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环境美学的角度来看,森林是典型的环境类型之一,是对自然进行审美体验的很好的原型和例子。森林具有明显的时间感和永恒性特征,带给人一种原始的神秘气息。虽然仅凭色彩和形式就可以欣赏森林,但只有通过科学达到由科学丰富化了的更深的审美体验时,森林才得到了恰当的认识。在科学知识之外,森林的审美体验需要主体的参与和全身心的介入。在森林中,人们更容易体验到崇高感,这种崇高感是与斗争相伴而生的生命之美。森林会诱使人们超越人类世界而体验到一个全方位的、包容性的领域,体验到终极的存在。与森林的审美体验相伴的还有一种类似宗教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反映论和再现说不是文艺研究的惟一方法 ,也不足以揭示艺术本质的全貌。艺术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物态化形式 ,研究审美体验是揭示艺术本质的重要途径 ;审美体验与人的生命存在直接相关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是对导致人和社会异化的现代工具理性的一种反拨 ;现代主义艺术重在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 ,深入研究审美体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审美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反映论和再现说不是文艺研究的惟一方法,也不足以揭示艺术本质的全貌.艺术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物态化形式,研究审美体验是揭示艺术本质的重要途径;审美体验与人的生命存在直接相关,现代主义艺术重在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深入研究审美体验是对导致人的社会异化的现代工具理性的一种反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4.
审美体验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 ,层次越高 ,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 ,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相同处都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和终极关怀;具有非功利性;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带有神秘感;具有超越性.两者的差异宗教体验是消极的,审美体验则是积极的;宗教体验以知识性信仰为基础,审美体验则是对客体的直接和直觉的领悟;宗教体验不自由,审美体验却是完全自由的;宗教体验缺乏个性,审美体验带有明显的个体特性;宗教体验较之审美体验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来自宗教与艺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前苏联著名学者乌格里诺维奇曾明确地指出:“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头绪纷纭,错综复杂,至今研究还很不够。在苏联文献中,对艺术和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作理论总结的专著寥寥无几。”①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与宗教的交叉...  相似文献   

8.
“乐(lè)”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重要的理论范畴。其美学意蕴有三:是审美过程中主体的审美愉悦感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国古代以诗、乐(yuè)、舞为代表的艺术创造或审美活动所引发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的重要理论提摄;是审美体验活动之高级阶段审美主体的超越性精神体验的表征。“乐(lè)”作为审美体验,贯穿于审美体验活动的全过程中,并呈现为“即身”之乐、“会心”之乐、“神游”之乐三个依次递进的不同体验层次。就其审美体验中所蕴含的超越性而言,“乐”又主要呈现为以“和”为旨归的儒家之“乐”境界、以“妙”为旨归的道家之“乐”境界和以“圆”为旨归的禅宗之“乐”境界。“乐”比“美感”更适用于描述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活动的层次性、超越性以及对审美境界的不懈追求,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与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10.
自然事物有价值意义,自然价值不仅是“为人”的价值,更在于“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态审美促生生命的价值,自然价值对生态审美价值生成的意义有三:天然存在的自然事物的价值;以自然事物为参照而生成的人工自然价值;由“法自然”的本体论推演出来的“无为自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中,体验经济倡导把经营生产看作是舞台与剧场,生产出惊险性、娱乐性、奇异性以及感性化特点的产品与活动。这种体验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问题是:日常实际需要与形式感受之间的分离,使人成为追求虚幻感性体验的漂浮存在;影像生产对技术的严重依赖,人有被技术奴役的危险;意识形态“物质化”倾向使审美抵制成为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自然审美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生态化的统一。自然审美在对人与自然共在关系的确证中,表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的美的自由契合。生态审美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体验的依存、互渗和参与。生态自然审美是以自然审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活动,它更趋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关系,并表现人与自然间的天然醇化,用以启示生命的生态化存在。当自然审美和生态审美被艺术性地转换后,它们同时也就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成为艺术生态自然审美。  相似文献   

13.
审美体验是贯穿于作家题材选择,作品创作以及读者接受的重要命脉。它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与艺术活动有着同构的关系。直觉是建立在感性与理性之上又超越一般感性和理性的内心直观方法,是一种不经过逻辑分析而直接洞察事物本质的过程,它渗透在审美体验之中,使主客体在同构的基础上达到共融。  相似文献   

14.
审美体验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具有超越时空、超越现实的特性。艺术乃是通过有限的事物显现无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是有限的,对无限境界的追求,只有在审美体验中才可获得。审美体验是艺术之源,没有审美体验,艺术便失去了生命。艺术作品就是在创作者和鉴赏者的体验中构造自身的。  相似文献   

15.
体验设计是一门融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设计理应为用户提供合宜的体验已成为学界广泛的共识。然而,基于移情学的用户体验的设计在我国则鲜为人见。其实,体验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愉悦的体验甚至高峰体验正是审美中移情作用的结果。审美移情为体验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即移情设计,也对创造愉悦的用户体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运用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流行音乐放在音乐与人和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中、放在不同形式音乐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其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在这一论述过程中,涉及到中国流行音乐的音乐主张、美学品质、艺术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对中国流行音乐有更为全面、更为本质的认识,以凸显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中国流行音乐及中国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然审美与环境审美似乎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偏于建造人类自身内在精神--心灵家园,后者偏于建造人类外在生存家园.人与生态环境是互为创造与权利共存的关系,这成为审美的前提.生态环境具有"天然的和人为的" 两重化,即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自然生态环境.人工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为了自己生存繁衍和发展而创生出的,是人化的自然环境.文章据此而讨论了表征天地人生态合一性的宏观文艺视野,以及表征艺术个体生命体验活动生态关系的微观文艺视野与环境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它更是一种文化转换模式。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归依,主要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的同化。翻译理论应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且,由于翻译的跨学科性质,我们从包括审美体验在内的美学命题去探讨翻译,无疑有益于加深和拓宽翻译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对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进行了阐释,指出高峰体验理论美学化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