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城市新贫困社群业已成为政府亟需关注与福利的主要城市人群。对城市新贫困社群的关注,不但涉及对其生存权益的福利供给,还应当涉及其发展权益和社会参与的权益,以形成一个联动的体系化福利供给链条。本文基于湖南省长沙市区442户新贫困社群的基础调研,解构了城市新贫困社群形成的基本原因,认为当前政府没有采用三权益综合的方式进行福利提供,是造成福利供给低水平的根本原因。建议政府加大对发展权益与社会参与权益的福利提供力度,优化政府的福利的供应效率。  相似文献   

2.
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是地方政府职责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来说,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具体职责应包括法律政策保障、民主环境优化、土地市场监管、社会保障供给、维权渠道救济等责任。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保护妇女土地权益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护农民的权益。然而在实践中,农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却处在缺失状态。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政府行为的不当及农民认知的偏差是造成其农民权益缺失的原因,尊重农民权益表达意识、畅通农民权益表达渠道、培育农民权益表达的"代言人",保障农民权益的物质基础不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健康与发展。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经济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全国8个城市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需求的现实状况以及权益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权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存在差异性认知,相比市民权益,他们更重视劳动权益。工资、子女教育、社会保险与福利、住房既是高度重要性权益,也是迫切需要政府加以保障的权益。受教育年限越长,就业身份为雇主,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越倾向于选择市民权益作为第一重要权益。受教育年限越长,就业身份为雇主,收入水平越高,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越倾向于选择市民权益作为第一迫切权益。为了精准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政府需要根据少数民族的主体需求与权益赋重,建立分层次、分重点、有针对性的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及参与程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久运行的基础。鉴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参合农民权益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必须以参合农民的实际医疗需求为中心,进行筹资管理、补偿监督等制度性建设,构建适宜的农民参与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医疗机构服务,让农民真正融入合作医疗制度中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蒂布特提出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后,很多学者对此理论进行了验证,并对其正效应予以认可.地方政府竞争能够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加快制度创新,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国家应该构建和维护地方政府竞争的良好规则,探索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以期增进福利、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艺术商业化、产业化程度的加深,文艺消费权益是一个必须被提请的概念。它是指公众在购买、占有、使用和处置艺术产品及服务时所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应至少包含自主选择权、信息对称权、公平交易权、产品退换与受损补偿权、维护尊严权以及监督批评权等。对文艺消费权益的维护不仅关系到个体权益和社会公平在当下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也关系到艺术市场的优化、繁荣与升级。目前对文艺消费权益的维护还存在难点,如艺术产品价值在判断上的模糊性、艺术生产链中的利益同盟过于强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对滞后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文艺市场监管,强化艺术、传媒等各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多元动态的艺术评价体系,培养公众的艺术辨识力等就十分必要和亟需了。  相似文献   

8.
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权益得不到保护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科技队伍的稳定。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面临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难、经济待遇差、权益保障难的问题,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难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够,法律供给不足,基层农技人员维权意识薄弱,服务对象素质低下。因此,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术人员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加大对基层农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等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调查显示,农民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身心健康处于高风险状态、劳动权益维护需求与维护资源供给差距较大、社会支持网络脆弱、社会融入程度较低等。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实践在面对并回应这些问题时,在政策法规、企业劳资谈判、社会力量发展等方面,可使用的资源严重缺失。为了维护农民工绝对权益和相对权益,政府需要构建能满足农民工需求或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于农民工的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物权法的出台,确立了一系列的新制度,有关农民权益的保护也有很多具有突破性的制度,如平等保护、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制度、地役权制度、浮动抵押与应收帐款质押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确立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这一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农民权益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将从政治权利、财产权、城乡公平及迁徒就业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按照西方福利多元化理论,福利供给主体系统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市场和政府。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家庭、市场、政府、社区这四大福利供给主体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承担相应主体责任,导致农民工对社会福利产生较大的需求缺口,从而催生了社会组织这一新生主体。对社会组织这一农民工福利供给主体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发展瓶颈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并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当代,现代民生再一次具有了新的发展含义,“数字民生权益”的概念也随之出现,呈现出“数字+民生+法治”的复合型特征,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近些年来,我国在数字民生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但是在数字民生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存在着基础性立法薄弱、政务服务供给和司法保障建设不足、无法满足民生诉求的困境。探究其原因既要认识到制度设计、治理理念等内在因素,也要考虑到科技进步、技术局限等外在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发挥法治的功能和作用,做好立法层面的顶层规划,加强执法、司法、普法等与民生息息相关领域的法治构建,将数字民生权益保障纳入法治轨道,打造普惠型数字民生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对学习权益较为关注,但由于师生个体、学校教学管理、法律法规等层面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强培育大学生与高校教师良好的学习权益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形成科学、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学习权益的载体建设,将学习权益纳入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完善大学生学习权益保障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其中包括参政权、自治权、土地财产权、劳动权、参与文化活动权等权益。而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有助于农民各项权益的实现。这主要表现为,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和使农民政治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促使农民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华东一个村庄32年(1980—2011年)的福利供给体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了村庄福利供给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和农村集体福利缺位的情况下,土地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福利供给,而宗族福利功能的逐渐恢复和市场功能的渐渐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福利替代;改革深化时期,村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福利供给的雏形,国家强化对农村福利供给的责任,市民组织和新型集体等制度安排也提供了福利补充。因此,新时期我国农村福利供给体系的重构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区复杂的现实,在政策上引导正式福利资源和非正式福利资源有效结合,构建包括政府、传统的社会支持体系(如寺庙、家族和地方性力量等)、市场力量以及市民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元化农村福利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之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其中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农村妇女权益特别是土地权益关系到广大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能否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目前,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之所以如此,既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也有法律方面的原因,如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规定协调性差、以及法律本身不够完善等。尽快完善法律的各项规定并发挥各级妇联的作用,是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民权益的保护和拓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没有农民权益的巩固和拓展,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政局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持久和谐。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是当代中国继改革开放后又一个值得推崇的政治,它的成功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永久性失地农民作为农民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数量也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而不断扩大。这一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村社会的稳定、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等,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就成为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永久性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面临的权益保障困境,从生存和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对困境加以阐释并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1日我国实施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法的规定在几大方面相对以往的法律法规有重大突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重视,但其中一些有关老年人精神赡养、老年人法定福利、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一体化等的规定上存在瑕疵,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