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新鲜鸡蛋     
《德国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集》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一种新意:有短篇和长篇故事,有动物和魔法故事,还有逗人发笑和引人思考的故事;既适合喜欢自己读故事的大孩子,又适合喜欢听别人讲故事的小孩子。《新鲜鸡蛋》就是本书中的一篇故事。作者奥斯弗里德·普罗伊斯勒,是德国当代很有成就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我们现在就来读这篇故事。  相似文献   

2.
瘸腿小王子     
马洛克·克雷克(1826—1887),英国经典作家。尽管她的主要成就不在儿童文学方面,但为孩子们写书却贯穿在她一生的创作活动中。马洛克在几种儿童文学体裁上都有建树,写过道德训诫故事、奇幻故事、传统风格的童话,还有少年题材的小说。后者代表作如《瘸腿小王子》、《地精布朗尼》、《樱桃王子》等,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过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暑假里,我读到《儿童文学》里的一篇文章——《被命运捉弄的孩子》,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我,战胜困难,要后退。  相似文献   

4.
鲁兵论──一个作家与一个艺术难题刘绪源鲁兵,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好看的幼儿读物,意味着印数高达500万套的《365夜故事》,意味着由传统戏曲与古典名著改编的《狗洞》或《小西游记》,意味着充满情趣的童话和诗,意味着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著名儿童文学史家蒋风教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儿童文学讲话》、《儿童文学概论》等论著,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等,累计出版著作三十余种。最近,他又出版了《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这是作者从事中外儿童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黄云生教授男,浙江浦江人,1939年出生于云南南涧。长明从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黄云生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学上,曾为中文系和教育系本、专科学生开设讨《儿童卞学概论》、《中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论》等课程,为研究生、访问学者、进修学员讲授过《儿童文学作家学》、《幼儿文学研究》等课程;他所参与和主持的《儿童文学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儿童文学教学的拓展和深化》两个教学研究项目先后均获…  相似文献   

7.
朱溥生是香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发表在《华侨日报》副刊《儿童周刊》(1947-1961)上的早期儿童文学作品以说故事为主,文艺色彩较淡,侧重的是故事的流畅性,着意于开首、结尾与中间的情节发展。他认为故事的意义在于教训与思辨,从趣味入手,选择幽默的语言、讽刺夸张的技巧、对比的手法创作故事,意在说明他的“故事”有“小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邱易东,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国家一级作家、四川省特级教师。代表作《鱼的翅膀鸟的翅膀》《空巢十二月——留守中学生的成长故事》《不久以前,不久以后》等。儿童文学与儿童写作教育是当下语文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访谈从作家视角出发洞悉儿童文学与儿童写作教育,分享作家眼中的创作观、写作观与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儿童文学作品《激战》寓意丰富。文章结合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指出赛珍珠以儿童读者感兴趣的动物故事作为依托,在《激战》中处处关注殖民史与生态史的复杂关系,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殖民输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赛珍珠在成人文学作品中极力提倡文化和合主义,力图让各族人民平等对待,和谐相处。在这部儿童文学中,她又将非人类物种纳入人文主义思想之中,在这部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赛珍珠的思考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0.
继《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与《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等重要论著出版,谭旭东又出版了新著《儿童文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部新著被列入"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又一次展示了谭旭东的理论创新力。这部著作将儿童文学基础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放置在一起整合,在儿童文学的整体视阈下进行通盘考察。全书理论、历史、作品阅读相结合,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可  相似文献   

11.
李相培  王玮 《新少年》2013,(4):22-23
韩国儿童文学作家李相培,对妖怪题材的故事情有独钟,出版过《妖怪爸爸》、《去上学的小妖怪》、《妖怪三侍郎》、《哈哈,我是妖怪》等多部以可爱的妖怪为主人公的系列作品。此外,作者还创作了《阿里郎》、《变成星星的草筐》、《泪花》、《花儿的蝴蝶梦》等多部童话。《爱上读书的妖怪》是一部情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选择了极其独特的视角,在没有刻意强调  相似文献   

12.
低幼儿童文学是指以0—7岁年龄阶段儿童为阅读对象的作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儿童科学文艺和儿童电影等.优秀的低幼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真善美的交织”、“飞扬的想象”、“展翅的希望”和“奇妙的变化”等特征,因而,深受低幼儿童喜爱.我国低幼儿童文学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产生.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创作的民间文学中流传下来很多被低幼儿童接受和喜爱的作品.如传统儿歌《摇篮歌》、《数数歌》,传统故事《老虎外婆》、《田螺姑娘》、《萝卜回来了》等流传至今,深受幼儿们的喜爱.纵观这些优秀的、传统的低幼  相似文献   

