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指出,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PPP项目合同在签订时很难涵盖项目建设与运营期内的所有问题.因此,合同变更就成为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认定PPP项目合同为民事合同的前提下,可以依据我国《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合同变更制度的规定及相关理论,从协议变更(再谈判)和法定原因变更两个途径解决PPP项目合同变更的问题,这是PPP项目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对于公平保护各方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5,(5):105-109
土地一级开发整治引入PPP模式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充分调动、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三是有效避免土地整治项目决策的随意性,降低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四是注重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可能出现的无效投资和资源浪费。为了规范有效推动土地一级开发整治PPP项目,应当从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尽快消除PPP模式观念认识上的误区;尽快研究制定中国版的PPP基本法和一系列的操作制度与实施细则;政府和社会资本应当在组织协调管理上有所转变和提高;严格规范约束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行为,提高合同履约能力;把握"明确方式程序,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平交易、诚实守信"原则;设立政府监管机构,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推进土地一级开发整治PPP模式,还需要考虑以下这几个问题:一是防止和避免PPP模式的一哄而上、恶性竞争;二是解决管理资源不足和专业型人才稀缺;三是解决法规冲突、文件"打架"的缺陷;四是摆正政府和企业在公私合营中的位置;五是提高地方政府的合同履约能力。  相似文献   

3.
PPP项目的再谈判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谈判是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再谈判的高发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管理效率的降低。因此,研究再谈判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再谈判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PPP项目的经营绩效。近30年,拉美国家PPP项目再谈判的众多案例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从PPP项目国际经验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找出了PPP项目再谈判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PPP立法、改进合同设计、规范竞争性招标、加强监管以及明确相应惩罚制度等应对措施,为我国公私双方PPP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PPP项目投资方出资视角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权益资本结构问题,梳理PPP项目影响因素,根据参与方不同动因,在考量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投资准公共产品PPP项目回报要求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场化准量模型得到项目最优权益资本结构,分析社会资本方的生产效率、项目负债结构变化带来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市场化准量模型对测算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最优权益资本结构有效;经过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博弈,存在一个最优的市场化准量,使得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政府方能够给予的收益率和社会资本方要求的报酬率达到均衡状态;社会资本方的生产效率能够有效提升市场化准量,项目负债比例适度增加,社会资本方能够呈现更多出资意愿。为提高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应尽可能因项目而施策,科学判断项目权益资本结构,注重项目经营效率提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作用,通过良性循环缓解政府投资压力。  相似文献   

5.
缔约上过失责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上过失责任制度是在传统契约法和侵权法的缝隙中萌芽、生长的。该理论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传统契约法和侵权法不能有效解决的先合同信赖利益保护的难题。自德国法学家耶林首先提出缔约上过失责任理论以来,缔约上过失责任逐渐为世界许多国家立法、司法判例学说所承认、采纳。历经100余年,缔约上过失责任从最初仅适用于合同不成立发展到适用于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以及合同有效成立等情形。  相似文献   

