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程设计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研究无论对课程改革还是课程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最近20年来,我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对这一时期课程设计研究进行必要的梳理与反思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未来研究走向进行恰当的预测将为我们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美日同盟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文章拟从美日同盟关系的发展历程、美日同盟关系面临的新世纪战略调整研究出发,从而推断美日同盟关系未来的走向,为中国处理与两国的外交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邱家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8-3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历程,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确立。目前,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呈现出新的走势。 相似文献
4.
胡景乾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65-69
中国“新大学”,特指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以来,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进程中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中国“新大学”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以“城市大学”为其先声;发展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以90年代中期以来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为其圭臬。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中国“新大学”的未来将呈现出致力于内涵提升、构建区域性合作联盟、校地互动合作、建设应用型品牌大学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7-23
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及快速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海外代购渠道。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在借鉴前人量表的基础上,设计相关问卷,研究消费者跨境电商平台感知对海外代购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对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正向作用于感知有用,感知风险对态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此外,态度行为的一致性检验成立,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由此认为,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跨境电商平台规范有效发展,跨境电商平台也应从网站信息质量、产品体系、消费安全、技术创新等方面来提升消费者对其价值的感知,促进消费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孟祥武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2-104
梳理了中国当代文学未来的走向,即由单一政治型向多样社会型转变,由繁杂的大分化转向逐渐的小聚合,由形式的现代化转向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境教育与跨境民族教育越来越普遍,国家间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得到加强,但跨境教育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随着跨境教育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出现了跨境教育、跨境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民族教育等概念上的混用。在扩大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中,厘清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的性质及其对象,对扩大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推进云南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我国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体育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正走向发展的轨道。但是,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无论在认识方面还是在发展方向方面都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经济学的观点,遵循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分析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探讨体育产业未来走向,这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奉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8(6):11-19
农村“空心化”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乡关系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和路径依赖。在城乡关系下由于社会背景和主控驱动因素不同,农村“空心化”的发展经历了出现阶段、凸显阶段、加剧阶段以及缓和回落阶段四个不同时期,并体现出以下价值逻辑:城乡生计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主要内部驱动力,政策是重要外部推动力,各子系统彰显传导性。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将实现超越,得以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降,"主流文学"、"精英文学"和"世俗文学"文坛三足鼎立之势持续了很有一段时间,但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学进入消费时代;新的数字媒介带来的"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打乱了文坛的格局,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新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终结"论成为了近几年文坛争论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以王安忆为个案对当代文学的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蒋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2-89
性别红利是国际上在企业管理和性别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兴概念,意指女性充分参与经济活动能够显著拉动经济增长,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稳定收益。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女性盈利能力与消费能力的论证,充分说明了性别红利在今时经济体系中的价值。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仍然存在着诸多阻碍性别红利产生的现实困境。必须广泛建立性别均衡化的企业生态系统和国家、组织管理系统、推进投资女性战略及充分利用性别红利,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的繁荣,推动国家的健康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科学问题的哲学研究属于科学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把问题视为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传统的科学哲学不太重视关于科学问题本身的研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科学哲学对“问题”避而不谈,相反,在一些著名科学哲学家的理论论述中,常常牵涉对问题的讨论.杜威、波普尔、劳丹、库恩、拉卡托斯等哲学家关于“问题”的论述散见于其著作中,国内学者对“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形成一些特色.对“问题”理论进行梳理和述评,展望未来的“问题”理论研究走向,对探索科学哲学理论的新发展,促进“问题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红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3-126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认可和重视。文章梳理了我国20世纪美育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并针对其中存在的美育研究的理想色彩与教育、心理研究的片面性以及美学界与教育学界、心理学界缺乏共识等问题,提出未来美育研究需关注或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开放体系,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时代根据。我国当代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生长点和时代契机,从而内在地规定了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创新发展必然呈现出具体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强烈的实践性和现实价值取向、交流互补的高度综合性和浓郁的中国化民族风格等基本趋势与特征。我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发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郑荣双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36-40
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历史悠久且遗产丰富,涉及了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等领域。现代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人格和教育心理学方面。整个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发展不平衡,并且面临建制不完善、缺乏原创性、本土化程度不高和学术交流不畅、学术期刊生存期短等问题。阿拉伯国家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是立足于阿拉伯民族文化,提高本土化程度,为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张立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6)
本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与西方哲学接轨 ,以解决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因此 ,百年中国哲学是在以西方哲学为价值标准和取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 ,其中也包括中国哲学的自我定位、自我反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迈向 2 1世纪 ,中国哲学既要超越国界 ,走向世界 ,又要凸显中国哲学的民族特色 ,创建中国哲学的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南极条约》有效维护了南极洲的和平,促进了国际南极科学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有争议问题的“南极模式”。但近年来现有的“南极秩序”正在面l艋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南极条约》的未来走向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存在三种未来走向:《南极条约》解体、南极“联合国化”而变为人类共同财产以及《南极条约》继续存在。由于《南极条约》高举和平与科学的旗帜,以及南极条约协商国家的强大政治经济实力,在可预见的未来,现行的《南极条约》仍是规划南极事务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吕桂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9-83
冷战后,美国企图借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之“风”,以台制华,遏制中国。为此,美国逐步调整其对华和对台政策,在调整过程中,美国对华对台政策的两重性更加明显。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加强以及国际地位的上升,美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中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态度,寻求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另一方面,为了防范与遏制中国,又以多种方式加强和提升美台关系,由原来偏重中国大陆的“倾斜性双轨政策”转向对大陆和台湾“相对平衡的双轨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