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央银行贷款,是目前我国实施信贷资金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央银行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运用基础货币(即再贷款)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在诸多调控手段中最重要、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之一。 ——通过中央银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直接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增加或减少,制约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从而达到控制全国信贷总“笼子”。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利率政策随机搭配的可能性金融调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的运用。在我国现行信贷、货币管理体制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基础贷款量和货币投放的政策。因为流通中的货币(M_0)增减与基础贷款量的变动是同一的调控过程。当中央银行扩大(缩小)对各专业银行提供基础贷款量时,各专业银行向社会提供的贷款总规模和由此泄漏的现金(货币投放)随之变动。因此,本文指的货币政策可称贷款和货币投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的总称。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为实现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工具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实行总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一、货币供应量变动及其效应传导机制基础货币的总额和构成以及货币乘数决定货币供应量。在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基础货币及其构成。一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二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三是调整法定准备率,四是由于黄金外汇储备而吞吐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上述途径伸缩货币供应量,并形成以下效应传导机制:(一)资产的价格、收益和结构变动效应的传导机制资产分为金融资和实物资产,前者是指货币(本币和外币)、债券和股票等能够取得收入以及能从别人那里取得的债权或所有权凭证,后者则是指能提供生产性服务和…  相似文献   

5.
金融调控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将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也迫使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为取向,实现以直接计划管理为主的调控方式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换。转换的基本途径是:(1)中央银行使贷款控制逐步向控制基础货币供应量过渡,最终达到取消规模控制(2)实行信贷资金比例管理;(3)建立起严格的,完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4)开办公开市场业务。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行信贷和发行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不论是现金,或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投放到流通中去的。银行信贷资金的分配,一方面是资金的运用,另一方面是资金的来源;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具有数量平衡的性质。信贷分配的这种特性,常常令人感到迷惑:既然有贷款就有存款,就有货币的投放与回笼,那么,银行存款是怎样产生的?银行放款的结构、规模对货币流通有何关系?如何通过控制和调节信贷来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同时提出,要明确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的职责,转换人民银行职能,总行掌握货币发行、基础货币管理等权力,省以下分支行不再发放贷款和调剂规模,主要搞好金融监管等工作.人民银行职能转换,有其对应的理论依据,具有历史性的现实意义,这对于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8.
货币宏观调控权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现状与走向的一项决策与执行的权力。它是一种特殊性的权力类型,即是一种由政府行使的缺乏强制力并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准权力",它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准备金与基础货币。这种权力的实现需要通过建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汇储备与M2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仍在大规模增长,中央银行为了吸纳外汇储备需要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必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M2两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短期偏离动态调整关系。提出为了保证我国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需要调整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和外汇储备规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生产和产品运动是信贷资金运动的基础,但信贷资金运动对生产和产品运动具有反作用。研究银行信贷问题,应该揭示出银行信贷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为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一、银行信贷资金的额度和提高信贷资金运用效果的必要性银行信贷资金是社会再生产中一种具有独立职能的专门资金。它直接参与企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周转,积极支持、促进、反映、监督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和产品交换活动。它的这种职能作用是通过信贷资金的积聚、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的。信贷资金可供量基本上是个客观的量,受客观的经济条件所制约,超越信贷资金来源发放大量贷款,不仅不会对国民经济发生积极的影响,相反,还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信贷资金可供量又称贷款的额度。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信贷资金也就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条件限制着放款的多少,而需要贷款的地方大大超过了这个界限,解决这个矛盾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 ,货币发行权一般集中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从宏观上讲构成一国货币的发行和回笼 ,即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一国基础货币的发行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形成—国货币的最终回笼。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等于货币乘数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的乘积 (Ms=mB) ,如果货币乘数m相对稳定 ,则一国货币供给总量的大小就取决于中央银行所发行基础货币B的大小。也就是说 ,在一国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一国货币流通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该国中央银行从事资产负债业务活动的结果。因此 ,要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财政性存款管理的思考李增建,吴文武财政性存款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财政性存款被专业银行蚕食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财政性存款流失,对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冲击。任其发展,必将动摇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根基。因此,重视和加强财政性存...  相似文献   

13.
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们为实现信贷资金由供给制向借贷制的转轨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改革探索,但时至今日,仍未能从根本上触动供给制。不仅如此,由于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利益调节的过份倾斜,使传统形式的信贷资金正向供给制演化为反方向的倒逼机制,即信贷资金的倒逼机制。因此,有必要深刻剖析信贷资金倒逼机制的危害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一、信贷资金倒逼机制的危害所谓信贷资金倒逼机制,就是指企业倒逼专业银行,专业银行倒逼中央银行扩大信贷投放的运行机制。这种倒逼机制作为一种不期而至的新形式,与直接的正向供给制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具体而言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直接供给制条件下,货币供给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央,尽管过份集权可能导致经济的呆滞,但一般不会出现宏观失控,即使个别时期计划失误,也很容易通过资金供给的主动调节进行矫正,而在倒逼机制形成后,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货币乘数内在因素的实证分析和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我国确立了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的三要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始形成.它为我们从统计实证角度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内在因素提供了制度基础;1998年中央银行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基础货币的控制及货币乘数的稳定,提出了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货币调控措施大都侧重于刺激经济增长.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稳定宏观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各种财政、货币调控措施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对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在金融风险处置中的作用及实现方式的比较发现,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在处置金融风险方面都具有相应的手段和重要的作用.由于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在调节方式、调节领域、作用机制、传导渠道等方面都各有所长,因此在宏观调控中,两大部门应当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审慎地交替使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手段来对经济周期进行补偿和调节,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由于目前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健全,使再贷款在二级分行宏观调控仍感乏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贷款规模和再贷款资金脱节。众所周知,1988年四季度开始到至今,中央银行在“实贷实存”的基础上对专业银行信贷规模实行“全年亮底,按季监控,分月考核,适时调节”的管理办法,规模指标对贷款投放量有很强的约束“刚性”,但这只限于人民银行总行。因为贷款规模是由人民银行总行下达给各专业银行总行,再由专业银行总行分配各级省分行,所以贷款规模的余缺由专业银行总行负责调剂。这种专业银行“垂  相似文献   

17.
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思路中国人民银行德兴市支行课题组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各级银行规定的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和中央银行与其他各银行在信贷资金管理中的权责范围制度。它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而逐步演变和不断发展。我国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多 《东南学术》2000,(4):28-3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正在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1999年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大幅上升 ,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根据理论与实践 ,中央银行把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主要操作工具。在业务操作中 ,中央银行选择了33家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现行的公开市场交易方式有两种 :回购和现券买入。回购交易采用市场招标方式进行 ,回购利率水平通常低于同档次再贷款利率 ,高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在考虑操作方向和力度时 ,中央银行主要参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水平 ,同时考虑货币市场的利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就实质而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中央银行一直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同通货膨胀作斗争,而为什么“紧而不缩”,难以控制住货币净投放总量和贷款总规模的不断扩张?笔者认为总需求持续地超前增长是迫使货币过量发行和贷款总规模大幅度扩张的焦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地大幅度超前增长与投资结构失衡拉动货币过量发行。 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实现由高度集权的单一的国家投资主体,向以国家、部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