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网络词汇不仅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快速走红,并且进入到人们现实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们的身影进入各种报刊,如"给力""屌丝""元芳"等词甚至登入《人民日报》。本文则选取其中"屌丝""学渣""凤凰男"这三个词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了解其产生、发展、词义的演变,并据此进行社会调查,窥探这些词汇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新娟 《职业》2012,(21):17
一、正确认识技工学校班主任的角色现代教育意义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是"学科专家""组织者""管理者""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都对技校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面向未来,教育者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培养人才要着眼于社会未来以及个体发展的要求,这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使他们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从而培养能适应变化、有自主能力、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二、采用适当威严的教育教学方法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  相似文献   

3.
但凡涉猎艺术史均无法回避一个问题的客观存在,为何提及"传统"能让人联想到"繁""杂""多""艳"诸类关键词,而"现代"则是与"简""约""高效"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不同时代的艺术因何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其根源为何、有无内在联系等问题颇具探讨价值,尤其是"古代的繁"与"现代的简"两者是否具有内在关联。以传统审美观中的"华贵""繁复"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简约"为探讨对象,特撰文对这两种不同审美观念的潜在逻辑性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庄子》一书所要解决问题的根源乃是在于伴随着个体差异出现而出现的"成心",也即是非之心。以现代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价值判断取向的问题。作为个体陷入这种判断相对化的困境之后,将无法认识真正的作为真理"道",从而丧失其意义,成为"物物而物"的存在。而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庄子》要做的任务之一是彻底消解内在的价值判断,而《庄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即是针对内在的"坐忘""心斋"。接下来将可以看到《庄子》如何通过这种方法对人的内在进行消解,超越内在知识对人心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任何极端主义行动最终都要依靠个体完成,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文本概念、法律制度、宏观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视角研究伊斯兰极端主义,而较少关注个体投身其中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个体社会心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世界观的异化""存在感的缺失""极端思想的鼓动""极端组织的改造"四个要素在促使个体完成激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四个要素的基本内容、具体作用、彼此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重要性上的差异,以期为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如今网络的普及,人们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情形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传统隐私保护方式已经远远不足以保护现今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形,比如网络个人数据泄露、各种不雅"门"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利益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并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相比之下,我国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却几乎为空白,这使得许多侵犯网络环境下隐私的行为都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因此,对我国网络隐私的保护进行研究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正继"博客""播客""闪客"等曾经的新潮名词渐渐褪去色彩之后,新兴名词"切客"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与日益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息息相关的"切客"一族,不断用手机记录着自己的足迹和分享彼此的心得。  相似文献   

