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建设视角下的民生工程——试论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需求.民生工程建设无疑是现阶段各级政府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社会建设视角下的民生工程需要构建长效机制.本文以安徽民生工程建设为例,说明民生工程建设所取得的社会效应,有效地弥补了社会建设的滞后性;从社会建设的渐进性和长期性特点,分析民生工程建设长效化的必要性;从现代化实践的阶段性和社会建设的要素构成,提出逐步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政府转型和民生工程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推进民生工程,促进政府转型是政府针对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问题做出的积极回应.推进民生工程与政府转型密不可分,民生工程的提出是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提升的重要表现,民生工程建没也是促进政府转型的重要依托.同时,政府要不断地依托民生工程的推进,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完善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提高民众的参与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3.
安徽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蓓 《江淮论坛》2012,(2):149-153
民生工程的运行需要长效机制的支撑,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的内涵涉及财源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服务运行模式等。安徽省2007年正式提出民生工程的概念,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是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的构建依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民生工程的选择机制、筹资机制、政策完善机制、协调推进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杨国化 《江淮论坛》2009,(5):135-137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安徽的一条有效路径。民生工程的目标要求,都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紧密相关,推进民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安徽,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继续把民生工程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经过全面分析甘肃加快民生建设的已有基础、薄弱环节、良好机遇及诸多挑战,提出了新时期甘肃推进民生工程的目标体系、主要内容及其架构;并就落实民生工程的财政、投资、金融创新方面的举措,保障民生工程的体制、机制、行政管理方面的举措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民生建设是以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的一项系统工程.围绕着民生建设中的需要转向、矛盾转化和"五大建设"反噬等"时代之问",新时代民生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发展共享、创新推动、绿色环保、保障兜底"为系统思维,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价值旨归,以"五大建设"与"民生建设"为协同推动的发展路径.新时代的民生建设,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科学性,成为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手段,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部实施"985工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强有力地推动了西部高校的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西部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著.但由于历史原因,西部"985工程"高校科技创新的平台建构、科研队伍建设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现状诸方面尚存在较大问题.西部"985"高校科技应率先以民生科技为导向,以满足民生科技发展需求为目的,调整和完善现有的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队伍管理模式,推动西部高校科技的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相对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是处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域。非营利组织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非营利组织应成为民生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更是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运行的重要保障。非营利组织参与民生工程的理论依据在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强调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模式,而公民社会理论则把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作为发育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而言,非营利组织实现与政府组织的合作,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中国民生工程建设的实践中,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尚不充分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索非营利组织参与民生工程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孟凡芹  许志晋 《理论界》2009,(6):108-109
概括和把握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工程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但是学界关于工程特征的探讨或是限于"工程事实本身"或是在"社会工程"领域,这有悖于工程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的本质.本文以工程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为逻辑出发点,力图从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及人文性等四个方面对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疏理和探讨,以期构建科学的工程观,彰显工程的时代特征,建设人类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是关注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对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能否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值得深思.文章认为经济适用房等建设投资也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动力、安排9000亿元保障房计划很可能构成房地产"救市"的主要手段、房市将步入较长时间调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