6.
关于PPP协议的法律性质,当前学界主要有行政合同、民事合同和混合性质合同之争.对于PPP协议法律性质的讨论应该按照PPP协议法律文本体系的分类分别予以认定.在2015年5月1日新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将政府特许经营权协议定性为行政合同的情形下,应避免以特许经营权协议代替PPP协议,应该将PPP协议认定为兼具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属性的混合性质合同.PPP协议法律性质的认定对于当事人法律救济途径的选择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最具创造性的任务之一。风险管理应结合项目策划一并进行 ,策划离不开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为策划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管理是项目策划的基本内容。通过案例说明从项目开始实施到项目采购、设计和施工等所有环节 ,都涉及开发合同策略 ,以确定风险水平及风险控制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PPP项目融资模式是在BO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克服了传统融资模式的缺陷,在政府角色、组织运作和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促使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中得以迅速应用。同时现阶段该融资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组织过于庞杂、协调难度大,私人企业投机行为难以有效约束,政府职能定位和履行等。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克服不足以使PPP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下PPP项目存在前期持续时间普遍较长、运作不规范、危机频发的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危机并采取措施化解、减少冲突是PPP项目治理的关键。探究国内PPP项目危机发生条件和政策治理作用,能够为进一步规范国内PPP项目前期运作、解决项目危机、提高项目绩效提供有效的治理路径。建立前期交易成本、制度治理与PPP项目危机的关系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前期交易成本对PPP项目危机有正向影响作用,制度治理在前期交易成本与项目危机关系中起到负向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交易成本应作为PPP项目前期重要的风险关注点,制度治理应作为规制PPP项目前期运作的治理着力点,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危机治理作用,以推动PPP项目绩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PPP模式被广泛推广,PPP项目合同争议和PPP立法滞后的矛盾逐步放大,政府在争议救济手段上的优势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本文从现阶段PPP项目合同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法律冲突、法律衔接以及社会资本在整个合同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几个方面论述了制约PPP发展的多种因素,提出了PPP立法需求的迫切性,以期推动PPP单一立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考察长期关系型契约对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在存在自利性投资情况下,PPP项目能否实现合作剩余有赖于剩余索取权的有效安排.在PPP项目收益原则下,部分剩余索取权会虚置,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原则产生矛盾.我国PPP项目普遍设置最高收益,可能扭曲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机制,导致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无法完全实现,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不能达到最优配置.通过引入公共产品消费者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既可以实现PPP模式的公共性目标,又可以解决部分索取权虚置问题.PPP项目收益控制和价格调节与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相结合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与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作风险管理应该成为保险公司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但是,经营主体自身潜在的道德风险常常导致习惯性的风险行为,加之当前整个行业都在急功近利地对市场进行破坏性开采,缺少对行业风险环境的培育,造成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不强,忽视隐性风险和外生风险管理,动态的过程管控不力,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等.因此,保险公司应健全承保理赔机制、加强动态财务管控、强化信息技术管理、实行风险管控跟踪监督、科学配置监管资源以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契约精神、合作共赢理念指引下的新时期PPP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结合各方优势,并且能够实现市场机制下的资源最优配置。尽管PPP合同为双方分配风险和责任提供了基础法律架构,但未能有效实现风险转移,甚至可能出现风险回转。政府角色错位、风险理解偏差、缺乏合同治理机制及法律救济途径是阻碍我国PPP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完善PPP合同治理规范,并以法律强制性规范形式确定合同部分基本条款及救济程序,继而保障合同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合作模式,是推进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在责任实现视域下,PPP项目存在责任划分不清晰、实施不到位、追究不严格等诸多责任问题.结合中国PPP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城市垃圾焚烧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例,通过调研和访谈,在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五个阶段,对城市垃圾焚烧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责任展开分析,旨在唤醒责任意识,构建和完善责任机制,明晰多元主体如何明确划分责任、忠实履行责任和严格追究责任,为PPP项目实践中的责任问题提供建议和参考方向,促进和保障PPP项目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5.
PPP模式为政府满足公众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提供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即引入社会资本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以更为商业化运作模式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然而,并非所有基础设施项目都可以采用PPP模式,PPP模式的确定需要以实现物有所值为目标。物有所值(VfM)评价便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途径和方法。以英国VfM评价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一方面从可行性、有益性和可实现性三个维度,构建VfM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着眼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将PSC指标分解为原始PSC值、竞争中立调整、转移风险和自留风险四部分。经实证分析可知,VfM值为28.02%,大于国际10%的标准,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估PPP项目物有所值的实现情况,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和PPP从业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PPP模式为公共服务提供准公共物品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在模式构建中包含多个主体、多个合同以及多重法律关系。探讨合同性质,明确法律关系可以使PPP内部结构更加清晰,有助于确定权利义务的分配和责任的承担。此外,PPP是专为完成公益性项目所设计的结构,因此,"公益"的定位在项目选择过程中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政府权力的限制,也涉及项目整体的合法性。应该在合理的权限范围内允许公权力主体介入私权运行之中,通过协作互利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以公私合作项目绩效评估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功度"评价的方法,建立了PPP项目绩效评价梯度模型.以浙江某园区PPP项目的案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结果显示:PPP项目绩效评价梯度模型有效避开了评价指标模糊、难以量化的难题,在对PPP项目进行评价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实用性.为进一步提高PPP项目的绩效管理水平,应设置独立于项目的第三方作为评价机构,加强对PPP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加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行业角度构建行业统一的指标体系,为PPP项目绩效评价提供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对于PPP项目的研究,应考虑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客观差异的存在。全国PPP项目管理库中安徽实施PPP项目的行业分布、项目各阶段状况、PPP回报机制及PPP运营模式等相关数据透露出,安徽省PPP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PPP项目实施制度和机制不完善、顶层设计缺乏针对性、民营企业被歧视、回报机制不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运作模式单一等问题。建议:切实保护社会资本合理利益,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优化回报机制,提升PPP项目回报的合理性;完善金融机构保障机制,促进PPP模式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侵害对象着手,分析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构成要件、应适用的责任制度及举证责任的承担。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侵害的是受要约人的期待法益与缔约当事人之间的缔约法律关系,应适用侵权责任制度对其进行调整。其中,以德国法的模式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20.
缔约关系并不是封闭的,可能受到第三人的影响。若第三人获得当事人信赖,却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给合同当事人或欲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造成损害时,第三人就应承担赔偿责任予以补救,这种责任即第三人缔约过失责任。第三人缔约过失责任以保护缔约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为宗旨,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对完善和贯彻合同自愿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