13.
大量事实启示我们认识到:一部堪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满足两个互为依存的条件:既为儿童喜爱,也耐成人寻味。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就是这样。他的《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母亲的故事》等等作品,与其说是受到了儿童的欢迎,莫如说是更受到了成人衷心的喜爱。然而,长久以来,我们即使承认这个事实,也好象在回避研讨它,似乎担心触得过深就有把安徒生推出儿童文学领域的危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于1921年1月15日在上海《民铎》月刊发表了《儿童文学之管见》。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如果说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是在做探路辟径的工作,那么郭沫若的《儿童文学之管见》是在铺设一条阳关大道。《儿童文学之管见》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述。首先,郭沫若从“立人立国”的视角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功能。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的后40年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美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文学分支,儿童文学也不例外,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无论从题材还是叙事都受到了后现代文学理论的极大影响,极具颠覆性和解放性。然而公众对于儿童文学的实用性或者教育性的强调却极端地边缘化了其实验性和审美价值。由乔恩·钱斯卡写作、来恩·史密斯配图的《臭奶酪人以及其他几篇蠢化故事》和《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后现代性趋势。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建立于传统童话故事的基础之上,但是它们打破了传统的童话叙事模式,变换了叙事视角和声音,承认了儿童的解构主义读者身份,采用了滑稽模仿、碎片叙事、互文性等典型的后现代文本表现方式,从而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可以让读者读入意义的后现代文学文本,并且可以反映美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提要]英国童话《彼得·潘》是一部引发众多争议并在文化语境的变迁中不断衍生新话题的儿童文学经典。重新解读这一经典的目的是从儿童文学本体层面考察其美学特质,重估其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这部童话在形象欲望、情节模式、叙事方式、内蕴指向上都隐藏了含混其中的矛盾,二元对立的异质元素交叠变奏,使得思想和艺术充满张力。虽然故事的情节表层设置了童年和成年的界限,但真正的讲述却打破了童年和成年的分野,混合了浪漫主义的诗性建构和后现代主义的祛魅解构,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关于童年阐释的微妙的悖论性,印证了悖论美学是看似简单而实质复杂的儿童文学的本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1 研究西方儿童文学史,方知阿拉伯故事和印度故事很早就影响过西方国家的故事文学,例如被认为是西方儿童文学发轫之作的《伊索寓言》、《列那狐故事》、《拉封丹寓言诗》就分别汲收过阿拉伯故事和印度故事。后来,西方人除对《一千零一夜》等阿拉伯故事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外,又注意到中东、中亚精彩的纳斯列丁(阿凡提)故事和中国故事。然而当我们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诸国的儿童文学史,则不能不承认,西方儿童文学所给予东方的,是成批量的、选择余地很宽的、经过作家智慧精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文学研究中,不少文章指出:张天翼擅长于儿童心理描写。这种见解是颇具眼力的。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作家情趣盎然地托出了儿童的心灵世界,字里行间都使人感触到一颗欢快跳跃的童心。屠格涅夫说过,心理学家应当隐藏在艺术家身上,正如骨骼之隐伏于有血有肉的驱体之中,作为它的稳固而无形的支柱而不为肉眼所见。张大翼是一位兼有心理学家才能的殊有造诣的作家。他“给孩子们”的作品,或小说,或故事,或童话,或剧本,无论是对坏蛋的憎恶还是对好人的喜爱(《奇怪的地方》、《失题的故事》、《大灰狼》),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月,由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室编印的内部交流专刊《儿童文学信息》在头条位置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自觉时代的动态综述——理论与研究,是否将继创作而活跃》为主题,向有关人士传递了如下信息: 以中国的情况而言,开始具有理论色彩的儿童文学和儿童美学研究专著的陆续推出,已经成为一个90年代起始这一年的重要信息。90年2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批出版的“儿童文学新论丛书”第一辑,有汤锐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读者论(日)西田良子一、儿童文学读者层的双重构造“儿童文学”本来是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的名称。至今为止,有许多人提出过多种多样的定义,不过这些定义都强调了“读者”(即儿童)。例如:“成人以儿童为对象所创作的文学。”(滑川道夫:《教育学事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