8.
以某种"丧失"作为故事开端,吉本芭娜娜笔下的人物开始了一段段"自我治愈"的历程。在传统与现代的不断审视中,芭娜娜逐渐完成了重构"自我",这个过程中,芭娜娜的文学不仅仅反映了个体的"自我"境遇,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的现实状况,所以也是整个日本社会的精神寓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批判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全面的发展",乃至最后进入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进入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样要求我们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十九大报告中就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相应的战略安排。本文先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视域为着力点,进而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并根据我国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与路径,并尝试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探索出较为可行的现代性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伴侣(A版)》2008,(8):49-49
正每个人都会突然面临人生的不幸,那时总会觉得留下了很多遗憾。"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如何如何……"我们对自己说,"等到我买房子以后……""等我最小的孩子结婚之后……""等我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等到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平成夫妇茶碗》《媳妇的烦恼》《东京爱情故事》《不结婚》日剧中体现的日本女性婚姻观,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战后至今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战后至今,日本传统的婚姻观逐渐瓦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向自由恋爱、晚婚、不结婚方向发展。同时,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社会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后,日本女性的婚姻观有所转变。文章对"东日本大震灾"之后日本女性的变化进行合理预测: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的观念将有所动摇,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12.
清早 《现代交际》2008,(10):28-28
西方社会是一个注重个体的社会,这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和自由度。"个人利益不可侵犯"的社会准则让人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喜好热闹和群体行动的中国人来说,这叫做"人情冷漠"和"自私"。但对加拿大人来说这种独立空间和自由度是他们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黄家垒 《职业》2016,(34):123-124
现代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普及范围较广、影响最深刻的运动项目,有人称它为"世界第一运动""运动之主",深受人们喜爱.随着职业联赛、校园联赛、社会业余联赛的快速发展,足球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现代技术迅猛的发展,电子银行越来越成为银行业务开拓发展的重要渠道来源。鉴于我国现行电子银行监管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电子银行监管应当遵循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将机构型监管体制加以转变,将电子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加以完善、重视强制信息披露监管、风险性监管及对客户隐私保护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马力 《现代交际》2011,(1):33-34
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尔虞我诈、权钱交易、唯利是图等等不良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现代商业交易中的各个领域,现代商业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当越来越多的伪劣产品电视广告进入人们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伪劣药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知名品牌奶粉被查出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当越来越多的商业欺诈开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时,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正在遭遇越来越严重的诚信危机;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谨慎,提防上当受骗,就连有时接个陌生电话也要想一想,这是不是骗子打的。诚信危机,已经向我们越走越近。商业道德的缺失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重构现代商业道德体系迫在眉睫。构建中国商业伦理道德体系目的就是在商业领域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和谐发展的要义,以人文本。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青年的生活价值观呈现整合和分化并存的趋势。一方面,不同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与"60后""70后""80后"相比,"90后"更崇尚简单和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注重个人发展,淡化权威,体现出后现代的价值取向,同时,"90后"更注重家庭、工作和科技发展,表现出现代的价值取向,"90后"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同步发展。另一方面,阶层之间的分化非常明显,不同阶层的人在对待生活方式的选择、追求个人发展以及工作和科技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90后"价值观特征的形成与当前中国的宏观社会环境密切相关。"90后"一代的生活价值取向既区别于日本的"低欲望",也区别于"小确幸",是一种具有发展取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基于"外在性安全"的思路来认识和防范大学生网络诈骗,即网络诈骗总是由网络自身这一外部物质性存在而引起的安全问题,网络诈骗的防范就要解决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其现实防范中由于"人的缺场"而造成"人与物互动中的狭隘性防范""技术防范的悖论""熟人陷阱的再造"等问题揭示出"外在性安全"防范的局限性。事实上,大学生个体观念的安全与否,即其观念能否揭示社会生活规则、引导其顺应生活法则也会影响到其生存安全,观念安全是大学生生存安全的前提。现实来看,网络诈骗这类网络安全就折射出大学生观念安全的隐忧,即蒙昧和未经批判的观念、以非正当信念为基础的错误观念。于此,大学生网络诈骗的防范不能忽视"观念安全"这一重要的安全范式。  相似文献   

18.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这首《断章》,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当今城市里布满各种摄像、摄影镜头的现状。在社会生活日益公众化,隐私却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人们对各种有意无意、有益或无益的城市监控,应该怀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手机依赖症""微信依赖症"逐渐形成。在这一依赖社交APP生活现状的背后,又会出现另一种新的自我感触——微信孤独感。随着微信孤独感的蔓延,社会个体轻则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重则产生人格分裂、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积极主动地打开心扉,倾听自己的诉求以及大量阅读都是社会个体正视纷繁复杂的微信朋友圈,合理解决自身孤独感,正确对待现实朋友圈,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0.
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与机构,既是记忆的载体,又是建构记忆的主体。它承担了记录、书写与重构等多重使命,帮助社会个体与群体进行回忆。从这一视角出发,采用影视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叙事、话语、记忆等相关理论,对凤凰卫视中文台自2005年以来的"知青"主题纪录片的"记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发现,媒体通过个体的记忆叙事来建构知青的社会记忆,并由此形成媒介记忆框架。在这一记忆框架中,"还原事件""反思事件"及"青春无悔"构成了最重要的记忆主题。在知青个体记忆叙事层面,知青通过回忆和叙事,将"上山下乡"运动及卷入其中的各种权力要素建构为一场特殊的青春场域,在这一由记忆所建构的场域中,宏观的国家权力、中观的国家权力弥散形式及微观的网状权力共同作用并形塑着知青的青春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