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世界经济长波运动所引致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推动了西方资本扩张方式的调整。西方科学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为这一调整过程编织了利益规则,以技术-经济范式演化为动力机制的国际分工体系则为实践该利益规则指明了行动方向。同时,科学范式和科学观的演变奠定了利益规则变迁的思想基础,资本扩张手段的演进则秩序化了其利益规则,产业与金融国际化则铺就了其实践路径,以保障西方资本利益按中心-外围秩序在全球进行梯度分布,维持和延续“不平等”交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理解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其一是"民族单义性"的范式危机,指出民族是多义的。近代有一个从民族国家思潮转变为"多民族共和"政体的过程,此乃当今中国国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其二是"民族问题化"的范式危机。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民族"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和文化单元,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无问题,民族文化无问题,问题在民族之外,这是理解"民族"的基本原则。其三是"去民族"的范式危机,重要的不是"去民族",而是要让民族"去问题",避免让民族成为冲突甚至战争的牺牲品。通过阐释民族研究的三个范式危机,在学理上澄清上述民族研究范式危机,思考对民族研究和民族实践的合适研究范式,为民族研究及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出基本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学的范式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学者在思考、研究、构建教育学问题时所遵循、秉持的基本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导引了他们研究教育学的路向、构建教育学的方式以及解决教育学问题的思维框架,进而形成中国教育学的类同研究传统 ,并规定着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建国以来我们经历了来自苏联和西方国家的范式熏陶,并一直受到"西方范式"和"苏联范式"的禁锢和困扰,长期没有形成属于自我独立的教育学范式.中国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范式危机,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学的健康发展.中国教育学范式的创建需从创建主体--教育学者和创建客体--"范式系统"入手.教育学范式的创建与构建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和中国教育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学追求数理逻辑模型的研究方法,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客观性与必然性的决定论思想,难以对社会的变革做出有效的解释。本文借鉴《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历史资本主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提出阶段性的资本表现形式的周期性转换与资本表象在多维空间尺度下的兼容性特征是认识整体经济运动过程的生命理性主义范式的基本视点,并对历史主义研究方法进行总结,认为应对历史特性、区域特性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20世纪以来,世界各种文化纷纷在中国亮相.中国文化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范式"中体西用"范式,"全盘西化"范式,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范式,"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政论"范式,"综合创新"范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呈现这种态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主导多元文化双向互动综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在城市和产业层面从"文化"到"创意"的范式转变,以及中国在几年时间内,从引入"创意产业"概念、产业实践到其成为国家的政策话语而具备"权威力量"的着陆.从研究内容、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可拓展的研究空间.介绍了国外对中国创意产业的不同研究视角.提出了在参照西方创意产业发展经验进行现代化的历程中,需要保持开放而理性的精神,从而探索出"有创意的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历史的宏观视角,论述了20世纪中国社会出现的四次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和文艺学发展的基本范式与走向,认为“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百家争鸣”是世纪之交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现代化截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形态的全新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在理论渊源上,西方现代化源于西方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历史脉络上,西方现代化是在对外侵略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进程中形成的;在价值追求上,西方现代化将资本视为核心,遵循生产力的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基于西方学界关于语言学的重新定义和以19世纪初期为西方语言学学科历史起点的断言,西方语言学发展表现出渐趋明显的科学倾向,这一倾向可解释为科学范式。西方语言学(史)中存在三种科学范式:"‘科学(的)’语言学"、"语言科学"以及"语言学中的科学主义",代表了西方语言学由于所及问题和研究途径的不同而形成的学术流派。三种科学范式由前向后发生过范式转换,基本上是沿着语言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与演进路径序次发生的,即"‘科学(的)’语言学"范式支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科学"范式贯穿结构语言学的演进历程,而"语言学中的科学主义"则凸显于生成语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准确把握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消解逆全球化思潮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对逆全球化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发现资本内生性矛盾必然产生逆全球化,而资本积累过度金融化则加速了逆全球化的生成,面对全球发展困境,逆全球化更是成为资本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性危机的工具。作为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时代化发展和全球化运用的中国方案,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对资本逻辑进行批判性扬弃,在价值基础、实践动力和范式转换等方面实现了对资本全球化的整体性超越,为破解资本全球治理困境、引领新型全球化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证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多元性、过程具有动态性,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需要依托不同的理论范式。西方的现代化实践证明,其理论范式在价值导向、前提假定、理论逻辑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而域观范式的现代化理论是以经济理性、制度文化和技术距离为底层逻辑,以要素禀赋、能力结构、产业基础、区位特征、市场状况和制度创新为域境条件。基于域观范式的现代化理论逻辑是对多元世界本体和异质性经济体价值认知的回归,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范式的超越。从域观范式现代化理论出发,经济理性、制度文化和技术距离从质性层面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个性,域境条件设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必然性。历史实践证明,基于域观范式的现代化理论不仅具有投射发展历程的现实解释力,更具有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未来实践的指导力。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新岭南文化、打造新岭南文化中心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举措。本文基于从"岭南文化"到"新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历史与现代的视角、岭南与内陆的视角、政治与社会的视角、中国与海外的视角四个方面阐述了岭南文化多元融合的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传统的苏联范式、主流的西方范式,还是试图把二者调和起来的折中范式,都不能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学范式.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根据科学性、适应性和综合性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广泛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努力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4.
