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在考察社会状况、考察社会结构的变化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社会关系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模式,是社会交往的静态表现,它蕴涵着社会交往的对象、方式、内容、频率等多方面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却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商品经济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就给我国农村的社会关系以重大影响。透过经济活动来观察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动,对于认识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动,对于制定正确的农  相似文献   

2.
闲话是发生于村落熟人社会之中、以农民私人生活为谈论内容的一种社会交往方式。闲话具有弥散性和片段性,但是,经过"信息进入——信息发酵——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闲话传播周期,闲话激活了村庄规范,实现了私人生活中特定内容的公共化。因此,闲话传播形成了熟人社会中隐秘的公共性,进而形成对当事人的舆论压力。在社交取向的生活逻辑之下,闲话不仅是一种闲暇消遣方式,同时也是熟人社会中的一种非正式控制手段,有利于熟人社会秩序的维系和再生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社交媒体成为大众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网络直播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本文将大学生用户群在网络直播平台中的投入参与以及大学生社会资本获取的相关性作为研究重点,通过研究参与网络直播的不同方式,探究其对大学生社会资本获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熟人社会的治理 ———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贵州湄潭农村的调查,发现熟人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拟亲化,即在熟人社会存在广泛的人情,人情的功能之一是界定熟人社会中的自己人,一旦成为熟人社会的自己人,则相互之间就要给面子,就要讲人情,讲感情.在新中国国家权力深入基层社会时,村组干部不仅凭借自己人来维持乡村社会的基础秩序,而且借此来完成国家任务.村组干部甚至主动通过扩大人情往来,将更多村民纳入自己人的范围,由此获得通过自己人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规则对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社会时期将此发挥到了极致。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看未来,我们应当对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以及社会治理中的规则进行考察,以便规划未来社会的生活和治理。人类的社会治理是以组织的形式出现的,是通过组织的治理,其实,一切社会生活都需要建立在组织的基础上。组织意味着人们在个体的结构中聚集起来开展共同行动,因而需要规则,规则是人们共同行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全球化、后工业化呈现给我们的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这种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社会治理,必然都是以共同行动的形式出现的,因而也需要规则。但是,规则的形式和功能都将不同于工业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共同行动更多的是针对危机事件而开展的行动,表现为应急性的行动,从而要求规则必须是灵活的和富有弹性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浙江省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对选取的浙江省2567名对象的研究结果和数据,从活动范围及社会交往、生活时间分配、休闲方式、消费方式和宗教信仰五个维度进行考察,研究社会转型下浙江省女性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在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性别和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并与2000年浙江省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显示,十年来,浙江女性的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发展,在生活方式各维度上存在的两性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将随着人们社会性别意识的提高不断缩小,由生活方式折射出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熟人社会”中的农村阶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熟人社会作为农村阶层研究的微观场域,具体地分析阶层之间的互动和作用机制,把握阶层之间的关系状态和性质。在信息对称的熟人社会中,村民在不断地交往中形成阶层认知和阶层定位,而熟人社会中的公共性以及内向价值所产生的强制性使得阶层之间形成长期而稳定的互动,因此,阶层关系的机制性研究在熟人社会中得以实现,农村阶层研究的关系论范式在这一熟人社会中同样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熟人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目前在我国,"熟人社会"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社会转型时期"熟人社会"的过度膨胀,是对中国法制的侵蚀,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摧残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和谐。所以,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对社会和谐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建设,促进基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贵州644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居住方式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三代户及以上中的老人生活质量最好。二代户中的老人次之,再次是夫妇户老人和隔代户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最差。笔者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构建出老年人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当前农村独居户和隔代户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在《熟人社会,生人社会及其市场交易秩序》一文中指出,依靠重建熟人关系来维持市场交易秩序的思路存在约束力困境。在市场交易实践中,熟人关系不过是制度承诺乏力的情况下市场交易主体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并非维持市场秩序的有益选择。本文将继续讨论关系信任与市场交易秩序乃至社会交往秩序的关系,并将指出,求诸熟人关系的文化倾向是系统合理化的障碍物和制度有效性的替代物,非但无益于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反而是一种掩盖在温情和伦理外衣下,隐秘地破坏现代社会秩序的无组织力量。区分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是分析关系信任之社会影响的关键。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依靠重建关系信任来维护社会秩序是一种值得反思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绰号在乡村社会中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乡村地域情调,也是人们透视和了解乡村社会生活面貌的窗口。