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赋能辅助技术服务,相比于传统辅助技术服务,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高效精准、服务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本文提出我国"互联网+辅助技术服务"发展演进的三个阶段:计算机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新信息技术时代,并比较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应用技术、应用场景和驱动方式,提出政府应积极引导,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辅助技术服务生态系统,实现辅助技术服务全路径模式和辅助技术服务领域垂直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指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更强调互联网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同样有也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带来的改变。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互联网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被网络和现代化移动设备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使大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现状入手,从多个角度阐释移动化英语资源的特点及其优势,探索出"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移动化教学模式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微积分课程教学中,怎样结合互联网移动技术,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以互联网移动技术辅助微积分教学需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教与学动态化,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BlockChain)作为当今最火热的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今已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将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版权管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移动端音乐App,则更有可能和这个领域的法律规则,技术规则、商业规则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因此,我们的初创公司——Digital BlockChain King(DBK),作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初创数字音乐应用服务提供商,提出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技术加速了信息传播,缩短了世界的距离。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与蔓延,也为期刊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从读者群体来说,还是基于期刊本身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期刊传播的融合应用都将是一个伟大的变革举措,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使读者从期刊中获得相关信息的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完成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期刊传播的融合应用这一伟大设想,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未来期刊传播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词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智能手机,正在逐渐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必需品。当我们使用手机的时间从"碎片化"变为"长时间"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疑会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我们的学习行为产生一些影响,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非常多。本文对移动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和心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今,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悄然改变。传统的知识、信息、文化传播途径受到冲击。传统图书馆如何与互联科技结合,冲破空间、时间、媒体的束缚,焕发新的生命力,是现今中国图书馆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中外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对比二者在服务的提供方式和内容上的差距,并结合当今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探索中国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浅谈物联网     
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相似文献   

9.
许立忠 《职业》2017,(11):110-111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延伸,多样化教学融合也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本文从移动互联技术融合HTML5技术出发,从概念引入、技术层面、教学内容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实践性研究,移动互联技术融合HTML5技术具有改进日常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法、教学媒体使用及作业反馈形式,实现课件移动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效果反馈及时化的特点,让教学更具有智能化的特征.同时,将师生通过网络平台互联,达到在线自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丽萍 《公关世界》2022,(20):136-137
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迅速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应用也为各行各业的快速进步提供了充足动力。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与形式也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得到了创新,大学生们逐步采用了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更好的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碎片化学习。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普及,移动电子商务成为更多人选择的商务方式。本文探讨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发现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人才培养方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交流阵地,它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社交呈现圈子化特征,社会情绪处于纠结状态,社交心理上"技术依赖"取代了"情感依赖",更容易形成意识形态的链条。在移动社交网络平台下,要从媒介技术层面、文化心理层面、人际交往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加强对大学生正能量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移动图书馆是互联网与计算机发展的产物,其诞生与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本文简述了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并且详细指出当今我国移动图书馆有哪些特点,重点探讨了移动图书馆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的移动图书馆建设能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便捷,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传统旅游业带来的巨大改变与目共睹,但现今的电子移动网络时代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发展结合移动网络以其独特的方便性、高科技性,不断受到广大旅游业客户、旅游景点以及旅游业企业的钟情,如我国3G、4G移动网络速率的不断提升更加方便了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参与到旅游中,这也使得"智慧旅游"应运而生,被广泛认同。本文阐述了电子移动网络时代在旅游业中的巨大价值,分析了大数据及其挖掘在"智慧旅游"中的必要性,总结出了电子移动网络、大数据及其挖掘相结合发展"智慧旅游",为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李莹  赵宏  杨运高 《职业》2011,(14):112-1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传感器网络扩展和延伸形成了新一代的网络技术——物联网。物联网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被称为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之首。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必将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传播优质的信息资源,克服融合理念缺失、创新思维不够、传播队伍式微等瓶颈,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必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起点,建立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iPhone普及化,Android街机化,移动互联网的火热是每个人不能回避的话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的APP软件,随时可下载应用。谁抢占了这个领域的先机,就占尽了商机。于是,开发者、互联网公司争相涉足手机App研发。酒店,这个日常消费领域更是成为众人眼中的"唐僧肉"。据悉,正在兴起的酒店APP给旅游者们提供了一个省事省力省钱的好工具。业内人士分析,酒店APP市场前景广阔,PC端的在线旅游网站,无论大小,还都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便捷的酒店APP对于爱好旅游的人来说,"走到哪里就睡到哪里"是最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几部主要的互联网法律开始集中修订,但我们可以看到其思路仍然停留在原子时代,或者个人电脑时代。技术的更新十分迅速,立法者需要及时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下一个10年应当考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诸多法律挑战了。  相似文献   

19.
马鸿雁 《现代妇女》2014,(10):155-156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IOS和android的智能化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针对这样的背景,探讨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移动校园和移动社区等方面的应用,提出建设移动应用需要首先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运维系统和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创业是很多创业者的选择,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互联网上一夜暴富,但是互联网创业也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否则很难创业成功. "飞天猪"的五个生存法则 什么都抵挡不了创业者的脚步.虽然我们可以看见传统互联网企业的身影,但我们同样能看到许多热情的创业者奔走在这条路上.毕竟,在尚未有太多大的品牌坐稳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下,谁都会有机会.对创业中的"飞天猪"来说,掌握生存法则倍显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