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永辉  刘春波 《现代交际》2014,(10):247-247
学风是学生群体长期养成的学习风气。学风作为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反映。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保证,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加强学风建设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所起的重大作用予以阐述,提出内涵发展学风建设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每个学习阶段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气,大学生阶段也不例外,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风气对整个学校的发展以及方向有着重要的显著意。大学生的学风的好坏直接说明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有没有取得成效。对于高校而言,除了注重大学生知识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关注也必不可少。目前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人才培养观念有偏差、确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落后的课程体系等问题是普遍的现象,为了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和学校的整体水平,需要对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进行完善和改革。  相似文献   

3.
学风建设作为一种隐性资产,既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再现,又是其综合实力和培养水平的衡量指标。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学校办学宗旨、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策性因素和关键性举措。作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主要围绕营建学风氛围、师德建设、建立机制、强化意识四个角度展开,希望为我国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祖国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过硬的高端人才的保证,也是体现高校办学理念、育人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建设体系,这也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文章对学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校学风建设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普通高校在声乐教学上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专业的音乐人才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重点,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且在现阶段,高校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和社会需求不符合,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在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上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本文介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阐释了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杜德新 《现代妇女》2014,(7):174-174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学风建设是高校的根基和灵魂,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本保证,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本文客观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加强学风建设,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性要素,是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教风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阵地,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要职能。优良的高校学风能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学生进入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从学生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及社会层面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为培育优良的高校学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近年来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不断凸显,甚至制约了高校人才的培养。龙岩学院某二级学院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调研,归纳了该学院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四个方面的不足。为此,该学院针对性开展了以"求学识、正学风、践真行"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活动,创建了"一个效应、两种模式、三项制度、四步措施"学风建设机制,并对目前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高聪颖  韩玉 《现代交际》2016,(4):174-175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宁波工程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3I特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从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方面逐步探索出构建良好学风的长效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风是大学的灵魂、气质和立校之本,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风格,创建优良学风是高校优化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高校需在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严格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服务、精品育人以及有效地利用教师资源,积极开拓学风建设的途径,加快学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覃坤 《职业》2016,(9):60-60
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对中职学校班级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于桂华 《职业时空》2008,4(7):158-158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风是治校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学生面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反映。优良的学风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规范约束作用,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风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性大事。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把学风建设作为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4.
石晓帆 《现代交际》2015,(2):122-123
优良的学风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吸收和凝聚广大优秀青年的重要阵地,其工作性质和职能都与高校学风建设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极为盛行,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尽快利用和占领这一平台,通过各种有特色的活动,积极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汤呈懿 《现代交际》2016,(4):172-173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学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一对一"帮扶形式由于更有针对性、易于被学生接受,广泛应用于高校学风建设活动中。但同时,这种形式也存在管理缺失、无法评价,学习效果提升缓慢等问题。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理念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管理精细化,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全面提升帮扶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学风建设,可以实现高校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统一。本文就如何在高校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点上认识学风和学风建设的规律,促进高校良好学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下,我国经济、科技发展都实现了质的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在提高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大学生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德育作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承载着新的工作任务。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发展伴随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改善、创新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社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然而高校学风却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我们需要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重振学风。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标识,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这是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对中国高校学风的认识,通过了解周围同学并结合自身分析其原因。对于寻求加强和改善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江枫 《公关世界》2024,(7):139-141
优良学风建设对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增强高等教育整体能力有着积极意义的影响。当前,中国民办高校学风面临着许多共性问题,学风建设十分必要、迫切。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中,要以提高学生思想自觉性、健全管理相关机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教育引导、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等主要路径、手段,增强教育效果,形成良好的学风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响应国家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政策,已经逐渐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体系作为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体系不仅是满足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逐渐面向大众化,各大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必须从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等出发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还可以通过企业、学校二者之间的合作,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从实际出发,构建应用型人才体系。本文从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