首先,乡村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区,人们彼此熟悉了解,根据人们的外貌、生活习惯、性格品行、职业等特征产生了不同类别的绰号,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表现力。其次,由于乡村社会特有的本土文化特征,绰号以贬义居多并集中分布在中老年男性人群。另外,作为乡村社会中的一种亚文化,对于具有维系乡村熟人社会、提供道德约束、反映社会变迁等具有较为鲜明和突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熟人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农户为主体,以水稻生产环节为例,探讨了小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质。结果发现,小农户优先选择本组、本村的熟人服务,而个体农机手是最主要的服务供给主体。熟人服务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其基本逻辑在于:熟人社会是小农户经济活动的边界;互惠交换机制是小农户选择熟人服务的根本动力,并通过合约弹性化、经济交换关系向社会交换关系延伸等方式得以实现;同时,熟人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关系、人情、面子等符号性意义,拒绝熟人服务常被解读为否定社会交换关系,对小农户的选择形成软约束。由此可见,熟人服务在乡土社会中具有占先优势,给“外面的”服务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制造了结构性壁垒,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排他的服务市场;个体农机手作为熟人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自身的发展瓶颈也制约了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强化对本土服务主体尤其是本土个体农机手的培育和扶持,一方面使其充分发挥熟人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供给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在亲子分离的环境中成长,在社会交往、学校生活、情绪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心理韧性状况不容乐观,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选取徐州市睢宁县作为调查点,通过访谈式问卷的方式搜集资料,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受到年龄、性别、监护类型、留守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与农民经济分化有关,但高度的经济分化并不必然产生阶层分化。发生在熟人社会场域中的农民分化受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村庄社会的低度分化。村庄社会整合机制体现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结构,为村民提供情感认同与价值规范;以集体经济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基础,强化村庄治理的公共性与村民的利益关联;以公共生活为载体的媒介机制,为村民提供价值再生产空间,形塑互助合作的阶层关系;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基础,通过对个体的行为约束维护村庄公共秩序。村庄社会整合的四重机制通过维护村庄公共性弱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与区别,重塑了一个稳定有序且有活力的熟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教授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传统中国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面子"、"关系"、"人情"是重地缘、讲亲情的"熟人社会"的三个重要维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化,业、友、学缘相继出现,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也日益扩大,熟人间的交往迅速向陌生人拓展。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惯性,人们仍惯于运用传统的行为方式做人行事。拟亲情的交往方式便应运而生。但是,它自身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困境。传统伦理价值与现代伦理价值之间的矛盾在拟亲情交往机制下并不能得到调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人一向把讲礼、守礼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共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人际关系多样复杂,这就决定了讲究礼仪必然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主要道德规范。良好的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保持人们社会交往和谐的基本准则,对社会交往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规范作用。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能力去培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已有研究虽然较多,但尚未有从社区传播角度对服务体系创新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探索。本文研究分析了社区传播视角对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必要性。研究认为,农村社区既是生活的对象,也是一种影响其成员生活方式的力量;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是政府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平台。只有以社区传播为媒介,将农村社区及其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透视渗透在社区中的微观权力和日常生活旨趣,才能真正找到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社区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人们在政治经济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而政务诚信则是实现一个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我国目前政务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务诚信的构建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族社区成为一个共同体的基础在于社区内的社会交往和语言文化。在对河西走廊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交往的类型、功能与特征探讨基础上,尝试对不同类型移民定居社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变化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对定居移民后的社会交往作出积极调适,重构社会关系网络,是推动民族社区健康发育、良性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和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要求大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在社会交往中的特点和不足.不断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学会推销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