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网络理论与制度理论,通过采集13家产业创新联盟内的145份成员企业问卷,探讨了企业的联盟网络多元性对合作创新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联盟信任与合法性认知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网络多元性对联盟信任、合作创新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联盟信任在联盟网络多元性和合作创新中有部分中介作用;合法性认知调节了联盟信任对合作创新影响的强度,即联盟成员若拥有高的联盟合法性认知,联盟信任对合作创新的影响很小,而联盟成员若拥有低的联盟合法性认知,联盟信任对合作创新的影响很大。在企业日趋多元的联盟网络中,合法性认知是合作创新的一种保护机制,亦是联盟信任的一种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投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存在技术风险的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在不同市场环境、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下的投资策略,找出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合作研发模式,设计了研发联盟成员的投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技术风险较小时,研发联盟应采用集中研发联盟结构;技术风险和市场收益均较高时,则应采用并行研发联盟结构;此外,研发联盟应尽可能采用按投入比例分配的方式,激励联盟成员增加研发投入量,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个由制造商、网络零售商和平台企业组成的平台供应链,本文构建了一个非合作模型和三种合作策略(制造商与网络零售商合作、制造商与平台企业合作、网络零售商与平台企业合作)下的非合作模型,探讨不同合作策略对各成员企业线上分销策略以及整个平台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同时基于均分剩余值分配机制,研究了不同合作策略下的联盟稳定性。结果表明:(1) 在合作动机方面,制造商总会选择合作策略,与供应链中的另外两个成员形成联盟,但网络零售商和平台企业只有在较低的佣金比率下才会形成联盟。(2) 从联盟稳定性方面,制造商与网络零售商的联盟在较低的佣金比率下稳定;制造商与平台企业的联盟在中等的佣金比率下稳定;佣金比率过高时,每个成员都不会形成联盟。(3) 从供应链系统利润来看,制造商和平台企业合作下的线上分销策略最优。  相似文献   

4.
在项目合作的前提下首先假设联盟成员以设备、劳动力、资金三种资源为出资方式来共同进行某一个项目,而项目的最大产出值是可以预测的。在构建了单个联盟成员进行项目合作时企业的收益、资源约束、资源投入风险三个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得到了单个成员基于资源的项目合作综合效用函数。接着据此建立了多个联盟成员以三种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为因变量的效用函数模型,最后应用一种新的神经网络方法对于后者的变量值进行了仿真求解。  相似文献   

5.
孙凯  郭稳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3):219-229
从竞合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通过构建高技术企业创新联盟成员企业竞合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信任度、互补度、风险系数以及合作创新贴现因子等因素对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并运用Matlab对上述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较高的信任度和互补度可以提高联盟成员间的合作意愿,保障联盟的稳定运行;较高的合作创新贴现因子通过降低联盟成员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合作伙伴间进行长期合作的信心,维持了联盟的稳定运行;由于较高的风险系数增加了合作创新的风险成本,导致联盟成员间合作关系可能演变为竞争关系,从而阻碍了联盟的稳定发展。最后,根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合作溢出的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与专有核心资源的共享及其溢出有关。在一个专业化理论模型中,专有核心资源共享和溢出能够带来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和成员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同时打破了事前的竞争力平衡状态,从而引发了成员间争夺和防护最大化溢出的合作冲突。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战略联盟是一个“囚犯困境”,不稳定性由这一博弈的均衡结果来反映,而在信息不对称时,最优溢出量的相机决策建立在对对方溢出量的预期和事先竞争力对比的基础上,由于联盟成员之间的激励不相容,当合作变成不可置信承诺以及市场价格波动时,联盟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基于主观业绩的隐性激励合同与客观业绩的显性激励合同的组合激励进行的研究。文中首先分别提出显性激励合同模型与隐性激励合同模型,随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组合激励合同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含义,并说明组合激励合同的意义:在一定约束下,可同时增加企业家和所有者的期望收入。  相似文献   

