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光旦是中国社会学史上一位较难书写的学者。结合中西方的优生学史和社会学史文献,本文指出“生物学派”曾一度流行于西方社会学界,潘光旦的学术思想与此派存在直接的源流关系。从孔德提出的科学层级来看,生物学是位于社会学下位的科学,社会学因而受制于生物学的规律。潘光旦在此意义上丰富了人类行为的解释层次,开创了从生物学视角分析文化现象的研究范式。但主流社会学在20世纪曾长期疏远生物学,当代一些社会学者致力于融合生物学建立综合性的理论范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鉴于与研究人类有关的当代生物学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各类社会理论,本文主张中国社会学应沿着潘光旦开辟的学术道路,建立和发展“生物社会学”。  相似文献   

2.
日期:2004年2月l日至2004年2月29日 名次 l 2 3 4 5 6 7 8 9 书名 若者/编者 出版社 定价(元) 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社会学(第4版) 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 乌合之从(大众心理研究) 人文科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 管理之本(结构与整合) 清华老讲座及其它 潘天群 费孝通 【英]安东尼 王名 【法]勒庞 〔韧狄尔泰 侯玉波 黄平 李显君 同斌 吉登斯 罗红光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吉林…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资本主义的本质,工业主义的发展,监控系统的完善,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等主要问题,本文对吉登斯见解独到、论述深刻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文本解读,内容主要涉及现代性的制度分析.吉登斯对现代性极富压缩式的分析和扩张性的演绎,充分论证了他在社会学理论进程中令人兴奋的知识进展.  相似文献   

4.
刘安 《社会学》2005,(2):11-16
在安东尼·吉登斯看来,近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其实是对现代性研究的发展,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韦伯五位经典社会学家所处时代背景及他们思想与理论的一次考察与梳理,以期廓清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经典社会学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理解,决定了其理论发展的方向及其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一、英国社会学及其教育体制的概况 虽然早在1903年,伦敦经济学院就率先在英国开设了社会学课程,但是在其后较长一段时期里,社会学教育在英国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发展。直到40年代中期,伦敦经济学院仍是英国当时唯一一所建有社会学系的大学。 1950年以后,英国社会学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1951年,英国社会学学会成立,它对于促进社会学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到1990年,该学会共有会员约1700人。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学机构 (InternationalInstituteofSociology)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国际社会学学术机构 ,成立于 1893年 ,现任主席是以色列的本拉斐尔教授。国际社会学机构是一个纯个人会员的学术组织 ,其执行局设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该机构自成立以来 ,在促进世界各国社会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著名社会学家如马克斯·韦伯、吉登斯、艾森斯塔德等都是该组织的会员。国际社会学机构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社会学大会 ,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 35届 ,第 35届世界社会学大会 2 0 0 1年 7月 11-…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理论是关于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一种知识系统。构成“现代性”的种种方面 (社会生活、组织模式、社会制度 )“是独一无二的”(吉登斯 ,2 0 0 0 :1、3) ,因而社会学也自有它极为独特的品性。马尔科姆·沃特斯 (MalcolmWaters)认为 :“社会学理论之所以会有一套共同的 ,但却留有自由发挥余地的研究规划 ,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份相对统一的理论遗产 ,虽然那不是一份完全统一的遗产。”(马尔科姆·沃特斯 ,2 0 0 0 :2 )。如我们所见 ,社会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派、范式和发展策略之间的相互竞争、论战、甚至隔阂和对抗 ,但这一学科也有着共有…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在诊断"晚期现代性"或者"后传统社会"时,提出了"乌托邦现实主义"的主张,但对于这一主张何以可能与何以可取,他并未提出充分的论证。本文首先从吉登斯有关社会生活和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阐发这一主张的思想背景;接着讨论了乌托邦现实主义中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张力,尤其是当代社会现实的异质性和多元性乃至碎片性给乌托邦现实主义带来的困境;然后尝试着以吉登斯有关"情感民主"的观点为例,说明乌托邦现实主义的启发意义和理论限度。文章最后从修辞策略的角度讨论了吉登斯社会理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弗兰克·帕金(Frank Parkin)是新韦伯主义分层思想的重要代表,他的贡献主要在理论方面,比如他十分清晰地阐述了韦伯主义的社会屏蔽思想。帕金比吉登斯的年龄要大些,他于1931年出生于英国。他和吉登斯一样都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从1958年至1961年,帕金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了三年本科,1966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的1964~1965年,他曾在吉登斯读书的学校赫尔大学任助理讲师。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到肯特大学(Kent University)社会学系教书,历任讲师、副教授(reader)、教授。  相似文献   

