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每个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往往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以表现主体心境的复杂情味.以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审视之,则其中的每种艺术手法,依然带着整体意味,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功能.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表现之一的色彩艺术即如此.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表现手法以其特有的色相、秩序、节奏,融人诗人最深的心灵隐秘,在悠然、静美的冥想中,完成其特有的精神体悟.画史上的王维不仅以"水黑最为上",也善着色山水.  相似文献   

2.
王维、苏轼在诗中运用禅理去参悟事理的方式上有巨大差异。王维融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于一体,而苏轼则是将佛学体悟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为一体。之所以形成这种差异,一方面是唐宋不同的学术思想潮流,另一方面则与各人对从尘世解脱出去的方式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诗以描写自然风景著称,人们评论他的诗,历来也多从写景艺术人手。《诗经》以来,诗歌中的景物,大多数是作为“起兴”的作用,景与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直到汉代,仍然保留这样的格局。陶潜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诗人,他把景与情的关系融化了。但是,魏晋六朝人在写景之外,往往再直接出面提出这篇作品中喜怒哀乐的情怀,语言未免直露。  相似文献   

4.
音乐艺术所表现的通感,具有区别于修辞上的通感的特殊性。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的沟通,拓展了音乐的审美领域,使人们不断获得审美能力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在辋川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晚望”诗和山水画,二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 审美特质。同时,王维的晚望诗与山水画又有相通之处。正如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言,王维 晚望诗与山水画是并举且互融互通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言说的意义重在表达人类丰富而生动的精神体验,而语言将为之带来阻力和困难,产生言意矛盾。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言不尽意”论,却指向着一种人与语言更具融合关系的言说方式,以有限的言说传递出无限生 动、丰富的审美空间。西方现当代的哲学在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之后,与“言不尽意”的言说方式有了共同点。中 西古今的对话将给传统文论赋予新意。  相似文献   

7.
我国绘画史中,诗与画的关系往往表现为诗境与画境的关系,二者统一于艺术思想的追求.诗与画的关系贯穿于每个时代,而在每个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诗与画的结合点各不相同.诗画是在忽略其栽体、关注其精神内涵、追求共同的意境的基础上结合为一体的.诗与画仍有着不同的形式,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诗与画虽然相通,但各有特征、功能以及界限,不能将诗等同于画.只有诗画相辅相成,将有画境的诗与画结合,达到共鸣的情绪,形成艺术家独创的意境,才构成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8.
凤阳凤画是安徽省凤阳县特有的一种民间绘画形式,艺术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研究价值。凤阳凤画的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具有意象的审美特征。通过分析凤画意象审美的生成,揭示“意”与“象”之间的关系,并从构图经营、造型程式、表现技法、题材内容这四个方面阐述意象特征的具体表现,进一步挖掘凤阳凤画的意象审美内涵,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凤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莲花"在佛经中的本意及引申义的简略考察,论述了佛教中国化中"莲"的意象.王维的佛理诗和自然山水诗中的"莲"有两种不同的指向,佛理之"莲"指向了王维对法华经等大乘佛家经典理解和认识,而自然之"莲"消解对佛家"法执""我执"的分别,使其山水诗等得证诗佛融通,不见佛迹.也确定了其"诗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美学极为强调对“和”的审美境界的追求,而“和”之审美境界的创构活动则被看作是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对此,王维在诗中反映得最典型也最生动。这种古典的生态和谐意识对于我们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代题画诗审美时空的层次构成具有多重性,它融合了客观物理时空和中国画时空的特性,成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审美时空。在唐代山水题画诗中,诗人对画面时间二度审美,将画面凝固性的时间转化为永恒性和超越性的时间,给画面时间赋予了生命意识内涵。唐代山水题画诗中的空间则具有广远性和包容性的审美特点。广远性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诗与画在空间意识上的相通,包容性则不但体现了诗人对绘画空间的二度审美,而且折射出诗人主体对外在空间驾驭、掌握乃至与其融合的理想。唐代山水题画诗隐逸的诗旨和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迷茫心态,体现了中国画时空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审美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格律诗的创作领域,诗人万龙生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他怀着对诗神缪斯一颗虔诚的心,真挚地歌唱出对诗歌、对生活、对情感的炽爱与感动,他的诗歌创作为促进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空白的处理是中国绘画特有的空间境界表现方式,提示了形物的本相,其思想渊源来自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如何把握空白意境的关系是绘画基本要素的综合呈现,超越感性认识,艺术创造才能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诗人穆旦不但在他的作品中,也在他给朋友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写到他对冬天的喜爱.这份强烈的"冬天意识"的形成与诗人坎坷的生命体验密不可分,它使得诗人以坚忍的毅力在虚伪的现代社会的围困之下选择了承担,并用他的笔对其进行了深刻入骨的揭露和鞭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不受透视的局限 ,独辟溪径 ,“经营位置”。本文分析山水画中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及画论 ,探讨中国山水画空间处理的手法。  相似文献   

16.
咏史诗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无疑有它不可取代的特点:精炼、曲折、幽默、泼辣,言近旨远,笔淡意高.这种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与咏史诗特殊的结构特点是分不开的.本文欲以李商隐咏史诗为例,由其独特的时空结构入手,简单探究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张炜的创作心理中潜在着浓重的民间情结 ,创作立场逐渐向民间转移。作品的思想倾向明显受到民间“仁义”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对民间文化中自由自在与原始生命力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对 90年代诗歌生存状况的持续观注 ,深感 90年代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严重压缩了诗歌的生存空间 ,诗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奋力挣扎 ,忍受着商业性文化对传统诗歌内质的消解。但诗人们试图在新诗前卫化突进过程中寻求传统内质的精华同现代审美意识的共通共融之处 ,期望创造出属于这个全新时代的特色诗歌 ,发出时代的强音。本文勾勒了当下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诗国盛唐伟大的诗人。他留下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成为千古绝唱,经久流传。文章分析了王维诗歌意境的特点,即诗中有画,宫商迭奏;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情味浓长;豪气充盈,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20.
徐渭的精神痛苦曾得到三次弱化 ,与此相应其散文的情感基调发生了从“悲愤”到“悲哀”的转变。由于痛苦在每一次被弱化的同时又在另一个层面上得到相应的强化 ,“悲”始终构成其情感中的一贯性因素。“愤”和“哀”在内含和指向上表现出明显不同 ,分别构成其前后期散文的支配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