8.
战略联盟契约风险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战略联盟契约风险问题,即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依赖于显性激励合同与隐性激励合同的结合,并考虑相对业绩比较的保险功能才能得以彻底解决。战略联盟短期合作的契约风险可采用包含监控(内控与外控)变量的最优激励合同(显性合同)来解决。在设计激励方案时,盟主必须考虑激励盟友的成本与盟主利益的一致性,而且还要考虑收益和成本的均衡。只有当观测成本小于由此带来的代理成本的降低时,将监控变量写进激励合同才有价值。联盟要长期合作,必须有效发挥隐必激励合同的作用,通过现期努力对产出的影响来改进市场对能力的判断,强化声誉效应,弱化棘轮效益,从而强化激励监控机制,进而使战略联盟的契约风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物期权理论,运用Cournot-Nash博弈模型和动态优化理论研究知识获取能力对技术创新联盟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的演变,在不确定的生产成本与协同效应条件下探讨联盟成员的知识获取能力对联盟成员选择维持、收购或解散技术创新联盟的影响,为联盟成员确定最佳动态竞争合作关系以及灵活机动的管理方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专利联盟在累进创新条件下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构建一个描述企业研发强度随已产生专利数量变动的动态博弈模型.在比较无联盟和有联盟两种情况下的专利竞争模型和马尔可夫完美均衡模式的基础上,得出联盟对企业各阶段均衡研发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许可费和联盟规模对创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盟的存在解决了专利丛林问题,在联盟形成前各企业均衡投资水平逐渐提高,并在联盟形成后企业保持稳定的研发投资动机;许可费越高(低)被许可企业的均衡研发强度水平越低(高),且联盟存在一个最优许可费,使成员专利价值和研发强度达到最大化;规模较大的联盟对潜在成员的研发激励效果更持久,规模较小的联盟激励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特征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激励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以技术联盟中知识转移方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知识转移方特质和外部不确定性对激励的影响以及知识转移方努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使用SPSS 16.0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运用线性回归统计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转移方特质中,努力对产出的影响程度与激励呈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方的风险规避度与激励呈负相关关系,外部不确定性对激励的影响不显著;知识转移方努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中,知识价值与知识转移方的努力水平正相关,努力对产出的影响程度与知识转移方的努力水平显著正相关,显性激励与知识转移方努力水平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产品的安全性能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入手,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对消费者驱动的制销供应链安全责任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类制销联盟较好地履行安全责任,能提高消费者对g类产品的支付意愿,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这将对g类制销联盟进一步较好地履行安全责任产生激励驱动;若g类制销联盟未能较好地履行安全责任,消费者会用抵制购买(这种抵制行为会造成g类制销联盟的利润损失)的惩罚方式来驱动其较好地履行安全责任。g类制销联盟的最优决策是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较好地履行安全责任。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供应链各成员的决策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技术联盟的政府策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作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技术联盟创新方式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补贴方式的争议以及溢出效应的存在促使国家必须对技术联盟企业补贴方式进行判断。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对创新投入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进行分析。解析分析和算例表明:企业的创新投入会随着溢出效应的增强而增加,在宽松知识产权的激励下企业的创新投入会与溢出效应之间达到良性循环;在政府介入技术联盟创新系统的情况下,创新产品补贴方式比创新投入补贴方式更为有效。这对政府部门加大创新激励,科学选择创新补贴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M型组织结构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兼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寡头竞争环境下,引入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变量,建立了一个替代性产品M型制下企业兼并二阶段Cournot竞争博弈模型:第一阶段,兼并企业采用M型制并选择基于利润和销售收入内部激励机制的激励参数;在第二阶段,兼并后各企业的决策者根据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机制进行产量竞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兼并对各企业利润、产量与价格带来的影响。证明对于替代性产品行业,存在一个兼并临界规模(1)只有当兼并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兼并企业才适合采用M型组织结构;且企业普遍存在兼并动机,产品替代化程度越高,兼并动力越大;(2)当兼并企业采用M型组织结构且兼并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兼并对外部企业产生负外部性,但对消费者带来有利影响。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兼并企业采用M型组织结构时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的选择问题,证明激励参数受行业利润率、兼并规模与产品替代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发包方如何设置有效的契约来激励接包方进行知识共享和核心技术的投入是外包联盟成功的关键。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引入外包联盟的整体绩效作为绩效测量,进而将接包方的收益与绩效挂钩,激励接包方投入核心技术。通过分析,发现核心技术成本的临界值随着核心技术的贡献率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绩效测量误差的增大而增大。绩效测量误差还会负向影响接包方的激励系数以及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公共服务平台下虚拟联盟成员选择和联盟企业间协同生产的联合优化问题。该问题主要涉及到虚拟联盟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两个层面,旨在实现虚拟联盟成员选择、订单分配和生产排序等三个阶段的协同优化。在分析单一联盟企业的生产排序最优化性质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涉及到顾客订单分配和联盟成员选择的结构化性质。考虑到联合优化问题的复杂性,引入并拓展了用于求解连续优化问题的树种算法,开发了嵌入二维离散编码策略和离散种子生成规则的离散树种算法,给出了结合前述结构化性质的适应度计算方法,并开展了一系列仿真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于离散萤火虫算法和集合蛙跳算法等离散智能优化算法而言,在求解质量和鲁棒性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横跨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的虚拟联盟协同模型,开发了新颖的离散树种算法,能够为虚拟制造联盟的组建和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三阶段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知识在联盟中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建立了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联盟隐性知识转移的渐近解的主要参数控制.模型揭示了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指出了企业获得联盟中隐性知识的条件及隐性知识在联盟企业中传播的条件,同时也阐明了一些能改进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途径,文中最后还分析了模型对联盟中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峰  张微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9):133-140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以委托人的目标(企业长期业绩的最大化)为立足点,研究国企经理人的各种行为特征和长期激励的最优组合,建立了国企经理人双重声誉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组合模型。本文充分结合了我国国企经理人的特点,把政治声誉模型化,在股票期权报酬形式下,研究了双重声誉(政治声誉和市场声誉)对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效果,即经理人声誉影响系数最优水平和分享利润比例最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经理人的行为选择特征、最优激励程度以及声誉影响系数的影响因素,为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divergence that a firm manages to achieve because of its partners is a fundamental question in an alliance portfolio configuration. Diversity can refer not only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cal firm and its partners or between the partners themselves but also to the differences arising from various resource endowments in the alliance portfolio.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different sources, how they interrelate, and how they affect the firm performance is an unresolved question as unclear definitions and opposing arguments are propos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s of partner heterogeneity, alliance portfolio diversity, and network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to gain a deeper comprehension of the alliance portfolio configuration and how it affects performance. Our analysis of airline alliances at a global level reveals the central role of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in the focal fi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