学术界由此引发了众多关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讨论。这些讨论包括:汉语国际教育城文化教学的定性,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等等。对于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关学者仍然持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汉语学习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在该背景影响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质量培养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汉语国际教师培养应注重创新和突破,不断的对培养模式进行改良和优化,对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构建进行重新构思,使其可以切实满足现代汉语国际教育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为汉语文化发展和弘扬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普适性、趋同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只有立足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从国家总体布局与地方区域规划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的课程设置,面向不同区域需求的"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实践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等四个方面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区域化培养问题,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早已出现的"汉语热",本文作者就汉语国际教育(即对外汉语)专业实际实习方向及就业方向做了详细调查,并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对外汉语专业面临的新问题,即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及过多高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等。最后提出了对本专业的思考,即使面临着这样多的问题,出路难觅的原因主要还是与自身发展有关,专业不是阻挠我们前进的障碍物,杂念才是。  相似文献   

11.
刘磊 《现代交际》2014,(12):247-247
对外汉语教育具有对外语言知识教育、文化教育和对外宣传多种作用,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修炼和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双文化意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质,才能胜任工作,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本文从课改出发,探究如何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直没有专门针对本专业的英语教材这一现实状况入手,对编写针对本专业的英语教材的必要性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教材编写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的国际汉语教育需要研究创新留学生教学培养和教育管理新方法,来适应不断扩大的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规模。汉语国际教育高级人才特色化培养模式对学生、教师、课程、实践、科研五个有机部分进行整合研究,推出了国际汉语高级人才"五位一体"的特色化培养模式,分别针对人才库、课程平台、师资团队、实践舞台和研究基地这五个有机部分的实施过程和潜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为国际汉语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化身份焦虑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Gudykunst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从把握焦虑和不确定性的参数值、加强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讲解、建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创建第三空间、构建"国际学生"身份的同一认知等四方面解决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身份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外来文化在中国进行传播时往往采取文化"调适"的策略,来减小异质文化之间碰撞时的矛盾冲突,达到有效传播文化的目的。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同样面临着汉语文化与学生母语文化之间的冲突,我们同样可以采取文化"调适"策略来减小文化矛盾,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教学中运用文化调适策略,要求汉语教师树立文化调适的意识,把握文化调适的尺度,坚持渐进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从愿景变为现实,丰硕成果惠及全球,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目前国际疫情形势也使其面临着新的挑战。从一带一路背景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的现状,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以华侨大学学生为例,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新时代国际环境下文化教学的转变策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从而推动汉语国际教育更好"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着眼于河北省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从专业设置的背景、培养目标、就业现状、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几个角度进行探讨,以寻求河北省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作为指导文科建设的新理念,相比“传统文科”更具创新性、战略性、发展性与融合性,[1]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基于该背景,结合教育管理特性,对比三所不同地域、不同性质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办学概况,探析不同高校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三类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国茹 《职业》2014,(17):153-153
数学是一门大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渗透,展示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悠久的数学文化渊源,让枯燥、冰冷的数学变成有趣、火热的大炉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