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有惊无险的轻喜剧──尤朵拉·韦尔蒂的小说《庞德之心》探析黄铁池在各种当代美国文学批评史中,尤朵拉·韦尔蒂的名字总有一席之地。她不是被归入“妇女文学”就是名列“南方”作家之群,而事实上,韦尔蒂的名声与影响早已超越了这些范畴。人们视她为妇女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败仗>(1970)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最后一部优秀的‘南方小说'",这部作品在叙事时空的安排、小说中人物在宴席上的宴席话语、故事中所包含的加冕和脱冕的象征意义、乐观精神与乌托邦色彩等方面都带有狂欢文学的特征.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韦尔蒂的<败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慈善访问》是尤多拉·韦尔蒂的一篇短篇小说,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养老院的实况,揭露了社会黑暗的一面。以往论文多阐述其艺术特色及体现了韦尔蒂的南方主义或探索了青少年的成长,而本文认为韦尔蒂通过一个青少年的认知去探讨了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韦尔蒂的女性主义观。本文探讨了韦尔蒂如何从女性主义叙事视角描述主人公是如何获得认知,认清这个社会本质即资本主义社会下男权力量为女性营造了虚伪幻影。  相似文献   

4.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本文运用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萨特的有关存在主义的理论,解读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老路》。在小说《老路》中,女主人公黑人老妇人菲尼克斯·杰克逊对现实的迷茫与不满激励着她去寻找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她在寻找存在价值过程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尤多拉·韦尔蒂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代表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备受瞩目。韦尔蒂在其多部短篇小说中描写了社区边缘人物"他者"。文章拟从韦尔蒂的两个名篇《六月演奏会》和《月亮湖》入手探讨韦尔蒂如何通过"他者"叙事建构群体身份和个体身份。一方面,群体中的主体通过排挤、驱逐他者,将他者消声,实现其群体身份的维护与建构。另一方面,"他者"也可以反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进而瓦解"他者"与主体的边界与壁垒,使个体突破社区文化的羁绊,建构独立自主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6.
死亡主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作家的青睐,尤多拉.韦尔蒂也钟情于死亡主题,她通过对各种死亡的描述,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流动推销员之死》和《绿色的帷幕》为例来分析韦尔蒂作品中人物死亡的原因,以及死亡给人造成的影响,并探讨死亡主题背后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原型批评的视角下,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在其成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具有共性的阶段,即"受命出发——获得启示——最终回归"。美国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就以这种原型的叙事模式讲述了旅行推销员鲍曼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销售旅程。韦尔蒂将鲍曼心中对他人的映像作为反射现代人的落寞生活和苍凉内心的镜像;小说中的大量比喻和象征使读者得以更深刻地提取该作品的潜文本,进而反思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8.
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风暴》探讨了边缘化的人生这一主题。通过对比两位花季少女截然不同的成长历程,作者凸现了陷入边缘化困境少女的无助与绝望,揭示了被边缘化者的无辜与精神痛苦,并用风暴的隐喻暗示了这一社会罪恶的潜在破坏力。文中从叙事聚焦的角度分析了《风暴》的主题和叙事结构,指出韦尔蒂独特的叙事聚焦的选择及叙事聚焦的灵活转换。不仅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而且赋予了小说浑然天成的双线并行结构,实现了叙事内容与叙事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语境的变项对作品进行分析曾一度受到忽视,本文运用功能文体学的语篇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动态分析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熟路》。通过其中的小人物话语范围、基调与语式所体现的语篇的三大功能意义,透过主人公黑人老奶奶为孙子长途跋涉取救济药水的过程,深刻地感受黑人和白人之间所谓的平等和自由,以期更好地表现小说的本质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尤多拉·韦尔蒂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绿色的帷幕及其它故事》,以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类畸形人物而出名。本文主要以其中的两个短篇为例探讨韦尔蒂笔下的畸形人物形象,着重分析畸形人共有的特点——孤独以及造成孤独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黄爱华文学文体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有关文学文体诸问题的。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文学文体的一般阐述,文学文体具体的语言因素构成情况,文学文体的分殊(模式和体裁),文学文体与语言发展的关系,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发展,以及文学文体批...  相似文献   

