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川菜文化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川菜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那么,川菜文化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川菜文化有哪些表现?川菜要如何才能走出省门和国门,如何才能进一步发展川菜文化?本文便能使读者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追溯川菜饮食资源的起源与发展,提炼川菜饮食资源具有调味精妙、清鲜醇浓、善用麻辣、艺术精巧、技法多样等文化特色。运用符号学理论探讨川菜饮食资源符号化的可行性,指出川菜饮食资源的符号化是保持其文化特色完整性的有效途径,利于提升川菜饮食资源及其文化特色的传播效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川菜文化国际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宣战略的重要组成。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策略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地方传播多元主体所认同,但存在着媒介策略整体规划偏弱,川菜企业国际传播媒介对策研究缺失,传播主体对传播媒介选择与传播受众对传播媒介需求错位,川菜外宣传播媒介产品翻译规范滞后等问题。因此,应实施中华文化传播语境下川菜文化美食观的国际传播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整合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需求调查与反馈策略、互联网络媒介主打策略、川菜文化品牌中外媒体联合传播策略、国际传播媒介产品对外翻译的规范化策略等六大策略,以促进川菜文化从容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4.
陆游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时光,留下了大量描写蜀地生活的作品。本文以陆游描写川菜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展现宋代川菜的一些特色风味,并分析陆游入蜀后饮食习惯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四川文化资源意义作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5.
陆游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时光,留下了大量描写蜀地生活的作品。本文以陆游描写川菜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展现宋代川菜的一些特色风味,并分析陆游入蜀后饮食习惯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四川文化资源意义作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川菜菜名研究的文献已经很多,这对四川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依据川菜的特点,川菜菜名可分为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菜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菜名,由于菜名中含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这一类菜名,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川菜是西部特色产品之一,也是四川独具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的产业,川菜产业是四川特有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比较优胜产业,川菜产业"走出去"是当前"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在WTO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研究和实施川菜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既是21世纪四川饮食业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更是实现四川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核心内容的介绍,指出了川菜企业应当如何采用六个“提高顾客总价值的途径”和五个“降低顾客总成本的途径”来有效提高川菜企业产品的顾客让渡价值,从而使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川菜企业营销管理中得到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过去三十年川菜的特色化发展历程,分析川莱产业升级的两个关键因素,即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与效率提高,探讨川菜产业的发展趋势,指出川菜的发展要吐故纳新、包容并济,走国际化、特色化、专业化线路。  相似文献   

10.
川菜文化名扬世界,深得大众喜爱,但大家却往往只知道那一小部分经典菜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需求,很多川菜的菜品推陈出新,形成了新派的川菜文化。四川地大物博,各地的美食别具一格,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美食与美景互相映衬,成了天府之国的靓丽名片。基于此,弘扬四川美食文化与旅游文化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功夫小吃王》是一部有别于其他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力作,它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以"美食为主、美景为辅",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将四川各地的美食与美景串接起来,自然而流畅地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情怀娓娓道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部风光旅游片中去享受美景与美食的休闲时光。本片力求动画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同时也十分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可以说《功夫小吃王》是一部动画版的《舌尖上的四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中国菜常用的刀工和主要的烹调方法的译法,菜肴的三类命名方式:写实命名法、虚实命名法、艺术命名法,及其文化内涵,并结合实例归纳提出了几种具体实用的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转译法,音译法及直译加注释类。  相似文献   

12.
菜肴英译与中国饮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饪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美食也逐渐走向世界。为推动我国美食文化名扬海内外,中式菜名的英译成为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概述关联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关联理论对不同中式菜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结合例子加以探讨,以便人们进一步了解菜名翻译的要点,从而深化在目的语中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火烧赤壁"与"开门红"谈中餐菜名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餐菜名的翻译对国内的中、高档酒店和海外的中餐店变得日益重要。菜谱中富含中国历史文化信息的菜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促进作用,但菜谱中这些菜名的翻译却五花八门,缺少比较统一的规范。本文以此为重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谈谈中餐菜名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来华外宾提供便利、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用“文本类型理论”对中餐菜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餐菜名翻译的策略,并对常用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菜肴的命名,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异”,可以为中式菜肴的英译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梳理各种中式菜肴名称,探讨其英译策略,有助于中式菜肴名英译的规范和统一,也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对外传播。准确的菜肴译名可以帮助外国客人既能品尝到我国菜肴的独特风味,又能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菜,尤其是中国传统特色菜,不仅爽口,而且韵味。为了让这种美食吸引更多的外国客人,一个响当当的菜名是必要的。是为了方便外国朋友理解而将中国菜名意译还是为保留其文化内涵而将其用汉语拼音音译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目的论的视度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特色菜菜名应以音译为主,采用这种方法去翻译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菜肴命名有较大的差异。中式菜肴命名特点常以菜肴的发明者或盛放菜肴的容器,以及以蕴含吉祥、古诗、传说或趣事命名菜肴,也用数字、谐音、夸张、拟人等手法命名菜肴,而西式菜肴命名特点按配料、烹饪法或菜肴形状或地点命名。因此,中式菜肴一般以英译时应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中式菜肴翻译强调求实避虚,力求简洁,注重交际功能,强调接受者需求,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达到功能对等。一般做法是采取配料、烹饪技巧或辅料直译法,或配料、烹饪技巧或辅料解释加意译法,音译法和“移花接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