运用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论思想,以“国家—高校—个体”三大实践主体的功能性需求的实现为分析框架发现: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层面是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点;在高校层面是作为建构学术话语能力和延揽商业利益的基本途径和功能导向;在个体层面则是深化跨文化理解和形塑个体全球胜任力的关键支撑。而面对全球化的新变局,西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将呈现出新样态,包括: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将被进一步“去中心化”,传统范式向多元范式进一步转换,由“中心—边缘”格局转向形成多中心格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出现了以经济衰落、人口流失和建筑空置为特点的城市收缩现象。这些工业城市的收缩既伴随着"去工业化"带来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又涉及到全球化、新自由主义背景下资本流动与工业生产格局的全球重构,是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托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基于"时间—空间"的双重维度,通过对传统工业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更为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传统工业城市收缩的根源与本质,力图丰富并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的指导力,并为我国传统工业地区当前所面临的收缩困境,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经济体的资本走出国门,世界开始转入多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走出去的中国资本与东道主的“外围国家”产生文化遭遇与互动,进而突显出新型的海外资本扩张模式,并重塑着全球商业制度和资本主义体系.文章基于对一家中资农业企业在坦桑尼亚的田野观察,从制度结构、动态关系及工作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作为混合文化载体的中方人员与当地员工产生文化会通融合的机制.最后还对话国际学术研究文献,超越“本土”与“西方”二元视野,就全球资本扩张中的文化会通融合以及中国海外资本扩张中的文化自觉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天"与"地"在中国和西方都与民族起源和创世神话紧密相连,作为一对基本的文化概念,二者拥有丰富且不同的文化内涵。近年,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以中英文互译为代表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基本文化概念的有效互译不仅增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理解,也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本文以中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为背景,对"天"与"地"在两种文化中的渊源、历史、定义、内涵以及宗教、哲学和文学三个方面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二者,讨论这些概念各自代表的社会与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以期为翻译的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共享经济在理论范式上给传统社会科学理论带来了结构性的冲击,相当程度上颠覆了"看不见的手""保卫社会""搭便车理论""大小政府"等西方经济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社会学理论的经典命题,需要从范式革命高度审视理论创新的迫切性。中国经济特别是互联网促动的共享经济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革命性创新,以共享契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与产业机构调整,将开辟社会文化体系建设与新型国家规制体系与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图景,并有助于发展中国主导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为构建中国主导的新世界体系与全球话语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代民国契约文书作为史料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对各个时期中国历史的书写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回顾其发展进程,发现有关学者多以其研究主题为类别,分类详细展示和说明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于背后理论范式的变迁虽有注意,但未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理论范式对于契约文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其对研究的基本关怀、研究主题、史料选择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时期契约文书范式的转换和更新也对于重构整体中国历史叙事有着重要贡献。本文以研究范式及其转换为视角,将近百年的清代民国契约文书研究历程划分为对于西方概念和理论的移植与调适、从中国自身语境出发讨论民间自生秩序与自发市场,以及新时期范式转换下的理论危机三个时期,从而尝试对其研究变迁进行体系结构的说明解释和理论层面的整体把握。近年来,历史理论和现实社会的变化使得契约文书研究在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范式转换下“失范”的困境,碎片化的倾向使得很多研究难以与学术界的基本议题进行对话,也难以深入理解和认知中国区域和整体社会。在目前契约文书搜集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其研究学术价值的增长离不开理论范式的指引。近年来,学界对于总体史和区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程中,在取得重大理论创新的同时也在人们的深层思想意识中积淀了预成论、决定论、历史目的论和历史经验论等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传统范式.历史地解读经典作家思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是基于现实物质实践基础的生成发展智慧,不是外在于现实历史进程的预成论思维;是"改变世界"的历史实践哲学,不是历史决定论;是"现实的个人"能动解放的理论,不是历史目的论;是历史本质论,不是历史经验论.确立正确的理解范式是把握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因此需要使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这是关涉马克思哲学能否有效走向当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