12.
汉代出现了文学家庭,汉代文学家庭的成就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成就。汉代文学家庭各有特色,有的是父子相传,有的是夫妻互动,有的是兄弟合作;有的诗歌突出,有的辞赋显著,有的散文辉煌;有的延续百年,有的仅有两人;有的一代胜过一代,有的一代不如一代。帝王和官僚具备从事文学的优越条件,文学家庭都出自帝王和官僚家庭。帝王的鼓励,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掀起一阵阵文学热潮,造成一个个文学家庭。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张荣翼什么是文学或不是文学,什么是优秀的文学或拙劣的文学,这涉及一个文学机制的问题。现在谁也不会把《中国现代史》一类书籍当成文学,但在历史上,《左传》、《史记》就曾作为文学中的典范;陶渊明生不逢时,在生前谁也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相似的文学现象:许多朝代新建后常经历50年到100年左右的文学沉寂阶段才迎来文学的繁荣;各朝立国初期文学功能常囿于单一模式,歌功颂德成为文学主调;必经革新力量的推动,才展现文学发展的新局面.透过这些相似点可得到几点规律性认识:文学片面地维系于直接的功利观念,艺术规律受到抑制,将阻遏文学的兴盛;大学繁荣离不开对文学审美特征的把握.而审美理想的成熟与广泛认同,是文学繁荣的必备条件;文学发展历程盛衰相生,衰而启盛,盛中含衰,衰而求变,变复启盛。这种发展轨迹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面对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郭沫若在谈到文学时,有他自己的见地,他从文学的源头原始诗歌出发谈到了文学的本质,突出了个人意识。而面对外来文学的影响则主张中西融合的方法,即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找寻中西文学的契合点,博采众长于一身,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让中国文学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中国朝鲜族文学的性质时,所持的立足点、观念和视角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说来,大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观点:朝鲜族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种,这是以国籍为观察文学的表征;是朝鲜半岛文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民族血缘关系、文化传统为观察文学的标志;它兼有中国大陆成份和朝鲜半岛成份,此为所谓“二重性”;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是某一外国文学的附庸;是“移民”文学,并非独具风姿的民族文学。朝鲜族文学是极富民族精神、气魄和人性美、人情美、人道美的自律性的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广西文学桂军的崛起,在全国文坛产生轰动效应。文学桂军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强文学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于文学规律和广西实际的制度,体制,机制,实施了广西文学发展三大战略、文学人才建设213工程、文艺发展的五大战役,建立了一系列文艺政策和措施,从而支撑和激励广西文学桂军的崛起,说明文学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播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为被传播对象而被传播,以及文学作为传播手段而传播其他社会意识。从发生顺序看,文学传播是源于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作家在思想深处从异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作为文学活动的主体存在并充分发挥能动性。这样,就传播主体而言,作家就首先成为文学传播的主体。发展到后来,作家这种原创文学的传播主体逐渐表现出团体化倾向;另方面,文学传播还包括已经存在的文学的传播,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看,这类文学传播的主体主要有乐府及其嬗变的机构,即那些以学术或其他传播方式进行文学传播的组织机构或机关,如历代史馆、书院、书坊等。文学传播主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因存在状态不同而有性质差异;文学传播主体具有不同影响力;文学传播主体所利用的媒体影响传播力度;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学起源于劳动”这一命题是一个大概念,并不能具体而准确地说明文学发生的真正原因。文学应起源于繁重劳作之后的娱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多种文学形式,都可以很容易找到渗透于其间的娱乐性能和功用。因此,只有强调文学的“寓教于乐”的性能,阐发文学的审美和艺术特质,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升文学的社会和教化的作用,使文学真正成为文学。  相似文献   

20.
人学与人的文学:衡估文学现代化的最佳标尺朱德发文学现代化既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又是研究者探讨的重心,但这里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应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尺来衡估古典型文学与现代型文学的区分度,以及文学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目前学术界对文学现代化的认识并不一致,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