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的选择——中国 1991年1月28日,我国外长钱其琛致函联合国秘书长,邀请“有关各方于1995年在北京举行妇女问题世界会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愿意担任非政府组织论坛东道国。”此前,奥地利政府已正式向联合国发出了邀请。 1995年适逢联合国成立50周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事实上被看作是联合国庆祝活动的重要部份。1995年又是联合国“国际妇女年”20年和《内罗毕战略》10周年,在这一年举行世界妇女大会,令人瞩目,内涵深远。  相似文献   

2.
知识长廊     
历年世界 环境日主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办公室公布,今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历年来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 ,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法治化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物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与实现的有效保障。本文拟就可持续发展法治化的必要性及其主要途径予以探讨。1 可持续发展法治化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至今仍未形成一致的定义。 1981年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保护地球》文件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改进人类生活质量 ,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和负荷能力”。 1987年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  相似文献   

4.
夏至芳 《社区》2011,(26):35-35
提倡选用本地出产食品的“土食者”们越来越多。专门的网站也应运而生。 “土食”是美国旧金山湾区的杰西卡·普兰提斯在2005年世界环境日提出来的新概念,意思是只食用居所周边160公里范围内出产的食物。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家笔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人类在环境问题遍布全球并愈演愈烈的现实中,自60年代起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反思自工业革命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后更加明确了这一思想,并且得到了全世界的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列入联合国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决议中。中国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在中国未来发展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于1997年1月29日至2月4日召开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几十名专家就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与概念界定,2.可持续发展诸因素的综合协调,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基础、主观条件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等四个专题发表了重要意见。现以笔谈的形式将其中17名专家的意见摘要发表出来,以乡食读者。  相似文献   

6.
论坛的缘起及宗旨 “世界中国学论坛”是上海市创办的一个高层次、开放性学术平台,它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众多学者的呼应和关注。建立世界中国学论坛,旨在宣传中国、宣传上海,力求全方位地为学术界及世界中国学研究学者,创造和提供进行专题研究、思想交流和多边对话的机会,为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尤其为国际社会深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创造条件。我们深信,论坛的举办不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学研究的健康互动和蓬勃发展,而且也将有助于学术界在关注21世纪“和平与发展”等重大主题的基础上,谋求多元共存、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7.
联大在结束2005年会期的最后一天通过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土豆年”,以显示土豆在世界粮食生产上的重要性。决议认为土豆在提供粮食安全和消除贫穷、支持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包括千年发展目标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联大通过决议让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各国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系统其他相关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促进举办“国际土豆年”活动。联合国网站20062联大宣布2008年为“国际土豆年”$联合国网站  相似文献   

8.
正"2016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NGO(非政府组织)全球峰会暨世界华人国际经济合作高峰论坛"8月24至26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本届联大主席、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等联合国各机构高级官员以及多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等各国政要、商业领袖、世界著名财团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等重量级嘉宾数百人参会。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在首届全球入居环境论坛上,我国的伊春市被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并被授予“绿色伊春”称号。初时,我以为,伊春获此殊荣,实在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人节世界老人日随着老年化的严重,老年人问题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因此,联合国将10月1日宣布为“世界老年人日”。所有  相似文献   

11.
论坛的缘起及宗旨 “世界中国学论坛”是上海市创办的一个高层次、开放性学术平台,它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众多学者的呼应和关注。建立世界中国学论坛,旨在宣传中国、宣传上海,力求全方位地为学术界及世界中国学研究学者,创造和提供进行专题研究、思想交流和多边对话的机会,为中国的物质文明、政冶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尤其为国际社会深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创造条件。我们深信,论坛的举办不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学研究的健康互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办了第四届北京论坛,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440余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围绕“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展开学术研讨。本届论坛共设哲学、语言、人口、文化遗产、社会学、企业社会责任、新闻传播、教育等八个分论坛,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各国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有成效的对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给论坛发来贺信,指出:各国学者的交流,可以促进联合国所推动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能够使国际社会弥合分歧。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并预祝北京论坛圆满成功。本刊选用了三篇大会主旨报告,略有删节,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28日上午,出席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马克思主度与可持续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三届论坛”的部分专家在学会副秘书长丁晓钦博士的陪同下来我校访问。  相似文献   

14.
食物权是人人享有的获得充分的食物的权利。该权利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反射性利益到概括式授权,再从困境到勃兴的漫长过程。食物权的提出不仅归因于全球粮食危机,也由于古代食物保障思想以及近代自然权利理论的浸淫和催生。食物权提出后并没有立即成为反饥饿公共论坛上的主要概念,这一现象与食物权的概括性授权与人权条约监督机构存在的缺陷有紧密联系。食物权的勃兴则主要归功于联合国相关机构对食物权的规范性阐释。随着人权条约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相信食物权会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对食物安全的认识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偏差: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地区间、国际同比较优势与食物安全的关系。由于对食物安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政府政策制定与食和安全目标之间存在一些不一致,导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多目标体系的不协调认识,对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2年7月17日,由 OIV(“国际葡萄·葡萄酒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张裕公司承办的“2002年国际葡萄·葡萄酒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隆重召开。 据悉,“论坛”将於 2002年9月8日至10日(张裕公司创立110周年之际),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本次“论坛”旨在加强中国葡萄酒行业和国际葡萄酒业的沟通与合作。届时,“论坛”将以世界的葡萄酒经济、中国加入WTO后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为主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成立50周年,作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联合国的诞生无疑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半个世纪来,尽管联合国也犯过各种错误,但是一个没有联合国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混乱,世界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世界,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仅以此文,作为对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纪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了惊人的破坏,为了使后世再免遭“当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建立新的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设想正是在各国人民这种广泛的思想基础上孕育起来的。1941年8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06,(12):9-9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2006年9月7日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上指出.食源性疾病是目前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2001年9月16日~18日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论坛是海外华文媒体诞生以来首次由中国内地举办的“峰会”,已经载入世界华文传媒的辉煌史册。 论坛期间,250多位海内外传媒精  相似文献   

20.
论坛的缘起及宗旨 “世界中国学论坛”是上海市创办的一个高层次、开放性学术平台,它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众多学者的呼应和关注。建立世界中国学论坛,旨在宣传中国、宣传上海,力求全方位地为学术界及世界中国学研究学者,创造和提供进行专题研究、思想交流和多边对话的机会,为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尤其为国际社会深入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