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西南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园内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本文据其特征提出了“灰色群体”的概念:初中生灰色群体内部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结构.上下层成员间形成依附一保护的社会交换关系:而群体内形成了相对于校园主流文化具有内容对立性和形式疏离性的灰色亚文化.在其影响下成员的行为一方面具有破坏性,对校园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自洽性,平行于校园环境而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且长期延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影响。本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进一步科学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叶青林 《职业》2017,(13):122-123
非正式群体是学校和班级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本文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班级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四方面入手,对技工院校中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在一个部门或者团体里一定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同样,大学班级作为一个团体,一定会有一个或者几个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这些非正式组织对班级日常管理有重要影响,班级辅导员如果没有重视这些组织的存在和作用将不利于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5.
青年非正式群体是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认同而自发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群体。它以感情为基础、以人际关系为纽带、以某种共同的利益、爱好或经历为媒介,是当前青年交往的特殊形式。对青年的社会化有广泛的影响。一个健康的非正式群体会有利于青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一个不健康的非正式群体则会抑制甚至破坏青年社会化的进行,正确认识健康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及加强对其他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调适对我们引导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潮汕地区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背景资料及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和论述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并提出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作为"95后"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他们个性独立、抗压能力弱、可塑性强,并在高校正式群体中形成多种多样的非正式群体。从高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教育者应该认识到"95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类型,做好管理工作,如利用核心人物、网络互动、从众心理、群体关系等,来完成管理与教育目标,提升"95后"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群体:一种是人们熟悉的正式群体。如年级、班集体等。另一种是现在有所争议的非正式群体。如:兴趣小组、自发协会、密友小团体、学生沙龙等。近年来,学生非正式群体活动在高校显著发展,使一些人感到忧虑和惊慌。为了正确认识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健全高校学生的群体生活,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化人才,有必要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一、概念与特点:非正式群体,顾名思意,它是正式群体之外的群体,又可称为非正式团体或组织。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首次提出。本世纪20年代,梅奥受聘于“西方电气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挑选了14名工人在单独的房间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并实行特殊的计件工资。但实验结果,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  相似文献   

9.
高校非正式组织青年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其特有的非组织性,深受学生群体的认可和追随,他们既是高校文化的传承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关注点和影响者,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高校非正式组织青年意见领袖形成成因,结合成长环境提出高校培养非正式组织青年意见领袖应从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化引导平台、丰富培养内容、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实施,对培养和造就高校非正式组织青年意见领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秀华  叶青林 《职业》2017,(29):29-31
技工院校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浙江建设技师学院"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加入"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及其开展活动的情况,并寻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交往.是大学生从中学生走向大学生这个质的变化的中介。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交往.构建了大学生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及个体对个体的文化认同平台。群体中的文化交流与认同,推动着群体同类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群体的文化规范体系,形成群体评价的文化价值标准,调节着群体成员的文化心理。因此,构建积极健康的同类文化意识,提高群体及成员间的文化认同,寻求共识,建立起相容的文化规范,推动群体自尊心的形成,从而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青年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行为规范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正式青年组织的目标达成会产生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更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因此,研究青年组织绝不能忽视对非正式青年组织的研究。从我国非正式青年组织的特征看,研究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必要性和难度,甚至超过对正式青年组织的研究。一、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出现及其特征非正式组织的出现,虽然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的各种文人书社、行帮组织和会道门组织,而非正式青年组织如同正式青年组织一样,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以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引导青年群体现已成为广大青年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签于此,分析青年群体的成因,功能及对青年个人的影响就成为做好青年工作的前提,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散见在不少报刊杂志上,笔者拟对那些文章尚未涉及或语焉未详的问题做些分析,供商榷。一、青年小群体的概念及划分标准群体不同于个体的简单组合,群体应是一个整体,它的组成是建立在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有特定的群体目标,规范、内聚力等。因此,群体具有特定的含义。现代组织行为学认为: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由领导机构所认可,其成员有固定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行为准则,如团支部,学生会,工厂的车间等。与此相反,带自发性,偶然性,未经社会认可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就是非正式群体,如高  相似文献   

14.
有效管理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从而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活力并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涛 《职业》2014,(29):42-42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班集体的建设既有利也有弊。本文提出,从利的方面看,能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满足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增进班集体的团结等。弊的方面主要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强,是非辨别力较差,易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正确区分其性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采取不同的策略。热情接纳积极型的,耐心改造消极型使之向积极型转化,断然消除各种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协调好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把非正式群体引入正确轨道,把班集体建设好。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班级中,每个成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群体。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舆论、压力、规范、凝聚力,也会产生从众、感染、暗示、竞争与使用等相互作用,这些都是学校班级的群体动力。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指出,群...  相似文献   

17.
"养成系"偶像是一种新型偶像类型,对新生代"养成系"偶像及青年粉丝群体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探寻"养成系"偶像粉丝从趣缘群体向非正式组织蜕变的过程.青年粉丝群体在为"养成系"偶像应援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当代青年行动的高效率与高组织性,是他们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对文化工业的反抗,他们热情投身于网络文化空间,参与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团队成就感,他们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体验到全然不同于现实的文化娱乐生活.这是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粉丝行为研究青年群体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助于大众对当代青年有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美君 《现代交际》2011,(4):202-202
校园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群体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相互进行着交流和交往活动,处理好这三种人际关系,不仅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更会激发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创造力。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心理相容;同学间真诚友爱、宽容信任、互帮互助;教师间坦诚和善、支持配合、团结协作,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更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风险社会视域下“校园贷”问题的生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贷"是一个横跨"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跨界性"问题,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有效地贯通网上、网下两个空间的情境性区隔,是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解读的理想选择。它的异变主要涉及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发展及大学生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现实动因,网络技术的风险特征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潜在根源,大学生群体消费欲望强而财商低的结构特点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重要因素。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关键在于建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体自省的风险应对共同体,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对个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有大学生的心理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大学生并不满足于相互间对正式群体目标、规范的认同,而希望在个人独特的志趣、需求、态度上与他人有更多的默契、理解,在情感上更为融洽,从而自发地结成非正式群体。他们为了适应今天就业形势的需要,必须更广阔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多地掌握其它技能。于是他们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加其它非正式群体,以促进自己多方面的发展。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挑战,为了求得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