10.
"养成系"偶像是一种新型偶像类型,对新生代"养成系"偶像及青年粉丝群体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探寻"养成系"偶像粉丝从趣缘群体向非正式组织蜕变的过程.青年粉丝群体在为"养成系"偶像应援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当代青年行动的高效率与高组织性,是他们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对文化工业的反抗,他们热情投身于网络文化空间,参与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团队成就感,他们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体验到全然不同于现实的文化娱乐生活.这是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粉丝行为研究青年群体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助于大众对当代青年有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如果要罗列在当代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西方社会学者的话,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肯定要名列其中。其声望的获得一方面得益于一些中国学者的鼎力介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他所建构的雄心勃勃的社会理论,不仅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界中占据了重要一席,影响着社会学以外的诸多学科,而且其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英国  相似文献   

12.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揭示了旅游现象的社会学意义,提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旅游是现代现象,因而只有放在现代性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到更充分、恰当的解释。旅游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方法就是把旅游同现代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旅游与现代性的关系是旅游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墨顿所提出的“社会学好恶交织”可以应用到对整个现代性生存条件的解释,而旅游则是对现代性生存条件的“好恶交织”的反应和体现。正如对“离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对“正常”现象的理解一样,对旅游( 即对“正常社会”的超脱行为) 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正常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每个人也不得不承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的现代性带来后果。英国结构化理论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代表作《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按照文化与认识论的研究笔调,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和描述方式,对现代性作出了一种制度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专业化中断”是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者考察了两种观点,认为它们未能揭示中断过程的全貌。从微观与宏观结合上,作者运用系统分析展开了中断过程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与人的选择,勾挑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结构因素:社会学范式转换、外来模式的影响、展开理论的探索,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学理论转型的讨论。对中断的历史分析,揭示了学术争鸣、中外社会学理论选择、对重大发展问题的正视,是中国社会学理论成长和建树的基础。作者强调,重述历史是一种理论行为,是对中国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社会学再认识,这一反思使人看到了经验研究所看不到的历史,看到了经验分析的局限。反思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学是研究企业组织的内在社会机制和外部社会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并认为这一定义既体现了社会学研究企业的特殊视角,又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其学科特点、界定其学科内容和说明其学科历史。此文既论述了企业社会学与企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具有相同研究客体的学科的区别,又论述了企业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等具有相同学术视角的学科的区别。本文认为,企业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或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企业中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企业”;企业社会学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轨迹,即独立发展轨迹和混合发展轨迹,而中国企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应该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学是否存在“理论危机”? 社会学在其短短不足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至少已经过了三次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十九世纪,即社会学的草创时期,掀起这个高峰的一方是圣西门、孔德、穆勒、斯宾塞等英国和法国社会学的创始者,另一方是斯坦因、马克思等德国社会学的创始者。第二个高峰为1890年代至1920年代,即由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开创了社会学的繁荣时期的人们所兴起的,他  相似文献   

17.
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讨——与王宁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消费与认同》(王宁 ,2 0 0 1 ,以下简称《消费》)一文中 ,王宁老师对消费社会学的分析框架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对消费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做了简明扼要的回顾 ,指出当代西方的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形成了三个主要板块 ,第一板块的研究范式① 是消费的行为 ,第二板块的研究范式是消费的生产 ,第三板块的研究范式是消费的文化 ;认为 ,“消费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在这三个范式之间建立某种逻辑的、概念的联系” ,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目的在于推进“微观范式之间的联系 ,即‘消费的行为’与‘消费的文化’这两个研究范式的联系” ,“…  相似文献   

18.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互动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与功能学派、冲突学派相抗衡的三大理论流派之一。这一理论滥觞于美国早期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和实用主交哲学。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的乔治·米德教授则是这—理论的集大成者。当代社会学家布鲁默把芝加哥社会心理学发扬光大,使符号互动论成了当代社会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社  相似文献   

19.
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学对情感的研究中 ,许多社会学家将情感控制作为分析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社会行动或社会过程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并以此回答了“社会为什么是可能的”问题。挖掘和整理社会学家们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把它摆到社会学理论中的应有位置 ,有助于为我们研究社会学找到一条“被遗忘”的理论线索 ,并开拓新的社会学视域。在对情感控制的社会学研究中 ,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视角 :情感控制是否必要 ;情感控制是否可能 ;情感控制如何实现。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一、情感控制是否必要在情感控制是否必要的问题上 ,存在着情感控制与反情感控制两大对…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又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出版150周年。150年前,24岁的恩格斯借助调查、收集的资料,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得出了工人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及前途的结论。它是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劳动社会学的专著,并带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冲突思想的鲜明特征。 首先,虽然恩格斯未将这部著作视为劳动社会学专著,但这部著作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具有显著的社会学特征。恩格斯研究的是劳动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他考察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劳动现象,以及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的劳动者及劳资关系。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女工、童工、罢工、工资、工时、工会、工人运动、失业、教育、男女同工不同酬、就业与付酬上的种族歧视(对爱尔兰人)等问题都被纳入了他的视野,而这些问题恰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社会劳动领域不同层面的劳动现象及社会关系现象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